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工作倫理守則》解讀
- 錢銘怡主編
- 2214字
- 2023-04-20 17:47:01
序言
由錢銘怡教授領銜編寫的《〈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工作倫理守則〉解讀》一書即將出版發行,我作為在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注冊系統(以下簡稱“注冊系統”)中工作過三屆、十年,特別是擔任注冊系統倫理工作組三屆組長的專業人員,內心既感到喜悅和欣慰,也倍加感慨和激動。本書勾起我很多的回憶。錢銘怡教授邀請我作序,盡管手頭的工作非常繁忙,但我還是欣然答應了,出于對注冊系統、對倫理工作的深厚感情,更出于心理咨詢教育工作者的社會責任。
職業倫理對于從事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心理健康工作者而言是專業的寶典,必須了解和熟知,而倫理守則出臺更是行業規范的標志。但是,在 2007年之前,雖然也有錢銘怡教授等專家積極呼吁建立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工作者的道德準則,但國內的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專業培訓中還是很少進行倫理培訓,從業人員更熱衷于學習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理論流派和各種咨詢技術,在實務工作中缺乏倫理意識,心理健康服務行業缺少監管和自律。2007年毫無疑問是我國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事業發展中的重要轉折之年。這一年,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注冊系統成立了,第一版《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工作倫理守則》獲得了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會的批準,作為重要文件發表在《心理學報》2007年第5期上,成為國內心理健康服務領域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倫理守則,得以推出并實施。此后,注冊系統倫理組不斷開展系統內倫理培訓、系統外倫理宣傳、行業內倫理倡導,并開始接受倫理投訴。在艱難的長達9個月的第一例實名投訴的處理過程中,初步建立了倫理投訴的處理流程和規范。
2016年年底,隨著國內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快速增長,國家 22 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全社會對規范的心理健康服務更加期待。2017年,也是第一版倫理守則發布十周年,在回顧和反思這些年倫理建設的進展,以及臨床工作發展的現實需要后,我們強烈地感到修訂倫理守則的必要性。在注冊系統的指導下,倫理組動員所有成員,人人參與,分工合作。一方面翻譯國外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相關專業機構的最新倫理守則為修訂工作提供參考,另一方面從實踐中搜集倫理相關議題進行研討,也從錢銘怡等學者開展的臨床實務工作倫理研究發現中找到切入點,開始了第二版倫理守則的修訂工作。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們專門成立了倫理守則修訂工作組,集中了在京的倫理組成員,多少個周末開會研討,一字一詞精心斟酌,邊吃盒飯邊加班加點,清華大學偉清樓、北京大學哲學樓、九華山莊等地,都留下了我們的身影和足跡。借此機會,我想對工作組的成員們再次表達深深的感謝,徐凱文、安芹、田成華、劉軍都是我的戰友。2017年秋,第二版倫理守則的征求意見稿完成,提交注冊系統,廣泛征求意見,之后又修改了十幾稿。最終,集中了注冊系統全體成員智慧的第二版倫理守則于《心理學報》2018年第 11 期發表,成為我國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重要文件。那一刻,我流淚了。
近年來,在注冊系統的積極努力下,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倫理培訓在更大范圍內推動,成為心理健康服務專業人員自覺的意識。學習倫理守則,了解倫理規范,提高倫理敏感度,實踐符合倫理的行為在行業里逐漸成為一種新風氣。
倫理之所以成為議題,在于助人專業的特殊性和倫理困境的復雜性。放眼全世界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相關專業團體,無不重視倫理守則的編制和修訂。倫理守則代表了一種專業工作中理想的目標或者規范的行為準則,為心理健康服務從業者提供行為規范,為實務工作提供指導,為當事人、助人者自身和社會大眾權益提供保護,也為心理健康服務專業獲得信任、尊重、認可提供保證。不學習倫理就不可能成為有效能的咨詢師。因此,倫理是助人專業的基礎課和必修課。
學習倫理守則、遵循倫理規范可以協助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專業人員在遇到復雜的倫理問題時可辨識,能判斷,提高應對的能力。我在清華大學心理學系為臨床與咨詢心理學方向的研究生開設“臨床心理實務與督導”課程,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學時是用來學習和研討倫理議題,學生們的反應是“不學不知道,一學嚇一跳”,原來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實務工作中處處都有倫理的議題。但由于缺乏符合國情的由我國學者編寫的倫理教材,一直以來都是參考由美國學者撰寫的教材。盡管在學習第二版倫理守則時,我們一條一條地討論過,但仍有很多需要解讀的內容有待深入學習。因此,本書的出版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時,對于學習者理解倫理的重要性,提升倫理的意識,增強倫理的判斷,做出符合倫理的決策非常有參考價值。不僅適合職前培訓學歷教育中的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專業研究生學習,也同樣適合工作在心理健康服務一線的醫生、心理咨詢師、心理治療師、社會工作者、心理輔導老師等專業助人工作者參考和遵循。
盡管倫理關注的是臨床與咨詢工作中什么是正確和恰當的,但實務工作中的倫理議題確實非常復雜,倫理守則本身并不能直接回答實務工作者面臨的每一個倫理難題。但當我們面對各種倫理問題和兩難困境時,倫理守則為我們做出合理的判斷和處理倫理問題提供了方向,這就是——促進當事人的福祉,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工作,以負責而符合倫理的方式執業,提高執業品質,維護專業的信譽,增進民眾的心理健康、幸福和安寧,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
樊富珉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注冊工作委員會監事組組長
中國科協全國臨床與咨詢心理學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2020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