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兩漢風云(中)作者名: 渤海小吏本章字數: 20字更新時間: 2023-03-21 11:10:30
第十二戰
“巫蠱之禍”:生生世世莫生帝王家
一、千古一帝的最終抉擇
權力這個東西,是世間最大的誘惑。一旦長久沾染上它,你的所有人格、行為、喜好、習慣,都會被重塑!你會成為權力的傀儡、附庸。你認為自己掌控著一切,實際上是背后的一股力量幽默地控制著你。
武帝在即將終場之際的歷史形象,生生地往上拔了好幾個臺階,因為那份史上第一的“罪己詔”。人家認錯了。這臨終前的猛回頭,是金子也換不來的。
但是,武帝歷史形象的成功洗白,僅僅是因為那份“輪臺罪己”嗎?你整整折騰了五十年,開啟了后面五百年豪族、士族、門閥政治的歷史走向,你臨終前認個錯,就可以獲得“終身成就獎”了?
權力的游戲,向來沒有那么簡單。你需要犧牲掉你的摯愛,去拯救你的千古之名。武帝最后幾年做的所有事情的邏輯,都源于自我拯救。他犧牲掉的這個摯愛,是他的太子,他曾深深愛著的兒子,劉據。
我們接下來要請出這位一直不聲不響、默默在王的陰影下被籠罩了近四十年的太子。總體上來說,這個孩子特別不容易。
給武帝當接班人,絕對是一個難度極高的工作,因為這位爺精力旺盛,征服欲超強,堪稱“東亞第一監護人”。你既不能表現得特別精明強干,這樣他會認為你要搶班奪權;也不能表現得太窩囊,這樣他會覺得子不類父,配不上他這位最牛的爹。總之,這個度非常難拿捏。
雖然角色屬于高難度,但劉據太子生涯的前三十年還是非常平穩的,因為他為人敦厚,而且他的舅舅衛青分量很重。
衛子夫年老色衰后,武帝將恩寵撒向了他方。衛氏曾經對太子位產生過擔憂,但武帝在壯年時還是比較明白的,他對衛青說:“我大漢統一天下,一切都是草創,如果我不改變傳統制度,后世便沒有準則;如果不發動戰爭,天下就不能得到平安。所以,我可勁折騰,使天下百姓受勞受苦,這都是沒有辦法的。但如果后世也像我這么做,那就走上秦朝亡國的老路了(你聽聽,多明白)。太子穩重安詳,必然能使天下安定,不叫我憂慮,是一個最合適的守成之主,你們都放心吧。”
難得一個窮兵黷武者會有如此覺悟,不論他的這番話是否出自真心,他能和衛青這么說,就說明劉據這個長子,在接班人序列上的排位是非常穩固的。
老來得子的武帝,認為劉據是上天的恩賜,對這個孩子的感情是不一樣的。再加上衛青功勛卓著,幾乎所有的武將都是衛、霍兩個將軍提拔起來的。霍去病去世后,衛青更是獨一無二的帝國柱石,這個時候所有人都不敢對劉據有絲毫的動作。
武帝也是將劉據作為接班人來培養的,他每次出游,總是把政務交給劉據,把后宮之事交給衛子夫。
這不僅是個面子上的事情,關鍵是皇后母子的所有臨政裁決,武帝幾乎都沒有什么意見。這就很難得了。要知道在武帝眼中是沒有完美的,還有我挑不出來的錯?劉據與衛子夫的政務能力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還是武帝的信任與厚愛。
但是,劉據的性格以及儒家生根發芽后潤物無聲的巨大力量,開始讓這父子倆漸行漸遠。
武帝奔放,太子內斂。武帝骨子里是徹頭徹尾的法家派,太子則拿黃老、儒家當信仰。
劉據和自己的父親,在治國路線上完全是兩個相反的方向。武帝要干的事太多,他把天下當成了一箱箱的“紅牛”,配上各種各樣的“吸管”可勁嘬,然后讓自己的能量超乎你想象。
這些“吸管”就是那些酷吏。武帝一朝是出了名的酷吏橫行的年代,冤假錯案數不勝數,武帝的執政思路純屬剛猛套路,但太過剛猛就有弱點,正所謂“剛則易折”。但折了就折了,我就是說一不二!全都別廢話,欺負就欺負了,越廢話越倒霉,把嘴都閉上還能少挨幾刀。
在武帝的這種剛猛套路下,胖了朝廷,肥了地方,美了官員,倒霉了老百姓。
不過,到了劉據太子監國的時候,卻走了和老爹截然相反的一條路,對很多訴訟的判決,他都是從輕發落,甚至洗刷冤獄,這就令很多當權派酷吏官員敢怒而不敢言。你是厚道了,我們怎么搜刮與壓榨?再說你這么厚道,不更顯得我們殘酷了嗎?
你動了人家的財路,人家就要動你的生路。而且,很多酷吏害怕將來自己被太子清算,所以還沒有執掌大權的劉據在官員的輿論中毀多譽少。但衛家權傾朝野,這股倒太子的勢力一直在蟄伏。
權力的平衡點在衛青逝世后被打破,劉據失去了最重要的權力砝碼,越來越多的倒太子勢力開始抬頭。
有一次,劉據去探望衛子夫,進去的時間比較長,武帝身邊的宦官蘇文就打小報告說太子調戲宮女。武帝聽后沒有就此表態,而是將太子宮的宮女增加到了二百人。
這種似信任似警告的舉措令劉據深感疑惑,又弄那么多丫頭來是要干啥呀?后來,他查明緣故,原來是有人使絆子。衛子夫很生氣,打算消滅武帝身邊總打小報告的這幫近侍,但被劉據拒絕了。劉據的理由是,只要身正就不怕影子斜,老爹英明,是不會聽信讒言的。
權力場上永遠是你不進一尺,我就進一丈,你退了一步,我就要將你擠下懸崖!
劉據最應該跟他老爹學的一點,就是永遠要將主動權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你不殺雞,越來越多的猴子就會前躥后跳。
雖然劉據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他身邊缺少真正明白的人。你爹猛,哪怕違背自己的良心,你也要略遜他一籌,絕不能流露出一丁點截然不同的想法,更不要提什么付諸行動!因為這會讓所有人都預估到未來會和現在大不一樣!皇帝不僅會感到巨大的“身后威脅”,你更會得罪此時皇帝權力機器上的所有零件!
如果說太子前面展現出自己溫柔的一面,在武帝執政的前四十年里,僅僅是無傷大雅的小任性。那么,自從時針進入了公元前1世紀,先前武帝微笑著看待的很多可控因素,就全變成夜半夢回失眠后的深深思考了。
公元前99年,貳師將軍征匈奴不利,李陵降,關東大暴動,武帝開動國家機器鎮壓。
公元前98年,天下大旱。
公元前97年春,武帝為了找回上一次的場子,派李廣利二征匈奴。這次武帝一共派出了七萬騎兵與十三萬步兵,和匈奴人搞了次武裝對峙。繼上一戰“配角搶戲”后,此戰標題變成了“集體打醬油”,雙方皆無所得。
公元前95年,天下大旱。
公元前92年,天下大旱。
各地流民四起,天下戶口減半。酷吏當道,流賊橫行,天怒人怨!
武帝執政的最后十年,越來越多隱性的力量逐漸聚集在太子身邊,一股隱形的思潮開始放大,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了!另一邊,越來越多的酷吏、佞臣則趁著武帝晚年的最后瘋狂,肆意妄為。兩股力量漸漸針鋒相對,并最終演變成了兩個陣營政治符號的巨大碰撞!
我相信武帝本人是認可太子的做法的。他對衛青說的那番明白話,不可能出自一個糊涂人之口。他也知道,未來的這艘國家巨艦必須要留給一個能讓萬民休息的舵手。老爹戰無不勝,開疆拓土;兒子敦厚守成,休息萬民。尤其是接班人的思路,還是他任內默許的。
武帝在歷史上的地位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但是,這有一個前提:你必須沒有任何污點地一直贏下去!當你一直贏時,會消弭掉很多聲音。一旦鞭笞天下到達了百姓可承受的臨界點,也就是你無法繼續贏下去時,所有的問題和反噬將鋪天蓋地地向你襲來。
武帝的歷史地位就將由一個千古一帝的開創者,而轉變為窮兵黷武的破壞者。
這最后十年的天怒人怨,這壓垮駱駝的一捆捆稻草,打亂了武帝的如意算盤!
誰也別賴,就賴你自己!您這壽命太長了,早走幾年不就完了!
武帝在鐵腕平亂的過程中,既憤怒,又惶恐,因為各地的亂象超出了他的想象。一種前所未有的控制無力感,讓這位英明正確了一輩子的老皇帝變得越來越多疑,越來越狂暴。
早年間“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的想法,逐漸演變成了自己的身后之名是否還是千古一帝、永留史冊。尤其是太子身邊積聚了越來越大的反撲力量,在皇位更替后,是否會對自己前面五十年的執政持巨大的否定態度?太子是否會因此開“歷史的倒車”?我一輩子的文治武功是否會成為“始皇二世而亡”的第二個反面典型,成為后人口中的“若后世又如朕所為,是襲武帝亡漢之跡也”?
因為武帝一生剛猛,以及他壽與天齊的好身體,使得歷史在這一刻無可避免地拉開了悲劇的大幕。
“敦重好靜”的太子最終淪為了武帝必須要打掉的一個政治符號!你和你的所有勢力必須全部被清掃出局!所有的父子恩義在權力“魔鬼”的吞噬下,最終引爆成為西漢王朝的宮變第一案。
保住自己的千古之名,成為武帝晚年的最核心問題。廢太子,也成為武帝晚年開啟最后一次大戰的緣由。最終,他將此戰再次教科書般地展現給了后世統治者,如何防止下一屆朝廷推翻上一屆的政令,并思路正確地保住自己的千古之名。
公元前96年(正月),衛青當年的好兄弟公孫敖因受其妻“巫蠱”事件牽連,被腰斬而死,全家被滅。
兩年后,公元前94年,鉤弋夫人將懷了十四個月的皇子劉弗陵生了出來。武帝說:“聽說當年堯就是十四個月才出生的,如今這個孩子也是如此。”遂下令將“鉤弋宮”宮門改稱“堯母門”。堯是誰,只要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
玩了一輩子政治行為藝術的武帝,在人生中最后一次甩出了大招!他的“隨口”一說,算是拉開了武帝一朝最血雨腥風的政治風暴大幕!所有人都明白了武帝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