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獎與罰
- 重生朱允炆:燕軍打進金陵城了
- 不歸亭
- 4177字
- 2023-03-26 20:37:47
盛庸此番雖然得勝而歸,但也是慘勝,他從金陵帶出來的一萬多軍隊折損大半,而且燕軍主力畢竟沒受到大的影響,甚至丘福率領的邊軍精騎也只是扔下來幾百具尸首,待其收攏大軍之后仍舊是一股龐大的戰力。
此處依舊危險,不是久留之地,朱允炆與這些將領寒暄了幾句之后就馬不停蹄前往江寧鎮,徐輝祖更是細心,留了五十多個士兵在這搗毀了外秦淮河上的橋梁。
江寧鎮位于金陵的西南方,乃是大明的京師門戶,從洪武朝開始就是軍事重點,所以自然也是城寬墻高,易守難攻。
朱允炆一行入了城,在城中府衙處安置了臨時的朝廷。
江寧守備誠惶誠恐,畢竟南京告急的消息他可是知道的,但是他卻打了自己的小算盤沒有出兵,如今皇帝來了,自然是害怕被問罪。
不過朱允炆倒不是暴虐之人,而且當時建文帝本就勝算不大,這小小的守備有自己的私心也無可厚非,畢竟誰當皇帝對他們來說其實無所謂。
安頓好皇親貴胄以及官員家眷,朱允炆召開了一次小朝會,商討今后的進軍事宜。
就在朝會準備召開的時候,兩個讓朱允炆有些意外的人哭喪著臉來到了這江寧府衙。
這兩人便是被后人與方孝孺合稱建文三傻的黃子澄、齊泰。
“陛下,微臣有罪,微臣來晚了。”
“沒想到那燕賊真敢冒著祖宗宗廟不顧,罔顧太祖圣意,將陛下從皇宮大內逼到這種地方啊。”
看著下面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哭得六親不認的兩位朝廷大員,朱允炆也是汗顏。
平心而論,這兩人對建文朝可是真的忠心,至死都沒想過投降燕軍,哪怕是建文帝焚宮自盡了他們都還想著反燕,如果不是身居高位,而是只做一個建文朝聽命辦事的中層領導,毫無疑問他們定然是一頂一的好手。
可惜啊可惜,到了權力的最頂端,忠心往往就不是最重要的了,甚至一味地愚忠還會害人害己。
所以朱允炆雖然同情他們,卻并沒準備放過他們,畢竟江山差點顛覆,總得找背鍋的人。
如今正是大戰在即,自然不能動武將。同時自己作為一個皇帝,都已經下過罪己詔了,自然也是沒了過錯,難道還要皇帝以死謝罪不成?
所以啊,這兩人回來得正是時候,本來朱允炆還不知道拿誰下手的。
“黃子澄、齊泰你們二人可知罪?”
朱允炆面色微怒,臺下二人連忙磕頭認罪。
見這兩人居然一點反抗的意思都沒有,朱允炆反而愣了,剛剛準備的一眾說辭倒是沒了用武之地。
“你們二人,還有那方孝孺,當初朕讓你們議湘王擅發寶鈔之罪,你們呢?卻生生逼死了朕的親叔叔!讓朕落得一個戕害皇叔的不孝罪名。燕王起兵,你們二人不知兵法卻還多次干預軍事,致使朝廷大軍兩次大敗,如今江山顛覆,你們二人該當何罪?朕令你們外出募兵,挽救江山于水火,你們呢,擅自回京不準皇命!”
朱允炆這三宗罪下來,黃子澄、齊泰二人早就將頭都磕破了,一個勁認罪。
方孝孺倒是有些文人的骨氣,雖自認有罪,但嘴里還是說著削藩乃是為國為民,他心無悔。
“你們三人其罪當誅,但是如今國難當頭,朕不忍再造殺孽,且你們三人卻也是忠心為國,朕便免了你們的死罪。”
“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傳朕口諭,即日免去你三人的所有官職,黃子澄流放云南,齊泰、方孝孺流放甘肅,終身不得回原籍。”
黃子澄、齊泰跪謝皇恩。方孝孺雖然不滿皇帝處置,但恪守為臣之道的他也未多說什么,自行撤去烏紗官袍,拂袖而去。
一旁的眾官員默不作聲,建文朝四年,他們還沒見過這個有些文弱的皇帝發過這么大火氣,更加沒想到他居然舍得重罰這三名顧命大臣。
武官這邊倒是對皇帝的做法頗為滿意,畢竟這三人確實是做了不少荒唐事。
朱允炆平息了些心中的怒氣,對著下方諸位文武大臣溫色道:“如今江山飽受燕賊屠戮,正還需要諸位愛卿多多協助才是。”
“微臣定當殫精竭慮,輔佐陛下。”
文武百官跪服,朱允炆點點頭,看來剛剛的震懾效果不錯。
“魏國公、長興侯”
“臣在。”
“臣在。”
徐輝祖和耿炳文出列,不知皇帝喚他們所謂何事。
“長興侯跟隨太祖南征北戰,戰功赫赫。魏國公更是中山王之子,英姿非凡。朕決議,拜魏國公徐輝祖為平燕將軍、總兵官,總領討賊事宜。長興侯耿炳文為副總兵、昭勇將軍,協助魏國公討賊。”
“臣領旨謝恩。”
“臣領旨謝恩。”
耿炳文面色激動,平燕首戰他就是大將軍,可惜統領十三萬兵馬卻不敵朱棣三萬人馬大敗而歸,這一直是他的恥辱,如今皇帝居然不計前嫌,任命他為副總兵,給了他洗刷恥辱的機會。
徐輝祖更是難以置信,因為他的妹妹正是朱棣的王妃,朱棣小舅子的身份讓他雖有一腔抱負卻不被皇帝信任,即使打過幾場勝仗,但終究卻沒能帶兵縱馬疆場,如今皇帝陛下居然將兵馬全都交到自己手上,自己定然不能辜負陛下所托。
“二位愛卿起來吧,不必多禮。”
徐輝祖和耿炳文回到朝臣隊列,朱允炆又點了何福、盛庸二人,封他們為參將,跟隨徐輝祖平判,這兩人也和耿炳文一般,都是多次輸在朱棣手下的人,有了這般機會定然也是會拼命報國,洗刷兵敗恥辱。
其余的像程濟這種朱允炆叫得出名字的武將也是受了嘉獎,至于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則是責令兵部統一褒獎。
武官獎賞完畢,文官自然也是少不了。
“夏原吉素有賢德,溫而不寵,威而不猛,著封為戶部侍郎。”
“卓敬忠貞不貳,立朝慷慨,著封為吏部侍郎。”
夏原吉在歷史上可是輔佐朱棣成就了永樂盛世的能人,這般人物朱允炆自然是要重用。至于這卓敬那也是博學多才,聰穎絕倫,歷史上如不是因為忠心建文帝而被朱棣所殺,那也是不遜色三楊的人物。
其余跟著朱允炆逃出金陵城的眾官員也或多或少都有加封,畢竟這時候跟著他干的也都是忠心之人,這些賞賜朱允炆還是舍得的。
封賞完畢,群臣皆是面露紅光,對于他們來說這算是這四年難得的喜事了。
“接下來朕還有一事,要與愛卿商議。”
朱允炆此話一出,朝下皆是安靜下來。
“燕賊禍亂朝廷,六部皆是受了大影響,如今朝廷大軍分散,更是需要一個統籌全局的衙門,朕決議設立內閣,位于六部之上,統籌全國軍糧調度,內閣之令,六部莫有不準,愛卿們以為如何?”
“陛下圣明,微臣無異議。”
朝下眾臣皆是同意設立內閣,文臣不必說,他們向來不贊助太祖皇帝裁撤宰相的做法,如今成立內閣,閣臣雖沒有以往宰相那般權力,但是也算得上是偽相了。
武將自然也無異議,以往六部分權,他們這些在外為將的最是煩悶,調兵需要請示兵部,軍餉糧草又得求著戶部,甚至弓弩器械還得工部營造,如今成立一個總領部門,他們也少了許多事。
“既然愛卿皆是無異議,那就傳朕旨意,夏原吉、卓敬、魏國公和長興侯入內閣議事,其余人等可以先行退下,處理本部事宜了。”
武將入閣自古以來少有,但是如今國難之時也顧不得這么多了,畢竟朱允炆對于軍事可以說一竅不通,也只得仰仗這兩人了,待燕亂平定,自己定會進行軍隊改革,到時候再專門成立一個專門的軍事部門好了。
眾朝臣退去,只留下了朱允炆新進的四位閣臣,朱允炆皆是賜座上茶。
“如今京師淪陷,不知道眾愛卿對于后續的平燕之亂有何建議?”
徐輝祖作為如今的總兵官,自然是第一個建言道:“如今陛下身邊只有金陵撤下來的數萬步軍,而那燕軍不僅僅有朱棣自北平帶來的精銳步卒還有邊軍鐵騎,又在金陵接納了不少降卒,我估計如今燕軍兵力起碼已有十五萬,再加上揚州、鎮江以及金陵的水師已經盡數投降燕軍,其水師力量也不可小覷,為今之計只有大軍北上,與我朝廷其他軍隊合圍方能有一戰之力。”
夏原吉原本就負責戶部的糧草調度,對于如今朝廷各兵馬分布自然是了然于胸,他緩緩道:“如今朝廷可用兵馬主要分布在四地,真定、太原一帶郭英、吳杰兩位將軍有步軍六萬,騎兵兩萬,濟南、德州到徐州一帶有鐵鉉和袁宇兩位將軍的八萬步軍,還有就是中都鳳陽的七萬守軍,最后則是由駙馬梅殷手里的四十萬淮南新軍。”
耿炳文搖搖頭道:“真定和濟南太遠了,而去這兩地過于靠近北平和遼東,萬一到時朱棣率軍沿運河北上,容易和北平以及遼東守軍對這兩地呈夾擊之勢。”
“那是否移師淮南?”
淮南尚有朱彬四十萬,朱允炆覺得若是進軍淮南至少可以守住不少時間。
而徐輝祖卻是搖搖頭道:“淮南雖有四十萬守軍,但是都是尚未上過戰場的新軍,若是真和朱棣大軍對戰,估計也是兇多吉少。況且如今揚州、鎮江皆在朱棣手中,若是朱棣以這兩府圍困淮南,則淮南必會被圍而殲之。”
耿炳文也表示贊同,道:“鳳陽守軍雖然只有七萬,但多是征討過北元南越的兵士,其戰斗力不可小覷。”
既然兩位將軍都認為該移師鳳陽,那朱允炆自然也是沒有異議。
徐輝祖道:“臣建議,大軍可由大勝關渡江,但是如今燕軍水師尚在長江江面橫行,需要一老將先行前往大勝關駐守,待大勝關一帶江防穩固,我軍方能安穩渡江。”
耿炳文義不容辭:“末將愿駐守大勝關,保我大軍渡江。”
朱允炆自然是知道耿炳文的防守能力,但還是不免憂慮道:“長興侯駐守大勝關朕自然是放心,但若是朱棣趁著大勝關水師與金陵水師對峙之時出兵怎么辦?”
徐輝祖自然也是想到了這一點,他道:“如若燕軍真的與水師一同圍困大勝關,那也只能讓老將軍固守待援,然后我帥率領步軍伺機襲擾燕軍側翼,不然金陵水師不除我大軍便過不了江,只能任由朱棣兵馬圍困。”
耿炳文立刻道:“微臣拼死也會頂住金陵水師,為我大軍渡江爭取時間!”
朱允炆擺擺手道:“長興侯大義,但是朕還指望老將軍為國建功立業呢,莫再說這些話。”
徐輝祖看著輿圖,道:“可譴盛庸將軍率領陛下親衛騎兵于牛首山側埋伏,若是到時候朱棣大軍進犯大勝關則必要過外秦淮河,待燕軍渡河之時,三千騎兵殺出定然能攪個天翻地覆!”
耿炳文看著徐輝祖的布置也是暗自點頭,道:“還可遣一隊精兵埋伏于大勝關東岸,待三千騎兵殺出時,此股騎兵則直取大勝關的燕軍前鋒,到時大勝關則盡在我軍手中。”
兩位將軍將此番戰役布置得頗為巧妙讓朱允炆不得不贊嘆其軍事天賦之高,然后又是想到,這兩位將軍在朱棣手里都討不到什么好處,朱棣又是一個怎樣的用兵高手?
一旁默不作聲的卓敬突然說話了。
“陛下,臣以為還可令快馬譴常州、蘇州兩府的水師進攻揚州、鎮江,若是燕賊分出水師救援,則能大大減弱燕軍進攻大勝關的水師力量,若是燕賊不救援,則可譴梅殷率領淮南四十萬大軍南下,反將燕軍圍困于金陵。”
耿炳文和徐輝祖兩位武將沒想到這個平時不顯山漏水的文臣居然有如此見地,內心也是頗為佩服。
夏原吉也補充道:“方才陛下也已經嚴懲了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那燕賊雖然造反之心昭然若揭,但是畢竟打著的是清君側的幌子,如今陛下已將這三人流放,不若再給燕賊休書一封,若他繼續起事,則是寫明了篡權奪位,若是他乖乖就擒,也能避免大戰導致生靈涂炭。”
朱允炆聽著這四人你一言我一語就從軍事到政治上都給他安排好了,心中頗為滿意。
看來果真還是要用對人啊,用對了人,豬都可以成就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