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料植物之旅
- 徐龍撰文 孫英寶繪圖
- 1108字
- 2023-04-20 17:46:16
01 八角
Star anise
八角又稱八角茴香、大料和大茴香,是五味子科八角屬的一種植物,也指這種植物的果實。常綠喬木,高可至20米。樹冠塔形、橢圓形或圓錐形。樹皮深灰色。枝密集,葉互生。花粉紅至深紅色。聚合果,飽滿平直,果實幼時綠色,放射狀排列成八角形,成熟后呈紅褐色或淡棕色,干燥后呈紅棕色或黃棕色,具茴香的甜香氣味。
八角每年結兩次果,第一次開花所結的果實稱為“春八角”,第二次則是“秋八角”。


中華美食,離不開廚師精湛的廚藝,通過腌、泡、鹵、醬、燒、燉、燴、燜、蒸、煮、制湯等方法,調配出各種美味,更離不開眾多香料的調味。在各種神奇的香料中,八角是中餐烹飪里用途最廣的香料之一。
成熟和干燥之后的八角含有茴香醚、黃樟醚、茴香醛、茴香酮、水芹烯等成分,擁有獨特的揮發性和刺激性的芬芳,但這種香氣需要稍長時間的水解加熱之后,才能更好地釋放出來,從而讓魚或肉的香味更加醇厚。所以,八角通常用于制作動物性菜肴,具有去腥、解膩和賦香的作用。
八角經常與蔥、姜、蒜、花椒、桂皮等香料搭配使用,像粵菜中的“鹵水拼盤”,魯菜中的“紅燒魚”,豫菜中的“紅燜羊肉”,川菜中的“香酥鴨”“麻辣火鍋”,湘菜中的“毛式紅燒肉”,鄂菜中的“粉蒸肉”,東北菜中的“小雞燉蘑菇”,臺灣美食中的“鹵肉飯”,江蘇美食中的“無錫排骨”,陜西名吃中的“岐山臊子面”,山西美食中的“刀削面”,安徽美食中的“符離集燒雞”等,八角都是它們不可或缺的香料。在烹調某些素食時,如果加入一粒八角,就會獲得如葷菜般的濃郁芳香,如“砂鍋白菜豆腐”“素燴胡蘿卜”“冬菇燒面筋”“煮花生”“煮毛豆”等等。魯迅先生的小說《孔乙己》中,孔乙己佐酒時食用的“茴香豆”,就是加了八角(八角茴香)煮的蠶豆。

孔乙己茴香豆
八角原產于東印度群島,在東南亞和北美洲地區也有種植。如今中國為主產區,以云南、廣東、廣西等地出產的為佳。其次的產區是越南、柬埔寨、緬甸、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菲律賓等地。在美洲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海地以及美國的佛羅里達州。
八角在中國的利用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早期的時候被稱為“舶茴香”或“南茴香”,后來叫作“八角茴香”。八角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自番舶來者,實大如柏實,裂成八瓣,一瓣一核,大如豆,黃褐色,有仁,味更甜,俗呼舶茴香,又曰八角茴香。”
八角除用作調味品之外,還可以在工業上用作香水、牙膏、香皂、化妝品等的香料,也可以應用在醫藥上,作為驅風劑和興奮劑使用。
在購買和使用八角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有一種與八角非常相似的有毒植物,叫紅茴香,也叫莽草,有致命劇毒。它與八角的區別是果實較小,其尖端就像向上彎曲的鳥喙一樣,果柄大多垂直,經常脫落,帶有樹膠一樣的氣味,略有苦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