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潮汕食話
  • 陳益群
  • 1528字
  • 2023-03-16 14:35:24

甘香魚腸

汕頭靠海,海魚吃得多,淡水魚吃得少。淡水魚吃得最多的也就是草魚,又稱鯇魚,在市區的肉菜市場一般都有“草魚區”這樣的銷售專區。

草魚是我國的四大家魚之一,從南到北普遍都有養殖。唐代劉恂在《嶺表錄異》中就記載了廣東養殖草魚的情況:“山田揀荒平處鋤為町畦。伺春雨丘中聚水,即先買鯇魚子,散于田內。一二年后,魚兒長大,食草根并盡。既為熟田,又收魚利;及種稻,且無稗草。乃養民之上術。”也就是說,當年養草魚還有生態循環利用的好處!

潮汕人吃草魚不似別處,整條做了吃。上市場就會發現,潮汕人把草魚切開了按不同的部位來賣。魚頭歸魚頭,魚皮歸魚皮,肉歸肉,魚鰾、魚腸、骨架另列。這是潮汕人在吃方面的精明之處,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做法,價錢也各不相同。潮汕民間流傳不少關于魚的部位的俗語,體現了潮汕人對烹調原料深入的研究和理解:“草魚頭,鯉魚喉”就是指草魚最好吃的部位是頭部,而鯉魚最肥美的部位是喉部;“烏魚鰓,唔甘分厝邊(舍不得送給鄰居)”“賣田賣地,欲吃鯧魚鼻(也有說‘龍蝦鼻’)”等,也都總結出了不同部位的價值。

潮汕有吃魚生的傳統,其中,潮州的魚生吃的就是草魚,至今風氣依舊。選擇的多為養于沙塘或江里野生的草魚。早上先放在清水里養著;下午才宰殺,去魚鱗、開膛,掏出內臟后將一層魚皮剝去,然后沿脊骨取下左右兩邊肉,切成薄片置于竹屜上風干;至晚上食用時魚肉彈性十足。佐料分為咸甜兩種:咸的是豆醬拌小磨香油,另有辣椒絲選用;甜的則是三滲醬、梅膏醬,另備有一碟生蘿卜絲或陽桃片。而在汕頭,人們是不吃草魚生的,更愛吃草魚頭火鍋,大個的草魚頭切成幾大塊,先過油去腥,然后打火鍋。火鍋底的配料十分豐富,除了各種香料之外,關鍵是油炸過的魷魚絲,那是不可或缺的,與一把芫荽的結合實在妙極。

而無論是去吃魚生的店還是魚頭火鍋店,其實我惦記的卻是魚腸。

魚腸在許多人眼里是“穢物”,因為處理起來比較麻煩,一些地方甚至直接丟棄。即使在汕頭,草魚腸在市場上也極為便宜,論條賣,1條一般也就2元而已。但對于一些人來說,它卻是難得的美味。揚州人就有“寧丟爺和娘,不丟黑魚腸”之說,已達到癡迷的程度。珠三角也喜歡吃魚腸,在廣州一些高級酒店,有一款名為“賽禾蟲”的缽仔菜甚為流行,其實就是“雞蛋焗魚腸”:魚腸在缽里經慢火烘焙,色澤金黃悅目,口感似“焗禾蟲”。而在一次“羊城十大名店名廚名菜”評選中,廣州一家食店的“鐵板魚腸焗蛋”被評為“最具地方特色菜式”。“焗”是珠三角一帶過去烹制魚腸最常見的方法,而現今珠江三角地區烹制魚腸的方法據說有煎、炸、白焯等30多種。

魚腸吃的是甘香,無論是涮火鍋還是蒸煮,我十分同意香港美食家蔡瀾的意見:肥油不能全刮掉!而且魚腸要與魚肝同吃才過癮。在汕頭,吃魚頭火鍋的店家都有新鮮的魚腸供應,但量不是太多,所以,一般我去吃都要先點上三四盤,晚了可能就沒有了。而吃魚生的店,魚腸一般是蒸熟的,會拌上油炸的花生米、辣椒絲、姜絲、芫荽等配料,又是別樣的味道。其實,自己在家也可以做,我在家嘗試過魚腸蒸蛋、魚腸煎蛋、紅燜魚腸等做法,都得到較高的評價。

魚腸米粉

我相信,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魚腸的特殊味道,但也正因為味道獨特,它可以成為某些人的摯愛。世間凡是能讓人癡迷的東西就絕對不是大眾化的,曲高和寡也正是這個道理。

粿條面是汕頭最常見的東西,街頭隨處可見,味道也沒什么大的區別,不外乎添加些豬內臟、豬肉、牛肉、貝類海鮮等。但在汕頭,恰恰就有一家與眾不同,雖深居內巷偏僻之處,卻引得食客紛紛慕名尋去,有點“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風采。它的特色就是“魚腸米粉”,利用魚腸的肥美滋潤米粉、粿條、面條,獨樹一幟。小攤檔生意紅火,經常要排隊。

吸引人的美食往往不在于食材有多昂貴,在于是否出人意料地獨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凯里市| 远安县| 沂南县| 清河县| 兴山县| 百色市| 东乡| 司法| 扬中市| 辽宁省| 睢宁县| 湘潭市| 紫金县| 竹溪县| 沐川县| 电白县| 宣恩县| 胶南市| 佳木斯市| 湖口县| 泰顺县| 广平县| 蓝田县| 湘潭县| 西畴县| 仁怀市| 巴南区| 常德市| 永嘉县| 额尔古纳市| 深水埗区| 和静县| 柘荣县| 佛教| 津市市| 仁布县| 常山县| 上林县| 巴林左旗| 定南县| 贵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