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歡樂的少年時期

少年時期,我也有歡樂的時候,那是在上小學以后。我是1952年上小學的,那年我七周歲。我上的小學是扶余當時最好的小學,叫扶余縣第三小學,后來改名為扶余縣中心小學,再后來又改名為扶余縣實驗小學(現在為松原市寧江區實驗小學)。那時條件很艱苦,學校都是平房,操場也不太大,但上小學的那段時光卻是我最歡樂的時光,尤其每年“六一”國際兒童節都是我最快樂的一天。學校非常重視“六一”國際兒童節,每年過節時都要組織慶祝活動。那天,我們會穿上白襯衫、海藍色的褲子,戴上鮮艷的紅領巾,打起大洋鼓,吹起嘹亮的軍號(我曾是伴奏小鼓鼓手),參加少年先鋒隊隊日活動,感到特別幸福與自豪。在隊日里,我們大都有宣誓的活動,誓詞是:時刻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每當喊出這樣的口號時,我都覺得熱血沸騰,一種神圣的責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那時加入少先隊是很嚴格的,必須學習好、身體好、道德好。我是到三年級才加入少先隊的,倒不是上述三項不好,而是我的衛生狀況不好,衣服破不說,而且很臟,臉也洗不干凈,有時鼻涕竟然流到嘴里。那時把紅領巾看得很神圣和重要,因為它是紅旗的一角,是用革命烈士的鮮血染紅的。少先隊員上學時必須戴紅領巾,見到老師要行隊禮。一個學校是少先隊的大隊,班級是中隊,班組是小隊。大隊長(委)、中隊長(委)和小隊長胳膊上分別要佩帶“三道杠”“二道杠”和“一道杠”。我沒有擔任過大隊長,但擔任過中隊委(學習委員),每當出門的時候我都要把兩道杠的標志別在袖子上,當路人投來羨慕的目光時,我會暗自高興。

20世紀50年代的少先隊隊歌不是現在的《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而是郭沫若作詞的《我們是新中國的兒童》,第一段的歌詞是:我們新中國的兒童,我們新少年的先鋒,團結起來繼承著我們的父兄,不怕艱難不怕擔子重,為了新中國的建設而奮斗,學習偉大的領袖毛澤東。現在仍然傳唱的《快樂的節日》(管樺詞、李群曲),是我在小學三年級時開始唱的一首歌曲。我現在仍清楚地記得歌詞,有時自己還會哼唱:“小鳥在前面帶路,風啊吹向我們,我們像春天一樣,來到花園里來到草地上,鮮艷的紅領巾,美麗的衣裳,像許多花兒開放。跳啊跳啊跳啊!跳啊跳啊跳啊!親愛的叔叔阿姨(當時的歌詞是‘親愛的父親毛澤東’),同我們一齊過呀過這快樂的節日!”20世紀50年代中期的一部少兒電影《祖國的花朵》對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不僅從中學到了團結友愛的精神,也產生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影片中的主題歌《讓我們蕩起雙槳》,膾炙人口,幾代人都在傳唱。

小學階段為我后來人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現在的孩子獲得知識的途徑很廣,包括托兒所、幼兒園、廣播、電視、網絡等,而我既沒有進過托兒所,也未上過幼兒園,上小學前基本處于荒蠻狀態。是小學老師教我們知識,給我們講做人的道理,使我們從混沌走向明白。我在學校時很頑皮,總惹老師生氣,但老師卻耐心地教導我。小學教育,就是把一棵棵弱小的樹苗修剪整齊、扶正,使它們都能夠長成參天大樹。我就是在老師的啟蒙和教導下成長起來的,是學校和老師放飛了我的夢想。

當時的歌本

那時的條件非常艱苦,教室中沒有暖氣,只生了個很難點著火的爐子。數九寒天上課的時候,手凍得拿不住筆,腳凍得像被貓咬過一樣。上課時老師有時會停下來,讓我們搓手、跺腳取暖。在那樣的條件下,師生們都保持了非常樂觀的精神。我們學校集中了扶余縣最雄厚的師資力量,教我們語文、數學、自然、地理和歷史等知識,最重要的是這些老師教我們做人的道理,他們對我們的關心和關懷無微不至。我和姐姐曹鳳琴小學一到六年級都在一個班(她上學比較晚),低年級時我們的班主任是陳老師,高年級時,班主任是趙成德老師。記得小學二年級時,陳老師自己住得不太寬敞,帶著一個一兩歲的孩子,卻還經常讓我們到她家寫作業、吃東西,教我們唱歌、跳舞,排練節目。上三年級的時候,她還指導我們排練了一部反映中蘇兒童友誼的小話劇,我在劇中扮演了一名蘇聯小朋友,名叫米拉。我們的演出受到大家的好評,掌聲十分熱烈,我暗自高興。

我上小學時不用功,很貪玩。老師布置的寒暑假作業基本完不成。大都是在開學前幾天,我姐姐和鄰家的一個小女孩幫我突擊完成作業。但是我很聰明,小學考試我大都名列前茅,尤其數學競賽,大多數時候我都沒下過前三名。班里的同學都很吃驚和羨慕。五六年級時,我還擔任了中隊學習委員!

上六年級時我們的班主任趙成德老師克服家里的困難,幫我們好好復習功課,使我們都順利地升入了中學(那時很多人都上不了中學)。尤其是他一直要求我們要誠信、善良,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趙老師對我的成長起了很大的啟蒙作用,為我后來的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道德基礎。1958年,我以優秀的成績小學畢業。記得小升初發榜那天,剛好他的一個弟弟在江里游泳時淹死了(松花江是一條吃人的江,每年夏天都有一些孩子在江中游泳時淹死,家長和老師一直告誡我們不要到江里游泳),趙老師眼睛哭得通紅,很是悲痛,但還是給我們念錄取名單,還不忘叮囑我們不要學他弟弟,千萬不要去江里游泳。現在回想起來,我對母校、對老師只有感激之情!

前排中間的是陳老師,老師的左邊是姐姐

我們還和兩位班主任老師合過影!只是我和他們合影的照片找不到了,只找到兩張我姐姐與他們合影的照片。

前排右邊的是趙老師,后排左邊的是姐姐

我曾就讀的松原市寧江區實驗小學,具有悠久的歷史,2006年迎來了百年華誕。一百年來實驗小學培養了大批的優秀人才。2006年9月我回到母校,看到寬闊的操場、現代化的教學樓,看到學校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真是感慨萬千。實驗小學走出了很多名人,包括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周培源的愛人王蒂澂。在校史展覽館里,我看到自己的名字和照片竟同王蒂澂的照片并排放在一起,看來我也算是母校培養出來的名人了!我在校時的老師大部分已經過世,讓我非常高興的是我見到了當年的老校長邱景云先生,她已經82歲,身體還很硬朗。我們進行了親切的交談。

小學畢業證書

小學畢業證書背面成績顯示我是一個優等生

母校百年華誕慶典請我回去參加,我因上課未能回去,但寫了一封賀信。賀信全文如下。

松原市寧江區實驗小學程校長并全體老師和同學:

值此母校百年校慶之際,我表示熱烈祝賀!

9月初我曾回母校一次,看到母校翻天覆地的變化,非常高興和激動。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績,與在母校期間打下的牢固基礎是分不開的,與在母校期間各位無私奉獻、辛勤耕耘的老師的啟蒙和教育是分不開的。在這里,對培養過我的母校、對教導過我的老師表示深深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一百年來,母校艱苦奮斗、奮發圖強創建名校,為國家培育了大量的優秀人才。母校功勛卓著,與日同輝!祝愿母校傳承百年偉業,光大百年文化,開創基礎教育的新天地,再鑄世紀輝煌!

曹鳳岐

松原市寧江區實驗小學1952級校友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6年9月23日

2006年9月我曾寫過一首詩祝賀母校百年華誕——《實驗小學建校一百周年記》:實驗小學一百年,培養人才有萬千。兒時屋低校園窄,現今樓高操場寬。老師瀝血紅燭淚,學生調皮童心頑。老來回校尋舊夢,感恩啟蒙報涌泉。

童年,不可忘卻的記憶!

在實驗小學校史館里,有周培源夫人王蒂徵的照片(墻上中間)和我的照片。陪同我參觀的是劉國良老師(我高中的老師,右一,時任松原市教育局局長)

同老校長邱景云(右一)和時任校長程秀琴交談(2006年)

在實驗小學百年校慶慶典上,學生表演舞蹈《小松樹》(實驗小學提供)

在實驗小學百年校慶慶典上,學生表演武術(實驗小學提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斗六市| 陇南市| 通江县| 大英县| 望奎县| 商丘市| 亚东县| 贡觉县| 车致| 金山区| 无棣县| 衡阳市| 雷波县| 灌阳县| 黄梅县| 阳江市| 万宁市| 神木县| 武威市| 陕西省| 鹤庆县| 莲花县| 北川| 磐石市| 泽库县| 德州市| 通道| 云南省| 连州市| 阿荣旗| 吴旗县| 鞍山市| 鄂温| 普安县| 珠海市| 沽源县| 图木舒克市| 泊头市| 易门县| 邓州市| 玉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