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日,大朝。
南書房的外間里靜悄悄的,除了法海與陳元龍兩位當值翰林外,就連個小宦官都沒有。
法海倒是無所謂,既來之則安之,懶懶散散地靠在墻邊,閉眼假寐,妥妥一副街溜子的形象。
“老弟,你確定這樣做沒問題?”
可陳元龍卻是浮躁得很,一直在空蕩蕩的外間打著轉轉。
“當然。”
能有什么問題,不就是越過徐文元一伙直接上本嗎?旁人或許會擔心遭小鞋待遇,可法海又哪會怕了這個。
“……”
盡管法海給出了確然的回應,可陳元龍臉上的憂色卻并未減少絲毫。
原因很簡單,法海的身份不同,犯點小錯誤啥的,屁事都不會有,可他陳元龍卻是沒這個資本。
退縮?
倒也不是不行,問題是這一退,與法海的關系必然會搞僵,這也就罷了,要命的是三徐那頭也不見得會接納他,到頭來,豈不是里里外外不是人了嗎?
“你……”
正自煩躁間,冷不丁發現法海突然站直了身子,陳元龍不由地便是一愣。
法海沒吭氣,只是打了個手勢。
陳元龍瞬間便反應了過來,趕忙也緊著往墻邊便是一站,腰桿挺得那叫一個筆直。
果不其然,沒多會,但聽一陣談笑聲響起中,康熙帝已在納蘭明珠、余國柱等重臣的簇擁下,從外頭走了進來。
“臣等叩見陛下。”
帝駕既至,恭敬行禮自是少不得之事。
“喲,法海?今天你當值?”
這還是第一次看到法海在南書房當值,康熙帝眼神頓時便是一亮。
“是。”
這會兒有著一幫極品大臣在,顯然不是動本的好時機,所以,法海也就只畢恭畢敬地應答了一聲。
“嗯,那好,你們倆就跟著進來吧。”
對法海這等不驕不躁的沉穩,康熙帝顯然很是欣賞。
“臣等遵旨。”
這就是特殊待遇了——似法海這等新晉翰林,雖名義上是入值南書房,可其實么,也就只能在外間呆著旁聽而已,真正撰寫詔書之類的要緊事,那都是徐乾學、高士奇這么些資深翰林的活計。
法海倒是無所謂,躬身行禮時,依舊是一派的從容淡定,可陳元龍卻沒這等養氣功夫,當場便激動得個面色潮紅。
南書房乃是最核心的決策中心,能拿到這地兒來討論的,都是當前要務,當然也是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的大事,一旦有所爭執,那絕對是唇槍舌劍。
不過,這與法海無關,他現在就只有旁聽的份兒,還輪不到他插嘴,就算能,他也絕對不會多嘴——級別不到,說啥都是僭越。
“行了,今天便議到此處也罷,朕就不留卿等用膳了。”
天將午時,康熙帝明顯有些累了,揚手便止住了眾臣們的爭辯。
“陛下,微臣有份本章,只是不知當上不當上。”
群臣們前腳方才剛走,法海后腳就從邊上冒了出來。
“哦?取來與朕看看。”
照理來說,似法海這等正七品的新晉翰林是沒有直接上本的權限的,不過,康熙帝卻并在意那么許多。
“諾。”
在躬身應諾之余,法海一抖手,便即從寬大的衣袖里取出了份折子,恭恭敬敬地呈遞到了御前。
“《康熙字典》?”
飛快地將折子過了一遍之后,康熙帝明顯動心了。
“陛下圣明,微臣以為此乃正本朔源之要典也,若能成書,必將流芳百世,后人閱之,當得深感陛下教化之功。”
這一看康熙帝眉眼中滿是喜意,法海心中暗樂不已——《康熙字典》的編撰本該在康熙四十六年開始,到康熙五十一年完本,如今,提前二十來年啟動也沒啥大不了的。
最關鍵的還不是得上一份功勞,而是給自己以及陳元龍找點活干,以免總被鄭汝林那個混球穿小鞋。
“哦?哈哈哈……,真有那么好嗎?”
康熙帝龍顏瞬間大悅。
“那是自然,此乃不世之功也,唯陛下這等圣明帝王方配擁有,故,微臣懇請陛下親任總篡,微臣等愿效犬馬之勞。”
趁著康熙帝開心,法海立馬打蛇隨棍上,忽悠接著忽悠。
“總篡就算了,朕的政務都忙不過來了,實難有時間審稿,不過此事大善,朕倒是樂見其成,這樣吧,待朕與幾位大學士商議后,再看著辦好了。”
馬屁話,人人愛聽,不過,康熙帝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倒是沒好意思把總裁掛在自己身上。
“陛下圣明,臣等告退。”
這一見幾名小宦官已端著盤子走了進來,法海當即很有眼力地告退而去了。
“老弟,這事兒就這樣成了?”
陳元龍全程不敢插上一句話,可待得出了南書房的門,他登時便忍不住了。
“不然呢?”
廢話不是?
沒見康熙帝樂成了那樣,這事不成才怪了。
“呵……”
平白撿了個大功勞,陳元龍登時樂得嘴都合不攏了……
對《康熙字典》一事,康熙帝還是挺重視的,下午就將張英、高士奇等一眾朝中久負文名的重臣都召集了來,就此事展開探討。
結果自然不會有意外——在康熙帝一上來就有所肯定的情況下,眾文臣們又哪敢有什么不同意見。
最終,在一番熱烈的談論后,康熙帝將編撰字典的總篡之位給了張玉書,陳廷敬、張英為副總篡,另調翰林多人參與其中,法海與陳元龍都在其列。
只是,鑒于資歷太淺,他倆在編撰組中排在了最末尾的位置上,不過無所謂了,有了這么個正式的編制,他倆就不再歸鄭汝林所管了。
挺好的,哥倆就此躲進小樓成一統,樂滋滋地坐看朝局風云變幻。
九月中旬,索額圖上了本章,言稱自己閉門思過三年余,屢屢自省,已幡然悔悟,懇請康熙帝再給他一個為朝廷效力的機會云云。
納蘭明珠反應極快,不等康熙帝所有指示,第一時間調動手下黨羽集中上本表示反對。
卻不料三徐突然臨陣倒戈,背刺了納蘭明珠一把,形勢頓時急轉直下——康熙帝雖說還不曾正式下詔,可明眼人都能看出索額圖的復出已基本成定局了。
這一切都在法海的預料之中,但,意外還是有的——佟國維的第三子隆科多居然也上了本章,支持索額圖復出。
這就有些吊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