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譯校者的話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是20世紀西方著名的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當代新自由主義思潮的代表人物,原籍奧地利,后于1931年遷居英國并于1938年獲得英國國籍。他一生從事教學和著述,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先后執教于奧地利維也納大學、英國倫敦經濟學院、美國芝加哥大學和聯邦德國弗賴堡大學等著名學府,主要著作有《貨幣理論和商業盛衰周期性》(Monetary Theory andthe Trade Cycle,1928?)、《價格與生產》(Prices and Production,1931)、《貨幣民族主義與國際穩定》(Monetary Nationalism andInternational Stability,1937)、《利潤、利息和投資》(ProfitsInterest and Investment,1939)、《資本的純理論》(The Pure The-ory of Capital,1941)、《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1944)、《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1948)、《約翰·斯圖爾特·穆勒和哈里特·泰勒》(JohnStuart Mill and Harriet Taylor,1951)、《科學的反革命》(TheCounter-Revolution of Science,1952)、《感覺的秩序》(The Senso-ry Order,1952)、《自由憲章》(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1960)和《法律、立法和自由》(LawLegislation and Liberty,1973—1979)等。1974年,鑒于哈耶克“在經濟學界自亞當·斯密以來最受人尊重的道德哲學家和政治經濟學家至高無上的地位”[1],他和岡納·繆爾達爾(Cunnar Myrdal)一起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哈耶克享有巨大的世界性聲譽,然而,他的這種聲譽卻是隨著時代傾向的變化經歷了幾起幾落之后才得以確立的。作為20世紀30年代奧地利經濟周期理論的杰出倡導者,他在關于凱恩斯《貨幣論》(1920)的論戰中敗下陣來,從此,他喪失了一流經濟學家的地位。但這一經歷卻使他轉向政治哲學、法律理論和思想史的研究,并在這些領域取得極大的成就,他作為一個“自由至上主義者”的名聲又傳播起來,其影響遠遠超出經濟學領域,成為一名不容忽視的大思想家。不過,作為一名偉大的經濟學家,其地位卻是晚至20世紀70年代之后才得以恢復的。當時,凱恩斯主義在西方國家走向低潮,福利國家政策實踐的結果令人反感,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凱恩斯主義堅定的反對者,哈耶克自然應運再起,他的經濟學說也再度引起人們的重視。1974年哈耶克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就是以此為背景。此后,哈耶克無論是作為經濟學家,還是作為政治哲學家,都一直處于一生中最輝煌的地位,而且他的新自由主義觀點對西方思想界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在美國,他成為正在興起的“公民擁有充分自由權”運動的領袖;在英國,連公認最保守的撒切爾夫人也自稱是哈耶克的信徒。

對于中國學術界,哈耶克的名字并不陌生。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哈耶克的著作就曾由我國學者滕維藻等人譯出[2],但在當時的形勢下,這些著作多屬“內部讀物”,印數甚少,流傳范圍有限,故影響不大。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有哈耶克的著作譯出[3],但數量僅有一種。對哈耶克著作的譯介狀況,與其日隆的聲名極不相符,故此,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西方現代思想叢書”將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推出,對我國讀者全面、系統地了解哈耶克及其著作提供了條件。

《通往奴役之路》一書在哈耶克的學術生涯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本書為他贏得了廣泛的注意,其世界性聲譽就是由此奠定的。他在這本書中論證道,當時正在計劃中的福利國家不是為個人自由的戰斗在和平時期的繼續,倒是朝著專制的方向邁出了一步。因此,他認為追求計劃經濟,其無意識后果必然是極權主義。為了反對這種計劃經濟,哈耶克有力地重申了他一貫堅持的古典自由主義觀點,同時,也允許適度的政府活動,但這僅限于符合他的法治概念的那些活動形式。應該強調的是,哈耶克的自由主義包括對許多有用的社會制度的贊賞,但這些制度只能是人的自發行動的后果,而不能是人設計的結果。這一論點是從休謨、亞當·斯密和蘇格蘭歷史學派那里繼承過來的,它在哈耶克的著作中占據了重要位置。由此出發,哈耶克認為,良好的社會不是簡單地依賴于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框架內追求私利,相反,它應依賴于一套復雜的法律、道義傳統和行為規則的框架,這套框架的特點應該為大多數社會成員所理解和認同。

這部著作從問世至今,一直在學術界中存有爭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這本書本身的內在悖論。我們知道,哈耶克這本書的觀點來源于關于市場和其他非主觀設計的制度所具有的“自發秩序”的特性的思想。這種思想使哈耶克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使他不可避免地陷于社會進化和群體選擇的爭端之中。他對選擇機制特點的論述與自由主義的關系并不總是清楚的。這些論點的非理性特征與其高度理性的幾近烏托邦的新自由主義思想,形成鮮明的對照。《通往奴役之路》一書所存在的這種缺陷,日后也為作者本人意識到,他在后來出版的《自由憲章》和《法律、立法和自由》中,多處涉及這個難題,試圖將古典自由主義與“現代國家”的主題結合起來。至于這一嘗試成功與否,尚有待評說,但哈耶克及其著作無疑對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并對政治思想領域中古典自由主義的復興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對中國的讀者來說,對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要進行批判性的閱讀。哈耶克從多方面闡述了計劃經濟的弊病,從理論角度看,其論點和探討還是有某些啟發意義的。從打破過去只講計劃經濟的優越性這一點來看,他的觀點并不一定正確,但其視角可以幫助我們對此進行反思。然而,他把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極權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混為一談,對各種社會主義思潮不加區別,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哈耶克基于自由主義立場,攻擊社會主義與納粹主義有同樣的思想基礎,中國讀者也不應盲從。讀者在閱讀時一定要加以鑒別和批判,以免為錯誤的觀點所誤導,這一點十分重要。

特別應當說明的是,在本書翻譯過程中,我們征得滕維藻先生的同意,參考了他和朱宗風先生在1962年出版的中譯本,從中得到很大幫助,特此向滕先生表示深深的謝意。同時,我們也冒味地在有些地方采取了和滕先生不同的譯法,并增補了滕先生的譯本中漏譯或刪除的部分。此次修訂再版,亦是對已辭世的滕先生的一種紀念。是為譯校序。

王明毅 馮興元 識

2013年2月于北京


[1]〔英〕馬克·布勞格:《20世紀百名經濟學巨匠》,吳雅杰等譯,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年版,第106頁。

[2]《物價與生產》,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通向奴役的道路》,商務印書館1962年版。

[3]《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著作叢書),賈湛等譯,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1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辉县市| 西畴县| 托克托县| 衡水市| 安义县| 峨眉山市| 蓝田县| 宁南县| 定日县| 仲巴县| 兴国县| 南宁市| 施秉县| 咸阳市| 忻城县| 仁寿县| 苍山县| 满城县| 沧州市| 渝中区| 宜良县| 鹤岗市| 兴国县| 浪卡子县| 淮阳县| 稷山县| 三亚市| 苗栗县| 汉寿县| 冀州市| 沂源县| 雷山县| 房产| 陆丰市| 凤城市| 定安县| 南江县| 清水河县| 鹤峰县| 维西| 东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