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心理學(第10版)
- (美)埃略特·阿倫森等
- 1257字
- 2023-04-21 11:20:29
總結
1.1 什么是社會心理學
我們把社會心理學界定為一種科學研究,它研究人類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如何受其他人真實或想象的存在的影響。社會心理學家感興趣的是了解社會環境如何塑造個體的思想、情感和行為,以及其原因。
■ 社會心理學、哲學、科學與常識。社會心理學家研究社會影響的方法不同于哲學家、記者或外行人。社會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研究的方法來對社會影響做出解釋,如嚴格控制研究中的實驗變量。社會心理學的目標是發現人類行為的普遍規律,這也是跨文化研究至關重要的原因。
■ 社會心理學如何區別于與它最接近的學科。一些社會心理學家采用進化心理學的方法,嘗試用遺傳因素解釋社會行為,這些遺傳因素根據自然選擇的原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進化。雖然一些想法不具備可測試性,但是它們可以產生關于社會行為的新假設,從而被驗證。當人們嘗試解釋社會行為時,人格心理學家通過個體的特質來解釋行為。雖然社會心理學家認同人格確實存在差異,但他們對社會行為的研究是從社會情境的力量(被個體解讀的)如何塑造個人反應這個角度來看的。社會心理學根植于研究個體內在的心理過程,分析的層面在于社會情境下的個體。社會學家關注的是社會分類組織下的群體、組織或社會。社會心理學家嘗試找出無論在何種社會階層和文化下,都能使個體易受環境影響的普遍的人性屬性。
1.2 社會情境的力量
個人的行為受到社會環境強有力的影響,但是人們不愿相信。
■ 低估社會情境的力量。社會心理學家必須和基本歸因錯誤進行斗爭,即將自己或他人的行為完全歸因于人格特質,而低估了社會影響的傾向。但是社會心理學家已經多次證明,在決定個人行為時,社會和情境環境比人格特征更強有力。
■ 社會解讀的重要性。社會心理學家已經證明個人和情境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所以重要的是不僅要了解情境如何影響個人,還要了解人們如何感知和解釋社會性世界和他人行為。這些觀點比只了解客觀世界本身的觀點更有影響力。解讀,是指個人對世界的解釋。
1.3 解讀從何而來:人性的基本動機
個人解讀(感知、理解和詮釋)情境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兩種基本的人類動機形成的: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覺的需求和對準確性的需求。有時候這兩種動機有著對立的方向。例如,關于我們在一個情境中表現如何的準確觀點可能會揭露我們的自私行為。
■ 自尊取向: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覺的需求。認為自己是好的、有能力的、高尚的是大多數人都有的一種強烈的需求。人們常常扭曲真實世界來維護自己的自尊。
■ 社會認知取向:對準確性的需求。社會認知觀是社會心理學家用來思考人們如何看待世界的方法取向:人們如何選擇、理解、記憶及使用信息進行判斷和抉擇。人們試著獲取準確的理解,進而做出有效的判斷和抉擇,如選擇何種燕麥片、決定和誰結婚。事實上,人們常常依據不完全、不準確的解讀信息采取行動。
1.4 為什么學習社會心理學
為什么社會心理學家想要了解社會影響?因為他們著迷于人類的社會行為,想要盡可能深入地理解它。許多社會心理學家想為解決社會問題做出貢獻。
思考題
在本章中,你已經知道了什么是基本歸因錯誤。你將如何利用基本歸因錯誤更好地預測周圍人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