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腦科學2:記憶、壓力、動機的腦科學真相
- (日)池谷裕二
- 1183字
- 2023-03-30 10:25:37
第3章 大腦也會先入為主——信息歪曲與認知偏見
懸掛在空中的七色橋——無論是誰聽到這句話,腦海中都會馬上浮現兩個字:彩虹。這種太陽光交織的藝術棱鏡是古往今來人們熟知的自然現象,連《萬葉集》 中也記載著吟誦彩虹的和歌。
不過,彩虹真的是七種顏色嗎?人們對太陽光進行光譜分析后發現,光的波長是連續的,因此不能分成七個類別。對色帶進行分類,與硬要將日本國民分成巨人 粉絲和非巨人粉絲的行為相似,都帶有強人所難和模棱兩可的味道。
事實上,很少有國家或地區認為彩虹有七種顏色。在英國和美國,人們認為彩虹有六種顏色;在法國,人們認為彩虹有五種顏色;到了日本的沖繩,人們又認為彩虹只有兩種顏色。即便在日本本土,直到江戶時代末期才出現七色彩虹的說法,在那之前并沒有如此細致地區分顏色。
換言之,就算看到相同的彩虹,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人們腦海中浮現的顏色信息也會不同。此時,大腦看見的不是存在于眼前的事實,而是由“先入為主”這副有色眼鏡虛構出來的景象。
針對以上問題,威斯康星大學的尼奇克(Nitschke)博士在《自然 - 神經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十分有趣的論文 1。不過,尼奇克博士的研究對象并不是顏色,而是味道。他向 43 名受試者提供各種濃度的甜味化合物(如葡萄糖)或苦味藥物(如奎寧,一種植物成分),詢問他們品嘗后感到愉悅或不愉悅的程度,同時監測“初級味覺皮質”的活動情況。初級味覺皮質是最早對舌頭感知的味覺信息進行處理的大腦皮質。
尼奇克博士在實驗中設置了一個小陷阱:在向受試者提供化合物時,會事先用“非常不愉悅”或“有點兒不愉悅”等描述告知對方化合物的味道,但這類提示有時會包含錯誤的信息。那么,大腦在接收到虛假信息后,又會作何反應呢?
實驗結果令人驚訝。明明是濃度很高的奎寧,如果事先給出錯誤提示,告知受試者他只會感到“有點兒不愉悅”,那么比起嘗到原本的苦味,他的初級味覺皮質只會產生較弱的反應。若此時詢問受試者的感受,就會發現他對苦的程度的評價要明顯低于實際的情況。反之,如果事先告知受試者他會感到“非常不愉悅”,再讓他舔很苦的奎寧,那么初級味覺皮質的反應就會更強烈,感受到的味道也比實際的更苦。另外,雖然受試者對甜味的反應沒有苦味那么明顯,不過最后的結論幾乎是一致的。
上述研究表明,人很容易受“先入為主”的影響,無法據實對味道做出準確的評判。人們經常說,烹飪不僅講究味道,還是包含擺盤、餐具和氛圍在內的綜合藝術。從腦科學研究的數據來看,這一說法的確合乎道理。如果一道菜賣相不佳,基本就可以宣告它的失敗了。
“先入為主”的影響不只限于判斷味道或顏色,比如在商品擺放整齊的電器店,我們也會不由自主地對在電視廣告中見過的品牌抱有好感。相親也是,如果雙方在見面前都從別處聽到過對相親對象的夸贊,那么相親多半也會進行得更順利。
外部信息對心理的影響程度也許比我們想象的更深,但反過來看,人類身上的這種特質也蘊藏著意外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