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拔寨南渡
- 夫子霸宋
- 墨落皇朝
- 4294字
- 2023-04-12 08:25:00
楊夫子的天王炮炸了。
剛剛完成著甲的金二等人愣了好一會兒,也一樣跪了一地。
他們跪拜的對象不是那五個橘紅火球。
而是同樣在發愣的楊夫子。
聽著身后眾人,口呼‘楊天王’不止。
沒有揭竿之心的楊博,趕忙揮手制止。
別說是汴梁軍民,就是楊夫子,也被漆黑夜里,五個橘紅火球給震了一下,真漂亮!
火球過后就是席卷四方的氣浪。
這顏色聲勢,依照現在的科技水平。
用神仙手段來評價還是比較客觀的。
跪拜,跟一些口頭禪也差不多,算是對科學的尊重吧?
如果是在白天,就沒有這樣的效果了。
想著即將進行的南渡,想著金家寨還有小二十個,楊夫子的內心又一次爆棚了。
揮手壓住金二等人的贊美之詞,楊夫子這次不用試探人心。
天王炮的硝煙味還在。
繼續擺手,擺手的威力也很大。
手一擺一抬,二百多甲士,五百多壯丁,齊刷刷的站了起來。
“金二,進寨!
咱們的目標是擄走簽軍的壯丁、牛馬、車輛,糧食先不著急搶。
走……”
對于劉家寺大寨的情況,金家寨這邊可能是最清楚的。
因為昨天俘虜了這邊二十幾個馬夫,都是熟悉大寨情況的。
在馬夫的帶領下,金家寨眾人,一路沒有任何戰斗,就進了小鎮一般的劉家寺大寨。
跟著馬夫們,很快就找到了馬廄、牛圈的位置。
戰馬沒多少,只有幾十匹。
但牛跟牛車的數量不少,至少兩三百的樣子。
簽軍的精壯漢子,也俘虜一千多人。
與其說俘虜,不如說是被之前的二十幾個人說服的。
經過初步的排查,這些壯丁,大多都是汴梁周邊降到金寨的。
當然河北路的簽軍也一定會有。
降了又降,又是回歸正朔。
簽軍的一眾壯丁,表現的相當殷勤。
各自去過什么地方。
寨子里的糧食、金銀、武備都在什么地方。
不用楊夫子差人盤問,一個個的都主動的交待了出來。
聽了一下大體的物資狀況,楊夫子心里也有了計較。
劉家寺大寨的詳細情況,壯丁們也是一知半解。
金賊有多少人,簽軍的精銳有多少,可戰之兵有多少。
這些就不是壯丁們可以知道的。
如果現在有壯丁將這些情報,在楊夫子面前娓娓道來。
楊夫子最好的抉擇,就是讓金二剁了他,這肯定就是壞人。
劉家寺大寨一片混亂,楊夫子等人又處于無沖突區。
大好機會不容錯過。
將剛到手的壯丁武裝起來,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壯丁繼續反復無常,這個楊夫子想的明白。
一旦劉家寺大寨的金賊戰力不俗,戰敗了前面的汴梁軍民。
著甲持兵的壯丁們,也不會有好結果。
壯丁們是見過金賊手段的。
權衡這樣的利弊,不需要什么文化知識。
出發點很簡單,生死而已。
壯丁們持甲兵面對金賊,結果只有一個。
為了免于屠戮。
這些壯丁,在這個時候,必然死心塌地的跟著楊夫子。
有了熟門熟路的壯丁帶路。
楊博帶著浩浩蕩蕩的人馬開了一個軍械庫。
火把的映襯之下,軍械庫里滿滿的都是趙宋皇家的羞恥。
軍械庫里儲存了大量的甲胄、兵器。
幾乎全部都是宋軍的制式。
捆扎的方式,細致且規矩。
應該是大宋府庫的手筆。
這里面的許多武器甲胄,應該沒有上過戰場。
而是直接從大宋府庫,搬運到金賊軍械庫的。
金銀財貨、馬匹女子、工匠壯丁,這些都被帶去了遼東。
甲胄,就地裝備后續的戰兵,留下的理由也算是充分。
看著堆積在一起,像小山一樣的武器甲胄,想想所謂的靖康之恥。
再想想人口百萬的東京汴梁城,各地來汴梁勤王的部隊。
楊博用戰靴搓了搓地面,也有了自己的觀點。
趙宋皇室、宗族,不去五國城。
真的對不起東京汴梁的百萬軍民。
更對不起這些累積了士民血淚的嶄新甲胄、兵器。
自己付錢去五國城受辱,這也沒誰了。
只可惜連累了無數汴梁百姓遭難。
看著面前的兵甲小山,楊博還有些犯難。
甲胄乃是重器,想到‘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傳說。
該如何處置,也是基本確定的。
看著火光下的兵甲,楊博還看出了一些東西。
如今金賊的兵鋒雖說強盛,但也到了盛極而衰的轉折點。
無論是金賊、蒙元還是滿清,都經歷過這樣的轉折。
而且轉折速度極快。
幾年最多十幾年,原本的虎狼驍騎,直接就會變成菜狗。
隨著完顏阿骨打這位初代故去。
金賊的巔峰戰力,也開始了崩塌。
趙宋皇家,被迫做出了以空間換時間的動作。
雖說結果很殘酷,但效果不錯。
最初能征善戰的金賊主力,戰力下滑的厲害。
對于簽軍,金朝上下都開始變得膽怯。
大量的甲兵寧可放在軍械庫,也不敢裝備。
拿著武器的簽軍,跟穿著甲胄還拿著武器的簽軍,是完全不同的威脅。
這算是很好理解的,文治手段的不足,也可以明顯的看到。
金賊扶持了一個張邦昌的偽楚。
結果成就了躲進海里的趙茍爺。
馬上要建立的偽齊,基本也是這個操行,
金國朝野既想甩包袱,還擔心包袱尾大不掉。
這只能說明,游牧的野蠻文明,是不適合這片土地的。
來了,選擇也很少。
不歸附儒家,那就只能滅亡。
想到這些,楊博的心情大好,這才是自己的舞臺。
將腳下的浮土搓平,楊博給了身側的金二吩咐。
“二郎,安排壯丁帶著甲士去擄人。
人弄回來,讓他們直接著甲。
安排人去找弓弩、箭只。”
收獲遠超想象,也是可怕的煩惱。
楊博此來,主要還是為糧草。
但遇上大批甲胄也不能不拿,剩下,就是金賊跟簽軍精銳的甲胄了。
一套扎甲,少說五十斤。
不管從經濟成本的角度,還是人力成本的角度。
大幾千套的甲胄,都是不能放棄的。
一直到后半夜,楊夫子身后已經有了近三千壯丁轉換的甲士。
還有五六百輛牛車,二三百匹戰馬。
期間,上官悟還來拜了楊夫子。
今晚這事兒發了,上官太尉不服也不成,這位楊夫子真是神人。
金賊大寨,說拿下就拿下。
有進士郎的身份在,還知兵善戰,宰執不敢說,樞相應該是沒問題的。
對上官悟而言,別說是樞相,就是縣令知州,也是武人惹不起的存在。
見上官悟來了,楊博也算是找到了能支使的人。
汴梁城里的軍民不少,正好過來搬走武器倉庫。
大概問了一下,上官悟那邊也是一樣的煩惱。
糧食占了太多,運力不足,幸福的煩惱很可怕。
缺糧的時候怕嘩變,糧太多又運不走。
這一晚的際遇,讓內心忐忑的上官悟。
再見運籌帷幄的楊夫子,心里多少有些敬服的滋味。
囑咐上官悟那邊,一人帶上三十斤糧食,然后過來著甲。
讓他也跟金家寨這邊一樣。
扎了長槍、長刀之類做扁擔,再回去挑糧食。
看著上官悟臉上的服帖神色,楊夫子的心情又好了三分。
安排起雜亂事務,都比之前有條理了。
“天王爺爺,寨后的汴水岸邊,還有百十條小船。”
關三郎的稱呼,讓楊夫子有些不喜。
這諢號唱出去,以后難免讓人忌憚的。
但他帶來的消息,卻讓楊博喜出望外。
今晚這事兒算是妥了。
糧食船只都有了,只要不遇上大隊的騎兵,大事可期。
“關三郎,問一下有沒有會撐船的。
再帶上幾百甲士過去。
兩人一條船,船上不要帶糧食。
將剩余甲胄、武器全部上船。
帶著他們去約定的地方。
你帶人沿汴水保護船只。”
船只這種東西,不是金銀糧食。
那是南渡的必需,不趕緊弄走容易內斗。
現在的汴梁軍民,還在忙活著搶糧。
等他們明白搶的糧食多了運不走,就會四下尋找運輸工具。
一旦起了沖突,涉及活命的糧草,必然要出人命。
支走關三郎,楊博望向汴水方向。
只要船只在手,汴梁軍民就更好拿捏了。
南渡,船是關鍵。
偌大的劉家寺大寨,金家寨的人馬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收攏各種物資。
有了船只,楊夫子就可以隨便挑揀物資了。
直到天光微亮。
楊博才帶著大隊的甲士,謹慎的押著無數糧車,出了劉家寺大寨。
除了糧食、衣甲兵器,車隊里還有十幾車的金銀。
現在沒多大用的書畫、古玩,都被楊夫子忍痛放棄了。
相較于文化,此時此刻,活下去才更重要。
金銀這些阿堵物,可是維持生存的好東西。
可惜寨子里發現的不多。
應該是轉運走了,或是沒運回來。
目前的人員數量,楊博也沒有具體的數字。
三四千應該是有的,還有一部分跟著關三郎提前走了。
三四千人,全部都是精壯甲士。
這次楊博沒讓他們解甲。
現在不管是牛車、馬匹,還是甲士,都在盡可能的負重。
身上的戰甲脫下來,只能扔在荒野里。
這樣的浪費就是犯罪,楊夫子是不允許的。
從劉家寺大寨,到金六郎定的匯合點。
十幾里的路程,也能完成最初的人員篩選,
三四千人,楊博自認是指揮不了的,不如精簡一下。
金家寨的人馬出了大寨。
上官悟那邊得了楊夫子的吩咐,很快就跟了出來。
但汴梁城的軍民人數太多,上官悟這邊也不能如臂使指的指揮。
具體出來的人數,上官悟也是不清楚的。
楊博看了一眼上官悟的人馬,至少是自己手下人馬的兩三倍。
而且人員有些雜亂,囑咐了一下金二,兩隊人馬就隔開了近百米的距離。
上官悟那邊也很配合,一路約束著人馬,保持好兩個隊伍之間的距離。
現在可不能亂。
一旦亂了,自己那點可憐的兵馬,能不能攏起來,就不好說了。
兩隊人馬一前一后到了匯合點,從心里泛著苦澀的金六郎無奈開口。
“小夫子,這……”
望著幾乎綿延到劉家寺大寨的隊伍,金六郎的腦袋都快炸了。
后半夜關三郎到了,百十船載的都是衣甲兵器,已經讓金六郎有了不好的預感。
再看到大概兩三萬人的隊伍,金六郎的心態徹底崩了。
這是南渡,汴梁周圍交通斷絕,四處都有金賊的馬隊。
幾萬人的大團伙,在野地里蹣跚而行,那不是找死嗎?
“無妨!
六郎,且去揀選精壯的人手。
尚有余力的,都交給金二統轄。
上官悟那邊的精壯,也可以選一批。
有了精壯的甲士,金賊來了,咱們也能擋一陣。”
楊博大概知道金六郎在擔憂什么,但沒有辦法。
金家寨的是人,汴梁的軍民也是人。
對楊博而言,人少了反而不好,人越多越好。
如今汴梁周邊沒有大股的金賊,小股部隊,對上幾萬掙扎在生死線的敗軍殘民。
勝負未知,但敗軍殘民的勝算更大一點。
安排金六郎去挑揀精壯。
接下來還要分派物資。
劫寨弄來的牛馬車輛,還有甲士,都是滿負荷的。
這樣的負重,走不了長途。
物資分配不好,會極大的影響每天的行程。
困守東京汴梁近四年,這些被遺棄的殘民,也經過了初步的優勝劣汰。
老弱病殘活下來的幾率不大。
有了糧食補充,體力也會很快的恢復。
許多餓極了的百姓,已經在咀嚼沒有加工過的糧食。
有金家寨這邊做表率,物資的分配速度也很快。
許多衣甲兵器都被分配了下去,至于糧食,那是權柄。
除了個人自身攜帶的之外,剩下的糧食只能放在甲士的視線之內。
上官悟也很滑溜,金六郎要揀選精壯,他一把就將汴梁的殘民給拋了出來。
帶著他直屬的近萬人馬,直接脫離了大隊。
上官悟的近萬人馬,除去隨軍的家眷,真正能參戰的也就兩三千人。
巨大的包袱,一下甩進自家的懷里,金六郎很是氣惱。
不敢找上官太尉理論,只能在楊夫子面前訴苦。
“無妨!
以金家寨的人馬為主,將汴梁城的人員,十戶為一組,分派下去。
由金家寨的人員統轄,不聽話的,收走糧食趕出隊伍。
咱們還是管著原有的人馬就好。”
金六郎的煩惱,對楊博來說,還是小事兒。
老生帶新生,怎么就不好管理了?
上官悟愿意舍,他楊夫子也愿意得。
這些殘民身上,除了糧食還有武器、財物。
每個人身上的幾十斤糧食,足夠沿途所需了。
南渡的時間,也是有極限的。
二十天到一個月。
時間越長,活下去的機會也就越小。
至于安全問題。
三五天也就出了戰爭范圍。
安全是沒有保證的,金兀術的東路主力,在追著趙茍爺打。
可東路軍還是有分支的,各地還有守城的留守部隊,誰知道會不會碰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