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攢多少錢,才能安心養老
- 槽叔
- 4120字
- 2023-03-29 16:52:45
01 中國人養老的四大迷思
1.1 我的社保養老,能領多少?
“每一個努力工作、按時繳納社保養老金的人都是兢兢業業炒菜的廚師,菜剛炒好就被火速送上餐桌,喂飽已經退休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炒著炒著,廚師開始慌了:怎么后廚的廚師越來越少,用餐的客人越來越多?于是廚師心里開始犯嘀咕:以后誰給我炒菜啊?”
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意識到:單靠社保養老金,已經不足以保障你的退休生活了?
也許是看到了“社保養老金余額緊張,預計2035年全部取光”這類新聞,也許是感受到低生育率帶來的振聾發聵的質問:我老了以后,還有多少年輕人可以供養我?就像現在的我供養著已經老去的人一樣。
社保養老金到底夠不夠用,我們不妨先算一算,退休后,它到底能給你發多少錢?這張圖,是找到答案的捷徑。

這是我2019年的社會保險對賬單。如果你和我一樣,也是“打工人”,也繳社保,一定也有這種對賬單。它清晰地記錄了你的社保繳費情況,白紙黑字,留存于社保系統里。想要理解你的養老金,理解咱們中國人的養老金,這張表就是故事的起點。
社保養老:國人養老第一支柱
表格里我的那份養老金,全稱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它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一起,統稱為社保養老金。它們組成了中國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是咱們中國人養老的第一支柱。“第一支柱”這四個字,我會在本書里經常提到。
在中國,有10億人參加第一支柱。如何區分城鎮職工養老金和城鄉居民養老金呢?很簡單。
如果受雇于固定的企業或單位,月收入相對穩定,主要居住在城鎮,自詡“打工人”,每月的社保和工資掛鉤,那么這類社保養老金就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以下簡稱“職工養老金”)。
如果居住在城鎮或鄉村,沒有固定單位或企業,自己單干或者務農,每年繳納固定金額的養老金,那么這類社保養老金叫作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以下簡稱“居民養老金”)。
雖然都叫養老金,但職工和居民養老金的收入規模差別巨大。
2021年,職工養老金當年收入6萬億元,支出5.6萬億元,累計結余5.2萬億元;居民養老金當年收入0.53萬億元,支出0.37萬億元,累計結余1.1萬億元。不管是從增量角度還是從存量角度來看,第一支柱的主體都是職工養老金。讀懂中國的第一支柱,必須先讀懂職工養老金。
這一章我們來重點分析職工養老金,居民養老金會在本書第二章和第六章詳細介紹。
現收現付制:讀懂第一支柱的鑰匙
回到上面那張圖,查閱“養老繳費信息”欄可以看到,2019年1月至4月,槽叔月收入21391元,每月繳納的養老金為5775.57元。其中單位交4064.29元,個人交1711.28元。之所以要分成兩筆,是因為設計職工養老金制度時,政府設立了兩個賬戶: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
統籌賬戶由單位出資,按月薪的19%計算,是4064.29元。
個人賬戶由職工自己出錢,按月薪的8%計算,是1711.28元。
統籌賬戶的4064.29元是共用金,這筆錢通過進水口直接流入一個“大水缸”,與此同時,水缸的出水口不斷有水流出。正在工作的人不斷積累統籌賬戶,如同不斷從進水口往里灌水;已經退休的人只領錢不交錢,相當于不斷從出水口取水。在這個水缸的外壁上刻著五個大字:“現收現付制”。

現收現付制的靈感來自19世紀的德國,時任首相的俾斯麥通過自上而下的大一統方式提出這套養老方案。但時過境遷,100多年后,現收現付制遇到了一個奇葩的敵人——低出生率。
如果每年流入的水多于流出的水,多出來的水就沉積在缸內,以備后續使用,這就是社保養老基金結余。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做過測算,2027年,職工養老金當年的結余將首次出現負數——進來的水比流出的水少。這也意味著從今往后,就得靠水缸里的存量水了,所謂“吃老本”,說的就是這件事。如果任由其發展下去,什么也不做,養老金的累計結余將于2035年耗盡。耗盡的意思是:老本啃光了。
2035年并不是很遙遠,你正在閱讀的這本書出版于2022年,往后數13年,就是2035年,往前數13年,就是2009年。2009年在你的記憶里有多清晰,2035年對你來說就有多迫近。
事實上,當年結余為負的情況已經提前發生了。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為給企業紓困,國家出臺了社保減免政策。雖然減少了企業負擔,但社保養老基金的收入受到影響,提前7年出現了當期結余為負的情況,累計結余也縮水近5000億元。新聞是正在發生的歷史,當你回頭凝視,就能有所感知。

數據來源:歷年《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在老齡化和少子化的雙重壓力下,政府已經開始采取措施了。在第二章里我會詳細介紹給社保養老金“輸血”的幾大療法,在此之前我們得先搞清楚另外一件事:
我每個月工資貢獻的4064.29元,屬于現收現付制,但不是還有1711.28元的個人賬戶嗎?這筆錢還好嗎?
個人賬戶:至關重要的小金庫
社保養老金里的個人賬戶,是自己的小金庫。個人賬戶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未來的養老壓力。
打個比方,每一個努力工作、按時繳納社保養老金的人都是兢兢業業炒菜的廚師,菜剛炒好就被火速送上餐桌,喂飽已經退休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炒著炒著,廚師開始慌了:怎么后廚的廚師越來越少,用餐的客人越來越多?于是廚師心里開始犯嘀咕:以后誰給我炒菜啊?
作為一個自私而理性的人,廚師的第一反應是:出鍋時,給自己的碗里偷偷撥出一點兒,以防萬一。自己的這個飯碗,就是個人賬戶。
每個月單位繳納的4064.29元會直接貢獻給已經退休的長輩,除此之外,我自己另外繳納的1711.28元會留在我的個人賬戶里。貢獻長輩的錢屬于現收現付制,留給自己的錢也有個專有名詞:基金積累制。日積月累,是為積累。你看,這個詞也非常貼切,它描繪出了一幅美妙的勞動景象——螞蟻搬磚,日積月累,越攢越多。從立春忙到立冬的農民,把全年的收成歸倉,幸福地對自己說:“都是俺的,誰也拿不走。”
但回到現實,個人賬戶也面臨空賬問題。在社保養老金的實際運作中,存在“臨時借用”個人賬戶的情況。部分地區(如東三省)受制于經濟承壓和養老金撫養比持續走低等問題,養老基金除了當年結余為負,累計結余也消耗殆盡,無米下炊。為確保養老金按時發放,只能暫時“借用”個人賬戶(用個人賬戶的余額填補同期養老金支出的缺口),最終形成個人賬戶的空賬
。換句話說,有些人的個人賬戶里實際上沒什么錢,只能靠后續的財政貼補來填補這部分空賬。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個人賬戶非常非常重要。看似繳納比例只有8%,只有統籌賬戶(16%)的一半,但由于權利歸屬清晰(完全屬于你自己),且有機會享受長期投資收益(只要不是空賬且交由投資機構打理),未來你能領多少養老金,個人賬戶的作用至關重要。我們來算筆賬,可能就更清晰了。
退休后,到底能領多少錢?
說了半天,退休時我到底能領多少社保養老金?
養老金的領取額還跟很多指標有關:個人賬戶儲存額、社會平均工資(簡稱“社平工資”)、繳費年限等等。如果你在北京繳納職工養老金,可以參考這個公式:


乍看起來有點復雜。為便于理解,我把公式分為A和B兩部分。
先說A部分。個人賬戶儲存額就是個人賬戶積累的總額(個人小金庫)。計發月數是政府設定的規則,領取年齡越大,計發月數越小,換句話說,領得越晚,每月領得越多(借此鼓勵大家晚點領取)。
再說B部分。當地上年度社平工資是統計局結合實際情況發布的數據,無法準確地提前預測。本人平均繳費指數稍微有些復雜,你可以簡單理解為,它是你月收入和社平工資的比值,說到底也取決于社平工資。
以槽叔為例。
假設槽叔30歲開始繳納社保,交到60歲退休。每年的月薪都是上年度月社平工資的2倍,一直維持到60歲,那么槽叔的本人平均繳費指數就是2。
經過長達30年的積累,槽叔的個人賬戶儲存額約為90萬元,計發月數設定為139,60歲那年的社平工資為14220元
。將這些數據代入公式:

得出每月退休金為12800多元。也就是說,退休前月收入28000元的我,退休后月收入變為12800多元,不足退休前的一半。這還不算年底的年終獎(具體測算細節,可以參考本書附錄1)。
不管你覺得12800多元是多還是少,都先別急著評論。先注意一個重要的事實:這個例子中,所有的假設都不嚴謹,是的,所有的假設。
中學物理課做實驗時,老師都會對我們說:“在真空環境里,這個小球垂直下落的加速度是9.8米/秒2。”但我們都知道,真空環境只是一個理想假設,實際下落過程中要考慮風阻等因素。同理,在“槽叔退休能領多少錢”這個案例里,也存在許許多多的“理想假設”。
第一,我假設我一畢業就能拿到2倍于社平工資的高工資,出道即巔峰,且一直持續到退休。如果其中任意一個月達不到這個標準,槽叔的“本人平均繳費指數”就會低于2,也就意味著實際每月退休金達不到12800元。
第二,我假設我兢兢業業繳納社保30年,其間從未中斷。一旦積累時間低于30年,個人賬戶根本攢不出90萬元,每月退休金自然也達不到12800元。
第三,我假設的初始社平工資高達每月9000元,而且每年都上漲,從未間斷。如果沒有達到這個假設,12800元的退休金也是一廂情愿。
第四,我假設我的個人賬戶有90萬元的余額,不只包含了我的儲存額,還假設個人賬戶會產生投資收益,且每年都有2%的收益。如果個人賬戶里的錢被別人取走了,或者收益達不到預期,自然也實現不了每月12800元退休金的目標。
第五,計發月數139的設定、社平工資的制定、本人平均繳費指數的規則,這些“政府制定的規則”今后到底會不會變化,我們也不得而知。
但有一點我是確定的:無論你如何調整養老金公式里的參數,退休后的個人收入,基本都不會超過當時社會的平均工資。除非你是一個“長期高薪人士”。
什么叫“長期高薪人士”?就是你不僅每個月工資都在社平工資的3倍以上,還連續交了40年的社保養老金,堪稱最忠誠的社保用戶。這時候,經過計算,你的退休金可以比當時的社平工資略高10%到20%。但對你來說,這個所謂的成就不值一提——因為你一直是3倍以上社平工資的高收入人士啊,而且這種狀態已經持續40年了啊!
所以你發現沒有,不管你如何閃轉騰挪,你的退休金都擺脫不了當地社平工資的約束。所以,如果你想預測自己的未來收入,請先預測所在地區的平均收入,以及經濟發展情況。
個人賬戶非常重要。槽叔每個月12800元的退休金,個人賬戶貢獻了6000元,占比約50%。如果沒有個人賬戶長期的積累,沒有個人賬戶的復利,最后我只能仰仗B部分的6000多元。
而B部分完全取決于社平工資和政府制定的指標,你沒有任何掌控力,只能交給時代的洪流。
社保養老金并不是一個能算得明明白白的規則,但你可以從中獲得一個彌足珍貴的底層邏輯:給自己攢的私房錢——例如個人賬戶——往往能帶來最踏實的安全感。但這有個重要前提:長期堅持,收益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