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楔子

刀光劍影夏商周 天驚地動師尚父

有一句流傳極廣的歇后語,您一定聽說過。這句歇后語是: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姜太公是誰?您會答道,這難不倒我,姜太公嘛,不就是那個周朝的姜子牙嘛!他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滅掉了商紂,大名鼎鼎。

不錯,不錯。

不過,也可能會有人這樣說:“咳,姜太公,姜子牙,《封神演義》里的那個白胡子老頭兒,他沒啥本事,一遇到困難就去求仙拜佛,那都是虛構的神怪故事。姜子牙呀,嗯,根本就沒那人兒,是古人瞎編的。”

姜子牙是虛構的歷史人物?是瞎編的嗎?

此言差矣!

說起姜太公姜子牙,那可真不簡單。他可不是人們瞎編的歷史人物。《封神演義》里那些神呀仙呀一鬧騰,給人造成了一種錯覺,仿佛這個人物是虛構的,歷史上根本就沒有這個人。

恰恰相反。無數典籍文物與資料證明,姜子牙確有其人,而且是勛功偉烈。

請看我國最古老的詩集《詩經》中是這樣描述姜子牙的:

殷商之旅,其會如林。

矢于牧野,維予侯興。

上帝臨女,無貳爾心。

牧野洋洋,檀車煌煌。

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

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

以上詩句的意思是:

殷商的強大軍隊啊,

匯集起來如同叢林。

他們列陣在牧野上,

給了我們取勝的機會。

上天是會保佑我們的,

意志堅定千萬別動搖。

牧野廣闊得浩浩洋洋,

檀木的兵車熠熠輝煌。

赤騮的戰馬健壯精強,

勇敢的師尚父姜子牙,

像一只山鷹迅疾飛揚。

是他輔佐了周武王,

很快打敗了商紂王,

與眾多諸侯會盟一堂。

《詩經》將姜太公姜子牙比喻成一只矯健勇敢的山鷹,迅疾飛揚,立下赫赫戰功,可見此人非同小可。

《辭海·姜子牙》中說:

名尚……即歷史人物呂尚。在《鬻子》(《太平御覽》卷三〇一引)、《六韜》《金匱》《搜神記》等書中,已逐漸加以神化,至《封神演義》而達于極致。

司馬遷在《史記》中這樣記載姜子牙:

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魚釣奸周西伯。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彨,非虎非熊,所獲霸王之輔。”于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子渭之陽,與語大說,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圣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輿俱歸,立為師。

以上記載中有兩處值得我們注意:一是民間廣為流傳的歇后語“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是有史據的;二是“立為師”的“師”,就是掌管軍事的太師。

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姜尚是我國有正史記載的第一位軍師,亦即軍師的鼻祖。

“軍師”這一稱謂,作為官名,周朝尚未使用,只是到了東漢、三國、晉代才有設置,如三國時的荀攸、諸葛亮等。后人在戲曲與小說中大量使用了這一稱謂,指的是那些在軍中幫助主帥出謀劃策而又舉足輕重的人。

從前邊提到的《詩經》對姜子牙的贊頌中,我們可以認為他就是這種人,就是這種名副其實、當之無愧的軍師。

詩句中稱他為:師尚父。

師,老師、先生的意思,也包含有太師、軍師之意;尚,是姜子牙的名字;父,是長輩的意思。合起來,是姜尚老先生或姜尚老前輩的意思。

有人賦詩感嘆:

叱咤風云一軍師,滅紂興周垂青史。

回眸遠事三千年,是非自有分辨日。

讓我們把歷史的時針倒撥,回到公元前十六世紀,也就是三千五百年之前。

那是我國遠古夏、商、周三代夏商的交替時期,也就是夏朝將亡、商朝將建的時期。

夏朝是大禹之子啟建立的,傳到它的第十七代國王桀的時候,由于桀多行不義,暴虐成性,天下開始大亂。

一個忠心耿耿的大臣進諫說:“大王,您一次歌舞就召來三千美女,制衣做帽,花銷無數錢財!這且不說,陛下又讓奴隸們修建盛美酒的池子,讓美女們圍著池子飲酒,這工程浩大啊!大王如此奢侈,會失去民心,會失去天下的……”

大臣的話還沒說完,桀就大怒。他站起身,瞪大著眼睛,拔出劍來,從王位上走到大臣面前,大聲喝問:“你好大膽子,敢如此對天子講話!你大概是喝醉酒了!”

大臣仍然跪著,昂起頭,說:“大王,小臣并未喝酒。”

桀見臣下竟敢頂嘴,便狠狠地朝大臣的腰上踢了一腳,說:“你是不是忘了你姓什么啦?”

大臣“哇”的一聲哭了,不知是疼痛呢,還是委屈。他邊哭邊說:“我怎會忘了我是誰呢!小臣是關龍逄啊,只有忠心耿耿的人才會對您說這些話的。您若不聽,仍然這般下去,用不了多久,就會亡國的。”

桀哈哈大笑,說:“亡國?笑話,我就像天上的太陽,天天升起,怎么會亡國?你是在咒我,你真可惡!”

話音未落,桀揮動右手,將劍刺向關龍逄的背上。那劍被脊椎一擋,并未刺深,但血卻流了出來。

桀不愿在其他大臣面前親手去殺一名大臣,便喊道:“來人,把關龍逄推出去斬首!今后再有人詛咒天子,其下場就是這樣!”

關龍逄被殺后,曝尸三日,才準其家人埋葬。埋葬那一天,許多百姓前來圍著關龍逄的墳墓哭泣。他們邊哭邊唱:“你這個太陽啊,為何還不毀滅?如果需要,我們愿意與你一起滅亡!”

這個太陽是指桀。百姓們不敢指名道姓,只好詛咒太陽了。

就在夏朝漸漸走下坡路的時候,東邊的商國卻漸漸興盛起來。商國國君名叫履,后人稱呼他為成湯。成湯十分英明,他發展生產,增強國力,所占地方北到現在的遼寧,南達現在的河南。

幾年以后,夏、商兩軍對壘于鳴條(今山西運城一帶),幾十萬人一場惡戰,夏軍大敗,桀帶著他的美人后妃落荒而逃,到南巢(今安徽巢縣一帶)時被湯追上。這時的夏桀已是上天天無路、入地地無門,成了孤家寡人。商湯活捉了夏桀,沒有殺他,只是將他囚禁在南巢,剝奪了他的自由。

三年后,夏桀病死了。從夏朝創建,經歷了四百七十一年,除去中間寒浞篡位三十九年外,夏朝共有四百三十二年的歷史,傳了十三世,共有十六位王。

商湯建國以后,湯做了天子。他在位二十九年,最后病死了。湯的大兒子太丁,也是早年病死。太丁有個弟弟,名叫外丙。在大臣伊尹、仲虺等人的扶持下,外丙登基為王。不幸的是,外丙剛剛當了兩年天子就離開了人間。湯還有一個三兒子,名叫仲壬,眾大臣又扶他做了天子。說來也怪,他們兄弟三人均為短命,仲壬只當了四年天子,又死了。這時,太丁的兒子太甲已經長大,伊尹等眾大臣便扶太甲做了天子。

在王位的繼承上,夏、商兩代不同。夏朝僅是父子相傳,而商代卻是兄終弟繼、父子相傳,傳到最后一個弟弟,下邊沒有弟弟可傳了,然后才傳給兒子。

就這樣父子兄弟相傳,傳到了湯的九世孫盤庚。盤庚為了防止王位紛爭與國內戰亂,毅然從奄(今山東曲阜東)遷都于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小屯)。在此之前,盤庚的先祖從仲丁起曾五次遷都,均未能穩定局勢。這一次,盤庚遷殷以后,“行湯之政”,收到了明顯效果,政局漸趨穩定,經濟文化獲得迅速發展,各地諸侯也紛紛前來朝拜納貢,國都殷成了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因此,后人常稱商朝為殷朝,或叫殷商。

盤庚死后,傳位小辛,小辛傳位小乙,小乙又傳位武丁。武丁是位很能干的天子,他體諒百姓疾苦,同時征討叛亂,擴大領土。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是商朝的鼎盛時期,又稱“武丁中興”。

武丁之后又傳了七世,到了帝乙做天子的時候,商朝已漸漸不太平穩。在此前后,西部的周國興盛起來,百姓樂業,經濟發展,軍力增強,對商形成了極大的威脅。在東方,東夷人也漸漸強大起來,不斷對商國進行騷擾,使商天子十分煩惱。

商天子帝乙躺在龍床上,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睡,透過窗縫可以望見黑暗中帶著青藍色的夜空。夜空中點點繁星在眨著眼睛,仿佛在向帝乙努嘴,并且輕輕地呼喚:“天子,你好!”

帝乙嘆了口氣,不想卻驚醒了躺在身旁的王后。王后輕聲問道:“陛下還未安息?”

帝乙“嗯”了一聲,側過身子躺著,沒有再說什么。

王后也轉過身,將手伸到帝乙額頭輕輕按了按,又輕聲問:“陛下是否龍體欠安?”

帝乙搖了搖頭。他意識到搖頭在黑夜里別人是看不到的,所以補了一個字,說:“不。”

王后心中不安了。她想,天子一定是為自己不能生育難過,天子無后,沒有太子,這對天子來說可是件天大的事情。她越想越難過,她不知道自己怎么得罪了神靈,神靈為什么要懲罰她,不給她生龍育鳳的機會。

她哭了,哭得十分傷心。

帝乙心中正煩,見王后無端哭泣,忍不住呵斥道:“三更半夜,你哭什么?”

王后一聽帝乙發怒了,心中更加不安,沙啞著嗓子說:“陛下,我對不起你呀!我知道你為了太子的事深夜難眠,我不知道怎樣才能彌補我的罪過。”

帝乙這時明白了王后為什么啼哭,柔聲說:“王后誤會了,我并非為太子之事煩惱。我相信上天不會虧待我的,我問心無愧啊!我是為東夷不斷騷擾煩惱。看來,我需要親自率軍征伐東夷了。”

聽了帝乙的話,王后心中平靜了一些。她想了想,說:“陛下不必煩惱。我大商天下與東夷的交匯要沖是攸國,我想,我們與攸國結成同盟,然后對付東夷,不怕事情解決不了。”

帝乙點頭說:“你說得很有道理,我已經記在心里了。夜已經深了,王后可以睡了。”

王后點了點頭,往帝乙的身旁靠了靠,帝乙心中也十分憐愛王后,就順手將王后攬在懷中……

第二天,帝乙召集大臣會議,商議征伐東夷之事。

老臣商容行過君臣之禮以后,深謀遠慮地說:“天子所慮,正是我等臣子所思。當今我大商天下,面對兩大勢力的威脅,想必我王心中明白。”

帝乙望著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說:“你說明白一些,你的明白和我的明白,若是一致,那事情就明白了。如若你的明白與我的明白不一致,那我們再去尋它個明白。”

商容笑了,說:“天子所說有理。我大商天下西有近些年興起的周人。他們在岐山及其附近十分活躍,勢力大增,早已引起先王文丁的注意。自從殺死了岐山周人的首領季歷之后,他們的氣焰已經小多了。”

說到這里,另一位與周人打過多次仗的將軍馮敬補充道:“大王與商大人,請讓我插一句話。”

帝乙不愿讓人打斷商容的話,瞪了馮敬一眼,稍稍停了一會兒,說:“說吧,簡明扼要地講。”

馮敬有些后悔,心想自己魯莽了,干嗎非要打斷人家的話語呢!此時,不講也不好,只好硬著頭皮說:“恕我插話無禮。剛才商大人講,西岐周人已經氣焰減弱,的確如此。只是,那僅僅是表面現象。據小臣觀察,岐山周人仍懷有奪我大商天下的野心。”

商容是輔佐帝乙多年的老臣,很有修養,見的世面也多。所以,對馮敬的魯莽絲毫也不計較,他關心的不是別人是否反對他,而是別人的意見或看法的實質。

野心?西岐人今日仍懷有圖謀大商天下的野心?商容望著馮敬,問:“有何憑證?”

馮敬為了對商容表示尊敬,就有意識地放慢了語氣,壓低了聲調說:“商大人容馮敬細說。那季歷被先王囚禁,繼而又殺死了他。他圖謀不軌,死有余辜。那季歷的兒子姬昌,早就被立為太子。姬昌可不是一般的人,他年歲不大,卻知書達禮,頭腦聰慧,極善籠絡人心。”

商容笑了,問:“還有更有力的憑證沒有?”

馮敬心中似還有話要講,但卻講不出來。這只是作為一名將軍,對西岐抱有的職業的直感與憂慮,但他終歸是一名武將,表達能力有限,若硬要他講,那肯定是重復上邊的話。商天子帝乙也笑了,他看出馮敬的憂慮完全是出于忠誠,所以,盡管馮敬并沒有按他要求的那樣“簡單扼要地講”,也仍不怪罪他。

那么,馮敬講的話有沒有道理呢?他的憂慮是對是錯?那時,所有在場的人都難以判斷。這歷史的發展變化,就如生活中的俗話說的:“小豹子不咬人,那是因為它還沒長大哩!”

帝乙略微擺了擺手,說:“馮將軍,你的憂慮,我明白了。不過,當今,對我大商天下更具威脅的是東方。”

商容點頭,說:“天子所說與臣所想一致。馮將軍說的西岐周人,我們當然要防,但對東夷的處置,已到了火燒眉毛的時候。”

商容與眾大臣的議論,更堅定了帝乙征討東夷的決心。他用征求意見的口吻問:“我想,征討東夷,首先要與處于要沖的攸國建立牢固的聯盟。不知眾大臣誰能前往完成此項重大使命?”

商容向前行禮,說:“老臣愿前往一試,不知天子同意不同意?”

帝乙望著須發斑白的老臣,說:“我完全同意。只是商大人年事已高,一路辛苦,我心中十分不忍啊!”

最后,眾文武大臣一致同意商容前往。帝乙心中也愿意他去,因為,商容的威望在眾人心目中很高,再加上他的口才與智慧,定會馬到成功。

不出所料,幾個月以后,商容歸來,完成了與攸國締結聯盟的談判。帝乙十分高興,嘉獎了商容及其隨從,然后,開始了征伐東夷的準備工作。

征伐東夷是商天子帝乙親自率軍的。他率領數萬精兵強將,浩浩蕩蕩,幾經激戰,終于打敗了東夷。為了鞏固戰果,也為了震懾東夷,帝乙在靠近東方的沫水北岸,建起了一座陪都,這就是有名的朝歌(今河南淇縣)。

帝乙在歷代商天子中是比較有作為的一位,在穩固疆土、擴大影響、整頓朝綱等方面,都有建樹。盡管他心胸開闊,但也確實免不了為王后沒有生育而苦惱。

商代規定,只有王后生的兒子,才可以繼位天子。帝乙的姬妾中有生兒子的,其中有一個叫啟的孩子,聰明伶俐,很討帝乙喜歡。

啟非王后所生,不能立為太子。

說來也巧,帝乙正為此事發愁時,突然,王后生病,因救治無效死去了。王后是十分賢惠的,與帝乙相處恩愛,她的逝去,帝乙心中萬分悲痛。人生人死,天命難違,帝乙只能以對王后的厚葬來安慰自己。

王后死去,大臣中有人建議:“多年來,天子為立太子之事煩惱,現今王后歸天,可立啟的母親為王后。”

帝乙接受了群臣建議,將啟的母親立為王后。啟也非常高興。帝乙本來就喜歡他,見他高興,就問:“啟兒,你母親立為王后,你是為此事高興?”

啟眨眨明亮的眼睛,拉著父王的手,答道:“父王問兒,兒應當如實回答。父王立母親為王后,兒心中確實高興。”

帝乙又追問道:“是不是因為你母為后,你就可能成為太子,將來可能繼承天子王位了,所以高興?”

啟搖了搖頭,說:“不。兒沒有想當不當太子,更沒有想當不當天子。兒只是想,這樣一來,父王與母親會更恩愛、更親近,所以高興。”

帝乙聽罷,心中還真的感動了。面前的啟還是個孩子,難得他有如此善良的心愿與純真的情感。他彎下腰,一下子將兒子啟抱起來,然后舉過頭頂,笑著說:“啟的回答好極了!好極了!”

讓人想不到的是,三年以后,啟的母親,也就是新王后又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孩子生下后的第一聲哭叫就非常怪:“危哇——危——危哇——”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商天子的兒子生下來大叫“危哇”的消息很快傳遍了朝歌城。朝歌北城內一條小街道上住著一位遠近聞名的女巫,名字叫烏仙。烏仙三十五歲,外貌丑陋:一只眼大,一只眼小,大的眼睛是血紅的,小的眼睛是個黑窟窿;鼻子扁平,嘴巴翹起,是個典型的地包天。她解開外衣,敞胸露懷,雙腳有節奏地在一塊方木板上跳躍,雙臂上下舞動,嘴里哼唱著:

危危危哇危,

人欲死,

山將毀,

鳥獸亡,

草木催,

天意難違背

……

別看人們傳說帝乙的這個小兒子出生時就不吉利,可那孩子卻長得胖墩墩的十分招人喜歡。帝乙給他起了個名字:辛。

帝乙原想讓啟繼承王位,現在又有了一個同樣長得十分喜人的辛,讓誰當太子呢?帝乙拿不準主意。

商容老臣看出了天子的心事,在一個沒有別人打擾的議事廳,商容說:“關于立太子繼王位之事,天子應早做定奪。依老臣看,啟雖為長子,但他是王后被封之前所生,若立為太子,名不正,言亦不順。倒是上天助商,天子再得貴子,王位將來由辛繼承,才合乎禮儀。”

帝乙點了點頭,說:“你說得在理,就這樣定了吧!過幾天舉行儀式,立辛為太子,將啟封到微地,也算沒有虧待他。”

帝乙死后,辛繼承了商天子的王位。

這位名辛的商朝天子,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商紂王。在他登上王位的時候,他不會想到,當然別人也不會想到,他會是商朝十七世、三十一王的最后一世、最后一王。

他斷送了大約經歷了六百多年的商代,辜負了他父王的期望。

從另一個角度講,辛——商紂王也給了西岐周族興起與奪取天下的機會。

就這樣,西周與商朝的興衰交替的大搏斗,在我國歷史的舞臺上,緊鑼密鼓地開演了。大幕已經拉開,生旦凈末丑,各色人等將陸續登場……

是為楔子。

有詩為證:

來龍去脈講在先,

后事之師前車鑒。

春風秋雨入心田,

千年故事淚斑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秀| 政和县| 甘孜县| 岳普湖县| 宁河县| 雷州市| 中卫市| 睢宁县| 阿鲁科尔沁旗| 视频| 虹口区| 湘乡市| 通海县| 青铜峡市| 宜良县| 中阳县| 芜湖县| 临清市| 三河市| 偏关县| 溧水县| 北辰区| 积石山| 通榆县| 彰化县| 河池市| 东乌珠穆沁旗| 安新县| 浪卡子县| 南川市| 西城区| 卢湾区| 三原县| 马公市| 德惠市| 潮安县| 探索| 西华县| 抚宁县| 吉林省| 舞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