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燕軍來襲
- 重生朱允炆:燕軍打進金陵城了
- 不歸亭
- 3827字
- 2023-03-27 18:00:00
“諸位愛卿所言甚是,一切皆聽從愛卿們的安排,卓愛卿,給燕王修書之事還仰仗愛卿你了。”
開玩笑,朱允炆連毛筆字都不會寫,這種寫信的活自然得靠著這些文臣。
卓敬恭敬道:“謹遵皇命。”
然后朱允炆又是面向耿炳文,這場戰斗的關鍵在于他能否守住大勝關,而且要在燕軍攻取大勝關的同時肅清江面之上的燕軍水師,可謂是任重道遠。
“不知長興侯駐守大勝關想要多少兵馬?”
耿炳文略作思索,道:“臣斗膽向陛下索要八千人馬,其中四千駐守大勝關,另外四千則在大勝關外十里處駐扎,與大勝關互為犄角。”
朱允炆驚訝道:“八千人馬?長興侯可有把握?”
眼下朱棣大軍雖然還在金陵城,但是恐怕不日就將發兵與他決戰,到時候大勝關怕是要抵住數萬人馬的攻勢。
耿炳文道:“陛下有所不知,大勝關雖城高墻厚,但是占地卻不大,人馬過多反而不好安置,若是人馬暴動踩踏那可就大事不妙了,況且陛下和魏國公身側留有重兵,那燕軍攻城之時也會有所顧慮,反而妥當。”
朱允炆點點頭,這耿炳文不愧是號稱大明守城第一人,當年一人鎮守長興十年確實有些真本事。
耿炳文起身,道:“不過臣斗膽向陛下提幾個要求。”
朱允炆擺擺手道:“愛卿不必多禮,直言即可。”
“臣斗膽向陛下要天子的火器營,而且需要將我軍大部分的弓弩箭矢都運往大勝關。并且臣斗膽,想將大勝關外一皇木廠拆除,其內的一應木料皆送往大勝關。”
火器營和程濟的騎兵一樣都是朱允炆的親兵,不僅僅裝備有火銃,還有馬拉的銅口大炮和輕便的碗口炮,戰力不俗。
至于箭矢和皇木廠,朱允炆自然也是舍得,畢竟保住了皇位這些東西就都能再造,若是皇位都沒了,這些東西也就沒了意義。
“愛卿所言朕皆準奏。”
安排完畢,朱允炆的朝廷大軍在經過短暫休整之后就又調動起來,首先是耿炳文領了三千弓弩手和五千步軍前往大勝關駐防,然后盛庸和程濟又帶著朱允炆的親衛騎兵悄悄出城繞往牛首山,最后則是盛庸領著五千精銳在大勝關東岸悄悄埋伏了下來,靜待朱棣大軍上鉤。
卓敬動作也是極快,接過王忠遞過來的紙筆就洋洋灑灑寫下了數百字的書信,朱允炆瞧了瞧,言辭懇切,既有對自己以往削藩的自責,也有和朱棣叔侄情誼的懷念,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人無不佩服。
動手蓋上玉璽,朱允炆譴了一快馬送往朱棣大營。
......
朱允炆來信朱棣并不意外,畢竟他這個大侄子早就有議和的想法,當初還讓慶陽公主前來議和,只不過朱棣沒有答應。
但是信中的內容朱棣卻是沒想到。
“沒想到我這大侄子居然舍得把他那三個心腹寵臣流放,有點意思。”
姚廣孝顯然想得更遠,他憂慮道:“此封書信一來,燕王起兵的道理可就沒了,燕王覺得該如何?”
朱棣笑了笑,尋了個火折子引燃了蠟燭,又把這封書信放在蠟燭上點燃了扔到火盆之中任由其灰飛煙滅。
“什么書信?本王可未曾收到。”
姚廣孝也是莞爾,喚來朱棣一親衛道:“將來人帶到無人處殺了,尸首與其他朝廷軍隊的尸首一同燒掉。”
開玩笑,朱棣起兵的合法性就是皇明祖訓中說的皇帝身邊有奸臣則諸王可以起兵誅奸,如今皇帝自己把他要處理的奸臣處理了,他怎么辦,若是真這么回北平那他手下這些跟著起義的大將士兵怕是都能將自己殺了。
建文這招可真是釜底抽薪。
“眼下城中已經盡在我大軍掌控之中,你覺得接下來該如何?”
雖然拿下來金陵城,但是最重要的建文帝卻是跑了,這讓朱棣也開心不起來,好在金陵城作為都城,糧草輜重一應俱全,大軍也能好好休整一番。
“建文帝出逃,其目的不外乎是北上和朝廷其他大軍會合,真定濟南都太遠,淮南又都是新兵沒有戰斗力,所以其不外乎是前往中都鳳陽,那里還有中都留守司的七萬兵馬。”
姚廣孝不愧是有著黑衣宰相之稱的朱棣謀士,一眼就看穿了朱允炆的意圖。
“而要北上,首先就要渡過長江,而如今金陵水師盡在我手,他們能倚仗的也就是大勝關的水軍了。”
朱棣看著眼前的沙盤也是點點頭,道:“倒是與本王想的一樣,大勝關易守難攻,又與建文所在的江寧鎮相距不遠,若是直撲江寧必定腹背受敵,看來還是要先取下大勝關才行。”
“大勝關水軍并不多,而且大型戰船寥寥無幾,眼下我步軍尚在休整不可全軍出擊,可以讓陳瑄率領金陵、揚州、鎮江三處水師封鎖大勝關外水路,再譴一大將率兩萬步軍先行攻取大勝關耗盡其兵力糧草弓弩器械,待我大軍休整完畢則傾巢而發,先取大勝關,再取江寧鎮。”
朱棣也是認同道:“此法可行。”
就在朱棣那邊制定作戰方略的時候,耿炳文已經率領軍隊到了大勝關。
“徐茂春,你帶四千步軍前往金勝安營扎寨,時刻注意我方動向,若是大勝關燃起烽煙,你便率軍進攻敵軍側翼。”
“李國福,我命你率軍一千,前往皇木廠拆除其所有木料磚石運往大勝關,同時在大勝關到牛首山一線的官道之上布置鐵蒺藜和陷馬坑,陷馬坑要死坑,里面布置削尖的竹簽,然后在大勝關外布置拒馬,防止敵軍騎兵突襲。”
“張將軍,你率領的火器營分兵兩處,大的銅鑄火炮布置在沿江一線,用于對付燕軍的水師,其余火銃和碗口炮則和弓弩手一起布置于城墻之上,對付攻城的步軍。”
三位將軍領了命令,皆是抱拳稱是。
幾路人馬分別出動,第二日就按照耿炳文的布置做好了守城的準備。
朱棣那邊的軍隊自然也是跟著出動,領兵的是朱棣麾下大將朱能,這位跟著朱棣征戰漠北又打敗過平安耿炳文這等老將的人物顯然吃了丘福的教訓,沒有冒險急忙突進,而是派遣暗哨騎兵在前方偵察,自己則率大軍緩步前行。
不一會兒,一名哨兵騎著快馬趕來。
“報告將軍,前方發現大量鐵蒺藜和陷馬坑。幾名哨騎落入坑中皆是身死。”
朱能叫停下大軍,道:“可否繞道?”
那哨兵搖頭:“數條官道皆是有著障礙,而這周圍都是荒山野林,不宜行軍。”
朱能拿出輿圖查看一番,道:“再派出兩隊騎哨,沿山林穿行至大勝關偵察敵軍動向,密切注意大勝關守軍的兵力情況,再遣兩百前鋒步軍處理前方路障,大軍緩速前行。”
傳令官領了命令而去,朱能則是望向大勝關的方向,他有種感覺,這是一場硬仗。
耿炳文布置的陷阱拖住了朱能大軍的進軍速度,但是長江水面之上耿炳文卻是不能設置障礙,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陳瑄正率領著大大小小二百多艘戰船直撲大勝關而來。
大勝關水師戰船不過六十多艘,貿然接敵自然不是對手,好在天子親軍的火炮都是大口徑的銅鑄大炮,二十多門大炮架在大勝關沿江防線之上,威力不可小覷。
再加上大勝關附近江面水急且深,又是洄水灣,不適宜登陸作戰,金陵水師也只得架起船上的火炮與大勝關守軍進行一輪輪的炮戰。
“將軍,您怎么來了,這里危險,您還是退回關內去吧!”
負責岸防的偏將看著頂著敵軍猛烈炮火的耿炳文依舊親臨前線,心中也是砰砰打鼓,炮火不長眼,這要是將軍有個好歹他可只能自裁謝罪了。
但是耿炳文卻是不懼,南征北戰的他大戰事見得多了,當年鄱陽湖大戰的雙方三千多艘戰船排開大戰的場面可比這般陣勢要大得多。
耿炳文頂著炮火問道:“傷亡怎么樣?”
那偏將道:“敵軍已經全力進攻了兩輪,好在大勝關險要,我們只折了二十多個弟兄,但是大炮被炸了兩門。”
這種大型火炮的數量本就不多,如今才兩個時辰就折了兩門,這么下去可頂不住啊。
耿炳文看著越來越近的金陵水師道:“必須出擊,這么下去不等燕軍步軍趕到,他們水師就能把我們吃了!”
“出擊?”那偏將有些驚訝,“敵軍戰船太多,就算是大勝關的水師全軍出動怕也是于事無補啊,而且雙方戰船糾纏起來,岸上的大炮就失去了作用!”
“如此下去也是一死。”耿炳文望向上游,“上游是不是有座水驛?”
那偏將點點頭,道:“正是,那是大城港。”
大城港本是元朝修筑的一座水寨,明朝修筑大勝關之后便轉為了商路上的水驛,其中停駐了不少商隊的商船。
耿炳文對著那偏將道:“你,率人前往大城港,征調五十艘商船和燕軍的船隊作戰!”
偏將詫異道:“商船?商船如何抵得過水師的戰船?”
“無需全力戰之,你率人將大勝關水師戰船上的火炮拆下來一部分,然后再用火藥制成炸藥,十人一船,待你們靠近燕軍戰船的時候我會讓岸上的火炮支援,你們則全力沖進燕軍戰船隊列之中,憑借小船靈活的優點用火炮襲擾,然后伺機集中炸藥炸沉幾艘戰船擾亂他們的陣型。”
那偏將大聲道:“領命!”
明初火炮基本都是二三十斤的小炮,一人就能搬動,那偏將領人從戰船上搬下來不少火炮火藥,從大勝關西側的側門悄摸摸溜了出去。
南京大戰,水路封鎖,不少商船被困在大城港出不去,那些商人幾乎都是將貨物卸船走了旱路,這里留下了不少空的商船。
“快,十人一艘,撿那些輕快的船上。”
偏將有條不紊指揮著部下上船,自己也是選了條看起來有些新的沙船,這些人都是水師老手,快速上了船裝好火炮,列好隊伍。
“出戰!”
偏將一聲令下,五十艘商船組成的臨時船隊向著下游燕軍水師而去。
“將軍,他們快到了!”一兵士指著江面上數十條小船激動道。
“傳我將令,所有火炮對準燕軍船隊轟擊!”
耿炳文一聲令下,轟隆隆的炮聲從大勝關響起。
金陵水師將船處。
一中年將領正密切關注著大勝關的一切動向,這人正是統領金陵水師的陳瑄。
“命令外側戰船快速推進,其余戰船則瞄準敵軍的火炮陣地,一定要拿下大勝關岸防!”
大勝關守軍不知道從哪里調來了不少大口徑火炮,這些火炮威力大,射程遠,他水師的火炮幾乎蹭不到對面,這讓他有些惱火。
“將軍,前方江面出現幾十艘不明艦船。”
陳瑄望去,前方江面之上卻是有數十艘艦船朝他而來。
“怎么,尋些商船裝上火炮就當是戰船了不成?”陳瑄輕蔑地笑笑,“讓前軍注意,待那些商船進入火炮射程之后盡速,”
轟!
陳瑄話未說完,大勝關原本有些偃旗息鼓的炮火又是震天響了起來,其中一枚炮彈落入他將船的側弦,讓他險些一個踉蹌摔下船去。
那偏將見江岸火炮攻勢兇猛,便知道這是耿炳文在掩護他們,于是大手一揮喊道:“趁現在,跟老子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