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自然地理與城市發展縱覽
- 吳炳玉編著
- 4364字
- 2023-04-07 18:33:23
第五節 植被
福州處于我國東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植被分屬南亞熱帶季雨林和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兩個植被地帶,兩者的界線大致是閩江口—東張一線。此線以南,地帶性植被是南亞熱帶季雨林;此線以北,地帶性植被是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前者的面積占福州全市總面積的31. 40%,后者占68. 60%。由于長期受人為活動的影響,福州原生植被多遭破壞,現狀植被以次生植被為主,僅從局部保存較好的“風水林”、偏僻林區及次生林下的草灌植物尚能追溯其地帶性植被的基本特征。福州的自然條件優越,但植被資源絕大部分是生產力不高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資源蓄積量并不豐富。福州全市森林總蓄積量為1627. 28萬立方米,大部分分布于山區。
一、 植被類型
福州的植被類型較多,主要有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兩類。
(一) 天然植被
1. 常綠闊葉林
常綠闊葉林為中亞熱帶地帶性植被,在永泰縣、閩清縣和閩侯縣的山區均有較好保存。植物種類以殼斗科栲屬、石櫟屬為主,其他樟科、山茶科、杜鵑花科植物也占有相當的比重。林相整齊,樹冠渾圓,終年常綠。常綠闊葉林由于樹葉表面的光澤,有蠟質層,且常與光線照射方向垂直,故又稱照林葉。常綠闊葉林中的樟木、楠木、花櫚木等是珍貴植物,三尖杉、紅豆杉、鐘萼木等是珍稀、古老植物。由于人為因素的影響,福州的常綠闊葉林的面積仍在不斷地縮小。
2. 針葉林
針葉林是福州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植被類型。它也是福州乃至福建省最主要的用材林,現有面積為2634. 14平方千米,占福州全市用材林面積的77. 3%,占各市、縣有林地面積的70%~90%。針葉林的主要樹種有馬尾松、杉木、油杉、柳杉、黃山松、黑松等,其中馬尾松和杉木的覆蓋面積最大,且多為純林,基本上為人工營造。
3. 竹林
竹林是由某些竹類構成的單優勢種群落,屬闊葉林型植被組內一個獨立的植被型。竹林主要分布于閩侯縣、羅源縣、永泰縣和閩清縣等地的山區,除天然竹林外,還有大面積人工栽培的竹林。福州全市的竹林面積為400. 23平方千米,立竹數為117. 33萬株,是一項重要的植物資源。丘陵山地的竹林主要有毛竹林、簍竹林、水竹林、桂竹林、苦竹林、方竹林等;河谷平原以麻竹林、綠竹林為主。其中,毛竹林的分布面積最大。毛竹生長快、成材早、產量高,是福州重要的造林樹種和綠化樹種之一。
4. 灌叢
灌叢是以灌木占優勢組成的植被類型,是森林被破壞后形成的次生植被,廣泛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為福州現狀植被的主要植被類型之一。灌叢的種類組成與被破壞前的森林植物種類有關,常是森林灌木層和草本層中能適應陽性環境的種類。灌叢可分為灌叢和灌草叢兩個類型。
不同的生態環境,灌叢的建群種也不一樣。在南部或低海拔處,以桃金娘、小葉赤楠、黃瑞木為主;在干燥或濱海,以黃梔子、山芝麻、黑面神為建群種;在西部、北部中亞熱帶及南亞熱帶高海拔處,則以映山紅、烏飯等為優勢種。
灌草叢是森林或灌叢反復遭受破壞后而形成的一種植被類型,廣泛分布在荒山和荒地,以旱生性或半旱生性草本為建群種,常見的有芒萁、芒、白茅、五蘆芒、鷓鴣草等。灌木的種類有箣木、小葉赤楠、算盤子等。
5. 濱海沙生植被
濱海沙生植被主要分布于濱海沙灘及風成沙丘上,其群落特征是:種類少、結構簡單;植株矮小;呈匍匐狀或墊狀,根系發育;耐旱、耐瘠、耐鹽、抗風,具有旱生結構。
濱海沙生植被有以下三個類別:
(1) 沙生草叢。
沙生草叢分布在平潭縣等流動、半流動的沙丘上,以耐旱、耐瘠、抗風的草本植物為主,常見的有鬣刺、海邊月見草、鋪地黍等。沙生草叢的種類不多,數量也少。
(2) 沙生灌叢。
沙生灌叢分布于半沙流或半固定的沙灘、沙丘上,由少數鹽生灌木和蔓性灌木組成,常見的有仙人掌、龍舌蘭、單葉蔓莖等。沙生灌叢的植株矮小,叢生,具有旱生結構。
(3) 沙生喬木林。
沙生喬木林有木麻黃林和樸樹林:前者廣泛分布在沿海和海島,是防護林的主要林種;后者分布在瑯岐島的東北部,也屬于防護林的性質。
木麻黃屬木麻黃科,為常綠喬木,小枝細嫩,灰綠色,頗似針葉;多節,每節有退化的片狀葉6~8枚;初夏開花,雌雄同株或異株;果實呈球形,堅果小。木麻黃原生于澳大利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引種在閩南沿海一帶。 1958年,福建省利用木麻黃在東山治理風沙獲得成功后,60年代初在平潭、福清和長樂沿海也營造了木麻黃防護林帶,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都十分顯著,大大地改善了這些地方的生態環境。木麻黃抗風力強,能抗鹽堿,生長迅速,不怕沙壓。它的根部有固氮菌生長,能固定大氣中的氮,這是它能耐瘠速生的主要原因。木麻黃木材呈紅褐色,堅硬,耐朽力強,可用以鋪道路或做漁船的底板。
6. 紅樹林
紅樹林生長在淤泥質的海灘上,具有護堤促淤、凈化海水的作用。福建省的紅樹木有6科、7屬、7種,但福州全市僅有秋茄一種。紅樹林大片分布在羅源灣內,高約為1米,少數為2米。為了適應海灘地潮起潮落的環境,秋茄具有特殊的形態、生理特征,葉片為厚革質,表面光亮,有利于反射海濱強烈的陽光;有支柱根和板狀根,以利于在海灘上固著,而不至于被潮流所卷走;海水鹽度高,吸水困難,植物組織以提高滲透壓來適應,秋茄的滲透壓高達31. 9個大氣壓,高出陸生植物(5~10個大氣壓)2. 19~5. 38倍。秋茄的繁殖方式也很特殊,即“胎生”繁殖。胎萌期胚軸伸出并懸掛在樹上,發育成熟后直接掉落插入泥灘生長成苗;或掉入海水中,由于組織中含有氣道,可隨潮流漂至遠處的泥灘生長。因此,往昔泥灘上都有紅樹林生長,面積很大。由于人為濫砍濫伐,紅樹林的面積日益縮小。
(二) 人工植被
人工植被是指人類馴化后栽培的植被群落。福州的人工植被有三個類別:農作植被,主要有水稻、小麥、甘薯、花生、甘蔗和各種蔬菜等;果林植被,主要有柑橘、橄欖、李、柿和番石榴等;經濟林植被,主要有茶、油茶和茉莉花等。
二、 植被分區
根據植被類型組合上的差異,福州大致可劃分為三個植被區,即西部針闊葉混交林區、中部針竹混交林區和東部沿海木麻黃防護林區。
(一) 西部針闊葉混交林區
西部針闊葉混交林區包括永泰縣、閩清縣和閩侯縣的大部分。這里地勢較高,地形以山地為主,氣溫較低而降水豐富,地帶性植被為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雖為次生性質,但仍保存著某些地帶性植被的特征。常綠闊葉林在林分結構中含有相當大的比重,種類組成以殼斗科、山茶科、杜鵑花科為主;林相也較整齊,分層現象也較明顯,有喬木層、灌木層和草本層,有較多的藤本植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西部針闊葉混交林區造林多營造馬尾松、杉木等常綠針葉林,現已在林分結構中占有最大的比重。雖然常綠闊葉林、馬尾松林和杉木林都有純林,如閩清縣雄江鎮甚至還有232. 4萬平方米的黃楮林,但就總體而言,它們均屬于常綠針闊葉混交林群落。此外,西部針闊葉混交林區的竹類資源也較豐富。
(二) 中部針竹混交林區
中部針竹混交林區包括福州市區、長樂區、福清市、羅源縣、連江縣等大部分和閩侯縣的一部分,以馬尾松林和竹林的分布較為廣泛,且常組成混交林。這里的農作物植被和果林植被的面積很大,天然植被的面積不大,森林覆蓋率不高。馬尾松和竹類中的毛竹多分布在丘陵、低山,麻竹則多分布在河谷地帶。
(三) 東部沿海木麻黃防護林區
東部沿海木麻黃防護林區包括長樂區、福清市、羅源縣、連江縣等沿海地帶和全部的海島。自20世紀60年代初營造木麻黃防護林后,又納入福建省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森林面積有了較大的增長,生態環境也有了較大的改善。木麻黃已進入衰老階段,亟須更新換代,平潭縣在第一期防護林體系建設中,大部分木麻黃老株已進行更新換代。
三、 植物種類
福州的維管束木本植物共有109科、428屬、945種及亞變種,約占福建省木本植物總種數(1900 余種)的48%,種類不少,但資源量不大。用材林的面積只有3400平方千米,僅占福州土地總面積的28. 41%;林分蓄積量為1380. 5萬立方米,僅占福建省(32 169萬立方米)的4. 29%,森林覆蓋率為38. 5%,低于福建省的平均水平。在樹種結構上,針葉林明顯多于闊葉林,兩者大致為75 ∶ 25。針葉樹中以馬尾松和杉木為主,其中馬尾松尤為突出。闊葉樹中以殼斗科為主(有米櫧、苦櫧、甜櫧、栲等樹種),其次為樟科(有樟樹、楠樹等樹種)。桑科的榕樹的分布也較普遍。
(一) 馬尾松
馬尾松屬松科、松屬,常綠針葉樹,是福州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樹種,遍布全市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臺地,面積達2146. 52平方千米,占全市用材林面積的63. 1%。馬尾松喜光、耐瘠、耐旱,是荒山造林的先鋒樹種。馬尾松紋理直,有彈性,可供建筑、薪材及造紙用;樹干及根枝可提煉松香和松節油,還能培養茯苓、蕈類,作中藥用。
(二) 杉木
杉木屬杉科,常綠針葉樹,多為人工營造。杉木主要分布于閩清縣、永泰縣、閩侯縣海拔 400~700 米的山地,面積為 485. 25 平方千米,占福州用材林面積的14. 3%。杉木對土壤、氣候的要求較高,最適宜在肥沃、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及日照短、濕度大、溫差小、風力弱的山洼、谷地和陰坡生長,25年左右即可成材。杉木的材質輕韌、強度適中,質量系數高,含有“杉腦”,具有香味,能抗蟲耐腐,是優良的建筑、橋梁、造船和家具用材。
(三) 米櫧
米櫧屬殼斗科、栲屬,為常綠闊葉林的優勢種或建群種,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以永泰縣和閩清縣的數量最多,也見于鼓山涌泉寺周圍的林中。米櫧的木材堅硬,抗壓力強,耐水濕,為建筑良材;堅果種仁富含淀粉,可食用或釀酒,也是木本油料樹種之一。
(四) 樟樹
樟樹屬樟科、樟屬,常綠闊葉樹,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優勢樹種和珍貴樹種;含有揮發油和特殊的香氣,耐腐抗蟲;多生長于濕潤、肥沃的土壤中。福州的樟樹分布廣泛,但都雜生于闊葉林中,成片的很少。樟樹的材質優良,是珍貴的造船、家具、建筑和雕刻用材,它的根、干、枝、葉可提制樟腦和樟油。
(五) 榕樹
榕樹屬桑科,為常綠大喬木。 1985年,福州市人大常委會將其定為市樹,所以福州也被稱為“榕城”。榕樹干生氣根,下垂,長而入土,粗如支柱;葉為深綠色,呈卵形;木材為紅褐色,輕軟,紋理不均。福州各地多有榕樹,常為大樹或古樹。
(六) 玉蘭
玉蘭屬木蘭科、木蘭屬,為綠化觀賞樹種,主要作為園林綠化樹或行道樹,在福州的城鎮被普遍栽植。玉蘭性喜光,喜暖熱濕潤氣候和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至中性土壤;樹形高大優美,葉青翠碧綠,花潔白如玉,香氣四溢;花蕾可入藥,花瓣可制取浸膏;材質優良,可作家具。玉蘭對二氧化硫、氯氣等抗性較強,是良好的凈化廢氣樹種。
(七) 木麻黃
木麻黃屬木麻黃科、木麻黃屬,是優良的防風固沙常綠樹種,在福州沿海有廣泛分布。木麻黃喜光和干熱氣候,具有耐干、耐瘠、耐鹽堿、抗風等功能。 1960年,木麻黃在平潭引種后發展很快,已成為沿海防護林系中最主要的樹種。木麻黃的樹冠優美,可作為庭園綠化樹種。
(八) 臺灣相思樹
臺灣相思樹屬含羞草科、合歡屬,為常綠喬木,主要分布在長樂區、福清市、平潭縣等沿海的丘陵、臺地。臺灣相思樹喜光、喜暖、耐旱、耐瘠,在沖刷嚴重的酸性粗骨土、沙質土和黏質土均能生長;根深材韌、抗風力強,根系發達,具有根瘤,并有很強的萌發力,是良好的薪材和防風固沙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