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肆意妄為
- 夫子霸宋
- 墨落皇朝
- 4164字
- 2023-05-14 06:06:00
將書信謄寫完畢,趙鼎才拿起韓世忠的劄子。
大略的看完之后,與自己信中所寫沒有太大的謬誤,就合上了劄子。
開口喚來御史臺的雜役,將封好的書信遞給雜役,送去驛站傳送。
他這才拿起劄子,施施然走向了政事堂。
“趙中丞,可是為了杜充之死?”
所謂御史臺、政事堂、樞密院,不過是溫州州治的戶曹衙門。
也就是正堂邊上的一個小院,兩步路,趙鼎就進了所謂的政事堂。
進屋之后,宰相呂頤浩起身相迎,也不做遮掩,直接就是開門見山的提問。
“楊少安肆意妄為,虐殺了杜公美,此次內引,問其斬刑如何?”
接過呂頤浩的話頭,趙鼎也做了試探,無論是御史臺、政事堂還是樞密院。
如今想殺他趙鼎賢婿的應該不少,與其讓他們做壞人,不如讓他這個老泰山來做。
“元鎮,斬刑還是過了。
你是御史中丞,言事不可如此激烈。
楊少安此人雖說有些肆意妄為,但其才博大,是將來國朝的柱石人物。
因為一個叛將遭了斬刑,傷了國之大才,豈非我等執政之罪過?
我意斥責一下便罷,杜充死前,他不過一白衣進士。”
為了以示親近,呂頤浩喊了趙鼎的表字。
如今算是執政間的私下交流,喊表字,親近一些。
對于主戰的呂頤浩來說,建康需要驍將坐鎮。
韓世忠就是這樣的驍將,有萬夫不當之勇。
但與驍將相比,帥才更好不過。
楊博楊少安,無論年歲、才學如何,能率眾殲滅宗弼部,就是帥才。
自金宋合力滅遼,還沒有人可以全殲金賊一軍。
更何況是金賊的東路主力,縱橫南北的存在。
四皇子金兀術的鐵浮屠,可是威震寰宇的強軍。
此役之中,全殲威震寰宇的鐵浮屠,就戰果而論。
楊少安是帥才,那是毋庸置疑的。
“呂相公,功是功、過是過,弒殺宰執,那就該是死罪難逃。”
呂頤浩的遮掩還是不夠,大事當前總要有個紅臉白面。
自家賢婿對于朝廷而言,小了點說,是維穩兩淮跟江南的柱石,大一點說就是國之柱石。
兩淮不定,楊少安是殺不得的,在這方面政事堂跟樞密院,必然會有共識。
若自己這個白臉唱的不紅不白,事情或許會多有轉折。
趙鼎不著急,將自己的理由娓娓道來。
“宰執?
杜公美算是哪門子的宰執?
建康陷落,圣上跨海,歸降金賊,作為罪魁的杜公美,安敢居宰執之位?
無論是東西二府,還是樞密院,都沒有杜充杜公美這號人物。
不提他降金之事,也就一去職的官紳。
去職的官紳因降金問罪,建康府有這等職權。
再者,大戰在即,將帥們總要殺賊祭旗。
杜充乃降金老賊,用來祭旗,也算振奮軍心之舉。
楊少安權知建康,還有江東制置使的職權,可以全權處置的。
諸位以為呢?”
不管是三省還是政事堂,亦或是東西二府,無非是宰相的附庸。
呂頤浩開口,在不違背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眾人也不想硬頂。
呂頤浩雖說有識才之能,但心胸并不寬廣,脾氣也跟李伯紀差不多,是個跋扈的。
不是關系自己切身利益的問題,政事堂眾人,也不想得罪他。
有了他的定性,杜充基本不算是正經的文臣士大夫了,殺了也就殺了。
經過了初始的震驚,堂上諸人也就有了認知。
無非杜充已死,口誅筆伐只是后續,該如何做,還是要看事情的進展。
此時宰相呂頤浩要保楊少安,硬頂,反而給楊少安逃生的機會。
如今局面,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觀望。
心里有了對策,政事堂所屬執政,也就各自垂首,算是同意了宰相呂頤浩的說法。
掃視一眼政事堂所屬的諸位執政,呂頤浩目含威嚴。
楊少安在建康,是行在的藩籬,輕易不可去職。
原因也很簡單,目前的大宋朝廷,沒人有楊少安一樣的戰績。
如果張浚、韓世忠、劉光世,還有另一個張俊。
此四人有任何一人,立下大破金賊的大功,楊少安的地位都不會那么重要。
目前對朝廷而言,能彪炳史冊的大捷,無非張俊的明州大捷。
彼時行在近在咫尺,怎么勝的,贏的又是誰,眾執政心里洞若觀火。
但凡武將們頂事,也不用他一個當朝宰相,在政事堂開小會為楊少安辯駁。
“刑不上大夫,不殺讀書人,這是太祖遺訓。
那石碑所刻,流傳近百年,靖康之中已經得到驗證。
文臣乃我大宋立朝之本。
杜公美就是再不堪,也不是楊少安區區一弱冠進士可以處置的。
如今他敢處置杜公美,以后是不是就敢效仿霍光啊?”
呂頤浩要開小會定調子,趙鼎自然不會讓他如愿。
回護賢婿,并不一定是要說好話的,有時候激奮之言,作用或許更大一些。
“元鎮此言就過了。
如元鎮所說,楊少安不過一區區弱冠進士。
在朝堂之下,就是我等子侄輩的小娃娃。
年輕氣盛,在座諸位哪個沒有過?
效仿霍光,元鎮,此話不可再言。
去將樞密院諸位請來,杜公美之事牽扯甚大,還是要說一下的。”
御史中丞趙鼎緊追不放,讓呂頤浩有些不快。
趙鼎算是當今圣上信重之臣,一力要殺楊少安,到了內殿奏事。
圣上未必不會聽從趙鼎之議,折了楊少安,東南半壁就無有寧時了。
與呂頤浩想的差不多,樞密院那邊對于楊少安也是極為推崇的。
樞密院主管軍務,張浚的樞相那是掛職,借楊少安之功,擠走張浚。
也是樞密院上下的共識,一個不能主持樞密院日常的樞相,那就是個擺設而已。
政事堂與樞密院達成一致,呂頤浩瞥了一眼趙鼎,也不再多說什么。
二比一,即便御史臺有彈劾之職,那也只是言官,真正做事的還是政事堂與樞密院。
十余人的執政團隊請旨內引奏事,早有準備的趙茍爺內殿接見。
一番唇槍舌劍之后,趙鼎帶著御史中丞權江東宣撫使的帽子,準備去建康查探杜充之死的詳情。
一切都在各人的預料之中,趙鼎此番北上,除了查杜充之死,更重要的責任是確定行在的下一步駐蹕之地。
想著擇婿的趙鼎,正在籌備北上。
他眼中的賢婿,卻在建康的朱雀門前,將上官悟踩的彎腰塌背。
“賊廝鳥,楊夫子讓你半月之前下了建康府城。
這半月時間,你就是這么操持的?
這半截的城門,比勾欄女子的抹胸還低。
你這賊配軍,是想用這破城悶殺楊夫子嗎?”
坐在馬上的楊博,腳踩上官悟的肩頭,手中的葫蘆金瓜揮舞。
幾次作勢欲打,幾次又止住了。
上官悟雖說是個菜雞,但一路走來算是聽話。
當面打死,楊博怕場面難看,惹得自己吐在當場。
言語殺人,不見尸首,他還勉強能接受。
當場殺人,腦漿迸裂,就不是他能接受的了。
“好叫太尉知曉,非是職下操持不利。
如今建康府城近乎一片白地,唯有府衙跟幾處大宅完好。
沿河木樓,百姓草屋,俱被金賊焚毀。
若不是為了駐軍,只怕府衙跟大宅,也要被付之一炬。
太尉,職下進城之時,城內百姓不過數千。
如今百姓、軍屬都在營造房屋,實在是沒有人手,維護城防。
府衙跟大宅,職下一處未動,全給太尉留好了。”
聽了上官悟的回復,楊博這才放下手里葫蘆金瓜。
這個理由算是可以免死的,只是這建康城防,對他而言實在是有些嚇人的。
“太尉,從黃天蕩抽調五千甲士,五萬壯丁駐防建康即可。
介時,莫府山與建康城互為犄角,無虞城防失陷。”
憐憫的望著被楊太尉踩住肩頭的上官悟,岳飛這邊給了楊博后續的安排。
撻懶部援兵,數量不會太多,兩萬余甲士足以應對。
如果兩萬余甲士也應對不了,流民再多,用處也不大。
只要撻懶部敢于進入黃天蕩戰場,以萬余甲士斷后,岳飛有信心再打一次殲滅戰。
“非是岳都統求情,定要將你打殺在這朱雀門下。
滾去召集軍中參軍、司馬,安排人手立即丈量建康土地,重新登記造冊。
若建康府衙之中尚有土地策錄,一概焚毀。”
趕走上官悟之后,楊博這才帶著眾人進城。
跟在他身后的岳飛多次欲言又止。
望著楊太尉堅定的步伐,岳飛猶豫了片刻之后,也果斷的開了口。
“太尉,軍中之人桀驁,莫要折辱過甚。
以免禍起蕭墻。”
按照近期的交往,岳飛可以確認楊太尉是個有家國情懷的。
只是對于朝廷,對于軍中將領,這位楊太尉的態度有些肆意。
靖康之后,隨著韓世忠、劉光世、張浚等人的崛起。
文武之間的平衡,有些不穩。
岳飛雖說只是底層的將領,但與宗澤、杜充有過交集之后,對于這些矛盾還是可以把握一二的。
這位楊太尉,無論是對韓太尉,還是李成、董平、上官悟,張口就是賊配軍之類的稱呼。
對于后面的三者,更是如家奴一般呵斥。
兵匪不分家,黃天蕩還有一仗要打,岳飛也怕楊太尉這邊禍起蕭墻。
“桀驁?
就這等賊配軍,若是真能桀驁也好。
岳都統,他們若能桀驁,怎會有靖康之難?
禍起蕭墻?
楊夫子等著他們!
對內殘忍,對外軟弱,楊夫子最是瞧不得這種賊配軍。
那韓世忠,也就是命好,若是無杜充頂缸,楊夫子必殺他祭旗。”
騎在馬上,一邊掃視幾成一片白地的建康府城。
楊博一邊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說到了這里,他也明白了自己對韓世忠的殺心起于何處。
無非對內殘忍,對外軟弱。
韓世忠若能在鎮江死戰,楊博也要敬佩他三分。
不管不顧,直接焚城。
是可以擋住金兀術的兵鋒,可鎮江百姓呢?
就跟杜充一樣,為了生路決了黃河,近百萬百姓流離失所。
杜充一記助攻,大宋這邊至少損失二十幾萬百姓。
二十萬人除去老弱,在不影響生產的前提下,至少可以征兵三五萬人。
如此厚待百姓的文臣武將,楊博看他們,也就是一堆海鮮。
虐殺杜充之后,事情還不算了結,杜充的三族家眷,在楊博的眼中也跟海鮮無異。
總不能兩京兩淮一路哭聲,杜充三族個個茍活吧?
“太尉,楊再興的武藝出眾,讓他帶一隊甲士做護軍吧……”
掃一眼馬上坐的端正的楊太尉,岳飛微微頷首,此等亂世,就需要這樣殺伐果斷的帥才。
楊太尉的話語雖說有失偏頗,但亂世重典,不僅杜充說過,宗澤太尉也是一樣的做法。
只不過前兩者針對的是亂匪,楊太尉則是文臣武將、義軍亂匪,統統包括。
“此事不要再提,楊再興需要歷練,教他學會帶兵打仗,不要一味的沖殺。
再者,不是我瞧不起官軍。
只要有金三娘跟我那女書史在,上官悟想要嘩變,怕是自取其辱。”
楊博的話,讓身側的岳飛深以為然。
不是金三娘跟表小姐厲害,而是楊太尉的護軍厲害。
除了十二力士之外,尚有百余內等子,如今就跟在身后,跨坐遼東的高頭大馬。
野戰,百余內等子或許不算什么,但在建康府城。
百余身著鐵浮屠雙層戰甲,手執長柯斧的內等子相撲手,卻如鋼鐵城墻一般。
沒有騎兵沖擊,不到力竭時刻,只怕缺少弓弩的官軍,真是奈何不得他們。
“岳都統,你軍中的參軍、司馬也一并派到建康府城。
李娘子,將建康府城除府衙之外的土地,一并收歸府衙,如何分派再說。
讓上官悟登記造冊的土地也是一樣。”
掃了幾眼跟廢墟差不多的府城,楊博心里也有了計較。
進城之后,建康府的土地,就算是他的了。
有主無主對他來說無所謂,汴梁已經陷落,焚毀所有策錄之后。
只要是沒有策錄的土地,都歸建康府衙所有。
這也算是另類的收歸國有,但這樣的手段只能作為過渡。
如何歸屬,還要計較一番的。
“太尉,此事不妥,除了私田之外,尚有營田、屯田、官莊、職田、學田之說。
如此征收土地,只怕朝野責難。”
無奈扶額之后,李易安也給出了建議。
楊少安如此肆意妄為,這是把自己當做了建康王。
建康府所屬土地太多,這么做,遭人嫉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