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老灌河這樣的致命缺陷,韓世忠這邊也不敢聽之任之。
與小孱儒楊博有了聯系之中,兩人之間也架構起了通暢的信息通道。
兩人的行蹤,都有雙方的信使掌握。
楊博的行文,很快就到了韓太尉的手里。
看到行文之中,完顏撻懶援軍一節的時候。
韓世忠緊緊抓住了輕薄的紙張。
自家事自己知,他拿住宗弼是因為寶船牽制。
迫宗弼丟下部分寶船北歸。
才是韓太尉的戰略意圖、真實想法。
殲滅宗弼的十萬大軍,夢都不敢這么做的。
隨著楊博、李成兩軍進駐黃天蕩。
局勢已經不在他韓太尉的把控之中了。
不僅僅是撻懶,京東東路的主帥完顏宗翰也會被驚動。
作為從西軍底層,一路爬到中層的將領。
韓世忠經歷了太多戰事,對于戰局也有自己的把控方式。
撻懶異動,宗翰的帥帳動不動都無所謂了,無非都是一樣的戰不過。
黃天蕩這邊,韓世忠也有清晰的認知。
事前事后,他都奈何不得宗弼,只能硬堵黃天蕩。
借助糧草,逼的宗弼顧此失彼。
逼退宗弼,奪得一定數量的寶船,那此戰的戰略目的就達到了。
可惜天不從人愿,不僅黃天蕩不是死地。
宗弼的強悍,也超出了韓世忠的估算。
雙方尬在了黃天蕩,各自喝著黃連水,只是韓世忠這邊更為苦澀一些。
時日遷延,金賊的兩路援軍必至。
有了老灌河故道,宗弼也必然會脫困而出,以后得局面,誰敢說能夠把控呢?
“小孱儒是個有本事的,此時討要岳統制。
怕是早已看出了決戰之勢。
抑或他來的時候,就定好了與金賊在黃天蕩決戰。
若如此,大才吶!
只是……”
看了一眼身旁的梁氏,韓太尉嘆息出聲。
江南決戰,福禍未知。
“太尉不是給朝廷遞了劄子,且看朝廷回復?!?
將夫家手中的行文拿出,梁紅玉也在想著楊家小儒。
知兵不說,算計之深,也令人側目。
將行文放進盒子里保管,這也是韓太尉之前的吩咐。
與楊家小儒有關的行文、書信,都要妥善保管。
韓太尉這邊對楊家小儒的重視程度,是遠超之前真州知州的。
自家太尉是大才,能讓他重視的,自然也不是庸才。
見韓太尉滿臉愁緒,梁紅玉也給了建議,不如看一下朝廷的態度。
聽了夫人這邊給出的建議,韓世忠也看了一下,可以作為臂膀使用的夫人。
經過前段時間跟行在家眷的相處,這位夫人的眼界又開闊了不少。
官場之上的權謀手段,也懂了不少,這算是好事。
接受了夫人梁紅玉的建議,看看朝廷風色,韓世忠這邊也開了口。
“來呀!
知會宜興岳統制,火速趕往莫府山。
于江東捉殺使楊太尉帳下聽用。
后續糧草,本太尉統管。”
下了軍令,見帳下司馬匆匆去傳令了。
韓世忠這才回看身后輿圖。
此次決戰,只怕陜州的完顏婁室也會動作。
三路援軍,他的水師恐怕沒有辦法遮蔽大江了。
韓世忠這邊無處下口,心憂決戰之事。
他韓太尉之前送的劄子,也在小朝廷掀起了軒然大波。
“官家,此時應下詔親征以為先聲。
亟出銳兵,以策應韓世忠與楊少安。
三十萬軍民在側,庶幾必擒兀術!”
此時欲以‘天象說’自己罷相的呂頤浩,豪氣干云。
在溫州行在的內引奏事上,作為宰相第一個開口。
掃了一眼州府大堂下的各位大宋執政后。
呂頤浩才帶著豪氣坐穩。
這次韓楊兩人圈住了金兀術,可是讓眾人心中出了一口惡氣。
溫州行在,剛從普寂禪院搬到溫州州府。
內引奏事的條件,也比之前好了太多。
在州府大堂,總好過在佛陀座下。
西廂做外殿、佛堂做內殿,想想就令人唏噓。
“臣以為不可!
韓世忠雖報敵騎窮躄,可以翦除,但事有萬一。
萬一所報不實,敵在建康之兵,回戈沖突,何以待之?
楊少安麾下不過流民十八萬,敵兵十萬,怎生可敵?
臣以為不若靜及建康事畢,事成然后回蹕?!?
作為楊博一脈的御史中丞趙鼎。
這次沒有向著楊夫子說話。
而是謹慎的提出了坐山觀虎斗的建議。
見宰相與御史臺起了沖突,堂下的執政們,許多都三緘其口。
“官家,臣以為宜遣兵與韓世忠、楊少安夾擊兀術。
下詔親征一事,兇險異常,可暫緩。”
宰相與御史臺對上,算是平手之局。
參知政事王綯,折中了一下,先出兵再看局勢。
作為朝廷中樞,高姿態還是要做出一些的。
如果結果是好的,就御駕親征。
如果韓世忠跟楊博在黃天蕩一觸即潰。
親征就不要想了,需要想的是該怎么跑路。
“官家,楊少安的檄文與劄子,。
堂下的諸位執政都看過。
恐怕一個江東捉殺使,是不夠的?!?
呂頤浩擅于籠絡人心,也擅于用人之能。
當初李綱就是他推薦為相的。
如今楊博在黃天蕩給文臣士大夫長臉,他這邊也不吝提攜。
涉及到給罵人的楊少安升官。
堂下的許多執政,臉色就不怎么好了。
‘諸君莫作等閑看’一句,至今還在心頭縈繞。
再升,這黃口小兒,真的要俯瞰執政了。
“呂相公此言妥當。
想楊少安一介書生,攜十八萬流民,自汴梁南渡,步履艱難。
如今又要血灑大江,朝廷當不吝賞賜?!?
前次挨過罵之后,趙鼎也回去查過。
楊少安這廝,還真是自己人。
龍池楊時夫子的侄孫,關系親近的很。
想到自家的小娘,倒是般配的一對兒。
有了私心雜念的趙中丞,在楊少安的問題上,偏頗也就明顯了。
見涉及到了罵人的那廝,宰相跟御史中丞又結陣連營。
堂下的執政們不干了。
事不成,楊少安折戟黃天蕩,那便罷了。
如若事成,想楊少安一介黃口小兒,遽登二三品大員之位。
加上知兵善戰,到那時,他們這些執政能有好兒?
作詩罵人,詩才平庸也就罷了。
但劄子上的那首詩,明顯的氣魄不凡。
若那楊少安進了朝堂。
多作幾首,他們這些執政,不就成了名傳千古的庸碌之輩嗎?
宰相、執政、御史臺,因為楊少安的官職,當面開撕。
趙茍爺笑看了一會兒,就給了江南東路制置使的軍職。
經過劉苗兵變之事,經過海上飄蕩之旅,趙茍爺的水平也在蹭蹭的上漲。
文職兼武職,軍職再高,也就是虛職。
楊少安太過年少,權知府已經屬于超擢了。
再升,是知府?還是宣撫使?
楊少安的劄子,趙茍爺看過,驕橫的很,跟前相公李綱有的一比。
韓世忠之前還送來一份劄子,是關于張浚的。
楊少安的手中筆,將張浚罵的狗血淋頭。
韓世忠算是忠良,知道將這樣的劄子秘送。
見宰相呂頤浩有些不忿,還想要開口。
趙茍爺與內侍低語幾句,那份劄子,就到了堂下各位宰執的手里。
“豈有此理!
黃口小兒安敢如此誹謗執政?”
看完楊博的劄子,宰相呂頤浩怒了。
張浚如今是樞密院正管,正經的樞相之尊,國朝執政。
不知兵、酸儒、多讀書之類,也還罷了。
楊少安附詩是什么意思?
教張浚讀書,還是教兒子讀書?
楊博的劄子,在執政手中傳閱。
不忿之聲,也漸次響起。
在政爭之中,御史中丞可以制衡宰相。
但在排位上,趙鼎還是不如其他執政的。
最后,楊博的劄子才到了趙鼎手中。
細看之后,這位趙中丞臉上也帶著無奈。
楊少安這廝真是沒人管教了。
“官家,楊少安雖說口出不遜。
但言辭之間,多是對西北戰事的擔憂。
吳玠、吳璘兄弟,臣是聽說過的。
臣不知兵,但覺楊少安的措辭中肯。
建康之戰迫在眉睫,未嘗不是張樞相的機會。
樞密院的諸位,你們看呢?”
趙鼎說完,擦了一把額頭,才將劄子遞給內侍。
生生幫楊少安倒轉乾坤,趙中丞也是竭盡所能了。
“嗯!
戰事說的倒是中肯。
西路的婁室,兵馬不多,西軍主力尚在,可戰。
楊少安的說法,貼合西北形勢。
張樞相如若約戰金賊主力,目前看來多有不妥。
韓世忠與楊少安在建康決戰兀術。
西北不宜大動干戈。
楊少安的誘殺之法,算是妥當?!?
楊博損張浚的劄子,說的主要是戰略。
談及戰略,大多讀書人能看懂。
這才有了趙中丞的倒轉乾坤。
也有了呂相公的拍板之言。
宰相呂頤浩定好了調子,堂下幾位執政,也不好再糾結于楊博作詩罵人之事了。
稍稍商議了一下,無論是主戰還是主和。
很快達成了共識,如今西北不宜大動干戈。
幾乎滿堂應是,這是趙茍爺沒想到的。
對于西北,他這個趙宋官家也有自己的謀劃。
以西北的張浚吸引金賊主力。
給東南帶來剿匪、休養的時間。
但如今這個謀劃不成了。
韓世忠跟楊少安在黃天蕩堵住了金兀術。
此戰,不存在什么求和了。
韓世忠八千人,堵住了金兀術十萬大軍。
再求和,只怕朝堂不穩。
如今的黃天蕩,聚集軍民三十萬眾。
趙茍爺這邊也不敢隨意的指手畫腳。
李綱、宗澤之事,前車不遠。
當年若是聽了李綱的謀劃,不會有靖康。
聽了宗澤的謀劃,金賊不會這么快南下。
若此時干涉黃天蕩的戰事,一旦兵敗,地覆天翻也未可知。
這也是小朝廷投鼠忌器的地方。
楊博的劄子,拿出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趙茍爺多少有些頹喪。
看來只能讓他先兼著江東制置使一職了。
韓世忠跟小朝廷,因為楊夫子起的波瀾,楊博不清楚。
此時他正在山頭上,看著岳爺的人馬進駐莫府山。
遍布江灘的陷馬坑,不僅是用來阻擋鐵浮屠的。
己方的人馬,想要逃走,也不是那么容易。
半尺深的陷馬坑,不僅是戰馬的障礙。
對人也一樣,慢走無大礙。
想要飛奔,要當心折了腿。
大戰開始,無論是宗弼的十萬大軍。
還是楊夫子的十八萬流民。
都要死戳在自己的落腳地上。
跑?
著甲的鐵浮屠是跑不了的。
同樣,流民也跑不過金賊的箭矢。
雙方如果不想死,只能在下面死磕。
別看楊博在幕府山給流民留了后路。
但山腳下也布滿了陷馬坑。
除非是大潰散,不然流民也經受不住上山需要付出的傷亡。
楊博的謀劃,如今已經執行的差不多了。
差的唯有山下的岳爺。
楊博已經盡可能的將宗弼人馬的戰力,拉到了跟流民差不多的水平。
對戰,雖說流民沒什么優勢。
但宗弼人馬的優勢,想要發揮出來,也不是很容易。
如果岳爺能戰敗宗弼。
楊夫子也不介意讓韓世忠放幾路援軍上江岸。
有水師在側,有陷馬坑廢掉馬力。
金賊的優勢基本也就沒了大半。
這樣還打不贏,楊博也沒辦法了。
看著岳爺隊伍之中,有幾個人開始上山。
楊博知道,開牌看大小的時候,差不多快到了。
“三娘、平哥兒,與楊夫子整理戰甲?!?
與千古英雄的頭次見面,當然要鄭重其事。
一路自汴梁到建康,鮮亮的寶相麒麟甲,也算經歷了風霜,沒有之前的顏色了。
“小夫子,我……”
整理著戰甲,女書史有些欲言又止。
楊博看過去之后,女書史常平,又不說話了。
這讓楊博有些警惕,這廝不是又要發病吧?
“據說岳飛岳統制勇力過人。
平哥兒,將唐大刀拿來,或許岳統制能用?!?
緊盯常平的胸口,楊博后撤了一步,謹防這廝發病。
同時開口讓她去把唐大刀取來。
寶劍贈英雄。
將近十斤的單手刀,楊博實在是玩不轉,留著就是塊廢鐵。
“江淮宣撫司、右軍統制岳飛,見過楊太尉?!?
上山,報上名號,岳飛終于見到了這位好像有大病的楊太尉。
山下密布的陷馬坑,不是正常人能做出來的手段。
從宜興到建康,急行軍走了一天半。
從建康到幕府山,他整整走了半天。
“岳師哥……”
不等楊博回話,身后女書史的稱呼,讓楊夫子的表情一下就豐富了起來。
“表小姐?”
岳爺的回答,更好,這倆怕是有奸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