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十一戰
孤憤之戰: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一、中國歷史的偉大幸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會有極少數的一種人,他們在自己的領域中,在極其有限的能量下,超越了天命的打壓與束縛,憑一己之力改變、拯救、定調了后面千年的歷史規則。沒有他們,歷史將變得不再一樣。尤其是我們現在要講的這位。

在上一戰中,惹出巨大爭議的搶戲小將叫李陵,“飛將軍”李廣的孫子。他是咋搶戲的呢?

在戰局最開始,資歷淺的李陵被指派給李廣利打掩護。但這位意氣風發的少年將軍卻主動向武帝請戰,表示沒有困難他創造困難也要上,他要帶領五千精兵橫絕大漠,掃蕩單于王庭。

武帝對他說:“沒有馬給你了。”

李陵說:“沒問題,我們這都是射擊冠軍,百步穿楊,不用馬也能消滅匈奴人!”

向來聽不得這種話的武帝瞬間就回到了青春期,覺得太提氣了!于是,他讓李陵火速出擊,并命令老將路博德出塞接應,給李陵打掩護。

如果說文人相輕,那么武將就可以說是相賤了,這個行當是特別講究資歷與戰功的。

路博德是老將,因此對李陵很不當回事。武帝還命令他給李陵打掩護,這讓他很沒面子。

于是,路博德上奏章說:“現在秋季將臨,匈奴草長馬肥,正是兵力最強之時,不宜攻擊,請命李陵稍停,等到明年春天再出發。”

人家說的沒問題,本來就是,大秋天的人家那邊剛貼上秋膘,這個時候你瞎起什么哄啊!歷來都是早春去打狼,過了年再說唄!

路博德認為,明年開春武帝就有別的部署了,我也就不用再給這個小字輩打掩護了。但他的這個辦法,讓武帝懷疑李陵吹完牛后了,找路博德替他說話。武帝大為震怒,你爺爺當年哭著喊著求我讓他死在戰場上!你這個不爭氣的東西!武帝命令李陵別再廢話!趕緊給我走!

李陵即將為他的年少氣盛付出慘痛的代價。他繼承了家族的點背命運,他的五千步兵也沒能橫掃單于王庭,而是遇到了單于親自率領的匈奴三萬主力。雙方碰面后展開了悍猛對決,李陵將戰車擺成防御陣型,隨后開始千弩急射(注意他使用的兵器)。

匈奴兵被迫退走上山,更神奇的是,李陵居然開始追擊并殺了數千人。大漢這五千棒小伙子的兇猛進擊一度讓匈奴高層產生了錯誤的判斷:這是漢軍精銳主力!于是,匈奴單于又調了五萬騎兵,共八萬騎兵,對李陵軍團展開了圍剿。李陵部邊殺邊退,根本不落下風。

匈奴認為這支部隊是漢軍的精銳先頭部隊,太能打了!他們這是打算引誘我們進入埋伏圈!匈奴一直在猶豫,也不敢逼得太狠。

從這里就看得出來,匈奴的騎射戰法對漢軍的步軍戰陣并沒有起到多大作用,就是匈奴人在射箭上的傳統優勢已經不具備了。因為,此時漢軍的高科技“弩”,那真是領先時代的威猛兵器,勁兒大還易上手。

漢軍不光在騎兵方面具備很大優勢,出塞后哪怕步兵也對匈奴有著巨大的威脅。只要弩在手,箭管夠,戰車布上陣,在我面前你就是活靶子!除非草原民族能夠整合出類似中原建制的騎兵團,否則無論是面對漢軍騎兵軍陣,還是步兵軍陣,根本就沖不動。

就這么一路且戰且退,五千漢軍整整牽制了八萬匈奴主力十多天,匈奴高層幾乎打算放棄了。因為這個漢軍團的箭似乎永遠射不完,而且一射一個準,像個刺猬一樣,他們根本無從下嘴。眼看離漢境越來越近,眼前的這支部隊到底想干什么?

匈奴單于表態不想打了,怕有伏兵,但一向會過日子的諸將卻說:“單于親自率八萬騎卻打不平漢軍數千人,今后算是徹底沒法混了。有辱國體!必須打!”

在這次高級會議開完后,當天匈奴軍隊又沖殺了數十次,留下了兩千多具尸體。這最后的沖鋒,成為壓垮匈奴所有高層的最后一根稻草。所有匈奴人都認栽了,準備撤軍。

眼瞅著李陵將完成整個兩漢外戰匈奴最英勇豪氣的以少勝多壯舉時,李家的壞運氣再次出來搗亂了。堡壘在內部被攻破,李陵部有人叛逃了。此時李陵部已經彈盡糧絕的機密被泄露了!

匈奴得知了這支五千人的步兵孤軍深入,根本沒有援軍,而且眼下箭支就要用完了。這個消息傳出去還得了!八萬人怎么能被區區的五千孤軍,這么牽著鼻子走?

匈奴展開了最后的總攻,此時李陵的五千壯士已經射殺了上萬匈奴騎兵。李陵所部最終射空了所帶的百萬支箭,失去所有阻擊力量的李陵下令四散突圍。此時距離邊塞,僅僅還剩百里。

堪稱漢武帝末年最壯烈的死戰,這五千壯士在十數倍于己的匈奴騎兵圍攻下,交出了殺傷數倍于己的成績單,五千人僅有四百人最終逃脫。

但這段孤膽英雄的故事,最終卻有巨大的爭議,那四千六百個戰死的勇士也沒有得到該有的待遇。因為李陵投降了!

關于李陵的投降,一直有很大的爭議。一般來說,你都投降了,還有什么話說呢?但有很多人為李陵翻案,說他是身不由己,身在匈奴心在漢。

說法一,他投降后,才有可能牽制匈奴的注意力,讓分頭突圍的弟兄們能多逃出去一些。

說法二,他的投降是假降,他想模仿自己的爺爺,單槍匹馬地從匈奴逃回來。

說法三,他想暫時委曲求全,保重自己的有用之軀,他日再回報大漢。

通過他后續在匈奴的這幾十年所作所為來看,上述猜測確實有可能是真實的。后來,李陵即便被武帝滅族,他也仍然刺殺了幫助匈奴做內應的降將李緒,還在十年后的那場大戰中打輸了(較可疑)。

不過,這都是猜測,具體他當時是咋想的,今天的我們不得而知。因為他畢竟沒像他的爺爺李廣那樣單槍匹馬地逃回來,也沒有像關羽那樣千里走單騎。

總之,你沒回來。無論你是咋盤算的,人們都是要按事實說話的。古往今來,被冤枉的人向來不是少數。但唯獨李陵這個品級不高、履歷有限的人,卻成了大名人,他的投降變成了爭議,太多人為他鳴冤抱不平。這就很神奇了。

就因為他是李廣的孫子?比較遺憾,李廣還真不算什么大人物。即便帝國“雙驕”威名如此,又有誰知道衛青、霍去病的兒子、孫子是誰呢?衛青的兒子后來在“巫蠱”案中被冤殺,又有幾個人知道?“流量”這個東西,是傳承不了的。

李陵之所以能留名千古,是因為另一個中國歷史上的頂級“大V”。

這個人幫李陵說了情,也因李陵而倒了大霉。這個人的影響力實在太過于巨大,有太多的上古塵封因他而重見天日,有太多的英雄豪杰在他筆下定調。這個人的存在,是中國歷史、中國文化、中華民族的巨大幸運。他就是太史公司馬遷。他寫了一部皇皇巨著,只要是中國人基本都會知道,叫作《史記》。

我之所以說他的存在是三個“中國級”的巨大幸運,是因為我們有太多次的可能,會看不到《史記》這部璀璨的史學經典。如果那樣,很多上古史將出現無法彌補的斷檔,自上古時期到漢武帝時期的這段寶貴歷史,將很有可能無法梳理得如此順暢詳盡。

司馬遷所做的這番事業,準確來講是偉大的歷史拯救!算是真真正正地“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史記》只有司馬家的人才能著,也只有司馬遷才能寫出來。換第二個人,都接不了這個活兒。

這是一段近乎于超級英雄拯救地球般的著史傳奇,在一系列的機緣巧合下,《史記》才最終驚險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先來說一下為何《史記》只有司馬家才能寫得出來。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罕見的一部紀傳體通史,它不是局限于一個朝代的斷代史,而是記載了上至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整整三千多年的歷史。司馬遷父子將華夏大地上,自從有傳說開始的所有歷史,全部整理了出來。

在那個時代,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在資料保存手段極其落后的年代,著史的最大困難就是原材料。史料要么找不著,要么看不到,要么搞不懂,要么在各種戰亂變遷中丟失了。所以,越是遠古時期的歷史,各種素材就越難找,而且即便是找到,去偽存真等一系列專業工作,也是個大難題。

很多史料都是口傳心授代代流傳的,很多壓根兒就是神話故事,你咋知道是胡說八道,還是確有其事呢?

那個時代沒有復印機,很多史料在流傳的過程中需要人力進行篆刻、謄寫,那么就會涉及流傳的版本中出現錯字的問題。隔著成百上千年,你如何對眼前的這卷史料進行拆解與還原?

所以,在幾千年前搞歷史,具有極高的門檻與困難。你得有材料、有能力、有想法、有毅力、有傳人。最關鍵的,還得有運氣。

不過,即便這么難,還是有人可以做的,比如司馬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淄博市| 新郑市| 武义县| 盈江县| 桑植县| 金湖县| 漾濞| 江达县| 儋州市| 延长县| 婺源县| 方山县| 阿瓦提县| 威海市| 元朗区| 凤凰县| 宁安市| 金山区| 海门市| 饶平县| 藁城市| 拜泉县| 区。| 从化市| 万年县| 丰城市| 宜兴市| 罗城| 巴林右旗| 布尔津县| 宜昌市| 三门县| 孟州市| 横山县| 禹城市| 陆良县| 遂昌县| 万盛区| 牡丹江市| 潍坊市| 荥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