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書院一年兩次招收學子,如今開始報名!”
隨著一道嘹亮的嗓音響起,開始整齊的排上了隊伍,人群之中甚至能夠聽得到有人在小聲嘀咕背誦文章。
顯然這是臨時抱佛腳或者說是“考場綜合癥”緊張,王素與豐宇寧排在中列,這并沒有先后次序的優勢,這些句子都是隨機挑選的。
可入書院內和沮喪離開的比例竟然差不多均平,也就是說兩個人中差不多就有一人離去,他沒有想到淘汰的比例竟然如此之大。
豐宇寧神情自然,雖然他平生之志乃是習武強身而不是讀書科舉,但是他天賦卻很高,記憶力很不錯。
對于四書五經雖然說不上倒背如流可也是熟稔于心了,不過是這樣的考教自然說不上困難。
當即將輪到王素之時,恰好見到前面有一位與他年紀相差不大的少年,有些忍不住哽咽落淚的離開,掩著袖子遮住著臉。
豐宇寧看到后也是道:“紫陽書院之嚴苛可見一般!”
當輪到豐宇寧之時他顯得倒是十分坦然,這考教的不過是四書上的內容,對于他而言實在說不上難度。
走近了些方才發現,此處考教的并非是齋夫而是一位頭帶網巾,玉色布絹直裰,黑色軟巾垂帶男子。
這并非是獨特的著裝,儒士、生員、監生等讀書人大多穿襴衫或直裰。明制規定,生員袖衫用玉色布絹制作。
所以眼前的這位中年男子乃是一位秀才,在后世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窮酸秀才不同,在大明秀才卻是已經和普通百姓劃開了階級。
王素對于基本的規矩也是通過前面的人示范了解清楚,向坐著的中年男子行了一禮道:“王素,見過講書!”
那中年講書只是微微頷首,在這里可沒有印象分一說,這完全就是考教學子的學識。
“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中年講書甚至沒有抬頭也沒有翻看書籍,便脫口而出。
王素聽到提問立刻眼神微動,因為這一題恰好是《孟子》第一篇的孟子見梁惠文王的開頭。
他沒有任何的遲疑便立刻作答:“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見他回答上后,復又問道:“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
王素答:“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
這依舊是在孟子第一篇前半部梁惠王中選題,見到王素回答順暢微微低頭思慮后。
便說道:“去登記造冊吧!”
王素強抑制住心里的欣喜,再次行禮后來到了齋夫的這里,將自己的姓名籍貫和年庚都說了一遍。
緊接著接過自己的浮牌,那齋夫叮囑了一句:“進了書院一切依禮而行否則會被驅趕出去,還有身上的浮牌不可遺失否則不能考試!”
他進了書院方才發現豐宇寧早就在此候著了,王素看見這排隊的行列已然是差不多百余人了。
那每一次招生都是一百個名額,那考試的審核標準應當很低才是。
他不解的問道:“我在剛剛到城里之時,便聽聞紫陽書院每次招收一百名學子,如今看這趨勢也就一百名學子入得了書院考試!”
豐宇寧解釋道:“這紫陽書院每年招收一百名學子,一年兩次也就是說這一次差不多五十個名額,當然若是考試不合格的話不足五十名,那么便依照留下的人數作數!”
不過能夠通過面試那一關卡,也就是對于四書有一定的了解,考試也不會連考四書兩篇都無法通過。
而就在王素通過后一名休寧學子,在被問了數篇之后沒有應答上來被淘汰后。
憤憤不平道:“你們紫陽書院乃是我徽州府的書院不應當是歙縣的書院,怎么對歙縣學子如此偏袒!而我乃是休寧學子所以區別對待嗎?他方才講書僅僅是問了兩句孟子第一篇,而我您卻問了七句!”
因為登記造冊的時候會報出自己的籍貫,他就站在王素的后面自然也是聽的真切。
如今乃是敏感的時期,剛剛他因為一時緊張方才沒有答上來,所以想要通過這輿論的方式為自己謀取機會。
可是想要煽動情緒也并沒有那么簡單,后面一位同樣是休寧士子出聲。
說道:“莫要給我休寧丟了臉,我剛剛在后面看的真切那歙縣的那名學子對答如流而你可磕磕巴巴!”
如今雖然說其他五縣和歙縣的矛盾剛剛平息沒多久仍舊有些小情緒,但是也不會盲目地去偏袒本縣的人。
其他縣的學子同樣是出聲指責,而齋夫起身說道:“肅靜!”
那名休寧學子知道自己的目的落了空,所以也只能灰溜溜的直接離開了。
紫陽書院甚至沒有出聲那休寧學子計劃就落空了,正如他所說紫陽書院從來就不是單屬于歙縣而是同屬六縣學子的書院。
可以說是他們心目中無比神圣的存在,自然是引得眾人口誅筆伐。
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那個將孟子對答如流的王素,除了孟子和論語其他的若是被抽到甚至比不過那名休寧學子。
他們從被引進書院后,便沒有多做逗留待其余人統統考教完畢后,依靠自己手中的浮牌走進自己該去的廂房。
就像是后世之中考試拿著準考證尋找考場一樣,廂房內陳設很簡單入門處的是一副對聯:
“日月每從肩上過,山河長在掌中看。”
這乃是朱子所提,這紫陽書院與朱熹淵源頗深,而且他本身也是徽州人這乃是他的故鄉,紫陽書院留下他的對聯也并不奇怪。
走進去后里面每個人都有一方小案,這間廂房內有二十張小案,其間的距離拉開的很遠不可能會有抄襲到的可能。
小案之下是一張麻席,考試的時候就需要跪坐在上面。
這跪坐可是一件極為煎熬的事情,他從來沒有體驗過,他將長衫微微提起跪坐在了上面。
這一次考核也將直接影響到他進書院的成績,和能否進書院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