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章 商品的價格組成

在初期的野蠻社會,還沒有發生資本累積和土地私有的情況。這時,人們進行物品交換的標準是唯一的,那就是各種物品所需要的勞動量之間的比例。例如,對一般的狩獵民族來說,如果捕殺一頭海貍需要的平均勞動量是捕殺一頭鹿的兩倍,那么一頭海貍就可以換兩頭鹿。自然的,在一般情況下,兩天勞動所得生產物的價值,就是一天勞動所得的兩倍;而兩個小時勞動所得生產物的價值,是一個小時勞動所得的兩倍。

如果一種勞動比另一種勞動更艱苦,那么這自然會引起勞動者的考慮。因為,這種艱苦程度較高的勞動,做一個小時所能換得的生產物,往往是做兩個小時艱苦程度較低的勞動所能換得生產物的兩倍。

如果是需要非凡的技巧和智能才能完成的勞動,就要給予該勞動生產物以較高的價值,以表示對具有這種技能的勞動者的尊重。因為,這種技能常常需要經過多年苦練才能獲得,給予該勞動生產物以較高的價值,只不過是對勞動者獲得這一技能所花費的勞動與時間的合理補償。在進步的社會,對于從事艱苦工作的勞動者,或是特別熟悉某項工作的勞動者,都會考慮增加其勞動工資。這種考慮,可能早在初期的蒙昧社會就有過。

在這種狀態下,勞動者支配著自己的全部勞動生產物。當然,他也可以用自己的勞動生產物來換購或支配其他的勞動量,這一勞動量的大小,取決于生產這一物品所需的一般勞動量。

隨著資本在個別人手中積聚,其中有一些人把資本投在了勞動人民身上。這些人為勞動者提供了原材料和生活資料,教他們勞作,以生產更多的勞動生產物或增加勞動原材料的價值。等勞動者們制造出完全制造品之后,投資者就可以拿這些制造品與貨幣、勞動或其他貨物進行交換,其交換所得不僅足夠支付原材料的價值和勞動工資,還能給企業家留下一部分利潤。在這種情況下,增加的勞動原材料的價值,就被分成了兩個部分:一部分用于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另一部分則變成了雇主的利潤。

雇主所獲得的那部分利潤,足夠支付他墊付原材料和工資所花費的全部資本。假如這部分利潤不能多于他所墊付的資本,那么他就不會再有興趣去雇用工人;而如果這一利潤不能和他所墊付的資本額比例相當,他就只會進行小投資,而不會進行大投資。

資本的利潤在一些人眼中只是特種勞動工資的別名,只是支付給監督、指揮這種勞動的企業家的特別工資。但實際上,支配利潤與工資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原則,因此利潤與工資是完全不同的。而且,資本的利潤取決于所投資本價值的大小,和監督指揮這種勞動的數量、強度與技巧沒有任何關系。

我們以某處的兩種不同的制造業為例進行說明。假設該處制造業資本的普通年利潤為10%,這兩種制造業各有20名勞動者,每人每年的工資是15鎊,每年各需支付工人工資300鎊。其中,第一種制造業每年加工的原料比較粗糙,只值700鎊,而第二種制造業所需的原料比較精細,每年需要花費7000鎊。把這些投資都合計起來,前者一年的投資也不過1000鎊,后者卻有7300鎊。按照10%的年利潤來計算兩者的年利潤,前者僅得100鎊,后者卻得到了730鎊。雖然他們的利潤額不同,可他們的監督指揮卻幾乎沒有什么差別。在許多大工廠里,此類工作大都由一個重要職員經管。

監督指揮那一類勞動的價值,由經管此類職務的職員工資體現。決定該職員工資的是他的勞動和技巧,以及他所擔負的責任,而不是他所管理和監督的資本。至于資本所有者,雖然他幾乎沒怎么勞動,卻希望通過其投入的資本獲得一定的利潤。所以,資本利潤完全不同于勞動工資,它受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原則支配,是商品價格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這種情況下,勞動者的全部勞動生產物,就不再由勞動者自身獨占,而是要分出一部分給雇用他的資本所有者。決定某一商品所應交換、支配或購買的勞動量的因素,除了花費在取得或生產這一商品上的勞動量,還要再加上墊付勞動工資并提供材料的資本的利潤。

只要一個國家的土地完全成了私有財產,地主們就會想著不勞而獲,甚至要求收取土地上的自然生產物的地租。在土地共有的時代,勞動者只需要出力采集,就可以獲得森林地帶的樹木、田野的草、大地上的各種自然果實,可是現在,勞動者要獲得這些自然產物,卻要另外付出代價,不但要獲得采集權,還必須把他采集的產物分出一部分給地主。這一部分(或者說這一部分的價值)就是地租。于是,地租就成了大多數商品價格中的第三個組成部分。

組成商品價格的,除了地租,還有另外兩部分,那就是被分解出來的勞動工資和利潤。衡量這三個組成部分真實價值的尺度,是它們各自所能購買或支配的勞動量。無論在什么社會,商品的價格都最終被分解成了地租、勞動工資、利潤這三部分,或其中之一。在進步社會,絕大部分商品的價格都或多或少地由這三部分組成。

下面以谷物價格為例進行說明。谷物價格被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租,付給地主;第二部分是工資,付給進行生產活動的勞動者;第三部分是利潤,付給農業家。這三部分,直接或間接地構成了谷物的全部價格。也許有人認為,農業資本家的補充,即耕畜或其他農具的消耗應作為谷物價格的第四個組成部分。但是,農業上一切用具的價格,本身就由上述三個部分組成。就拿耕馬來說,它所消耗的價格,包括飼養馬所需土地的地租、牧馬的勞動工資、農業家墊付地租和工資的資本。因此,雖然谷物價格包括了一部分耕馬的代價及其維持費,但直接或最終構成其全部價格的,還是地租、勞動及利潤這三部分。

再拿面粉價格來說,也不能單一地考慮谷物的價格,還要加上面粉廠廠主的利潤、面粉廠雇工的工資。如果面粉被做成了面包,那么就不只要考慮面粉的價格了,還要考慮面包師的利潤、面包廠雇工的工資。除了這些,還要考慮谷物從農家運到面粉廠,再磨成面粉運到面包師那里所需的若干勞動。這種勞動的工資需要若干資本的墊付,這種勞動的工資,和這種資本的利潤,也是面粉和面包價格的組成部分。

亞麻價格和谷物價格一樣,也由三個部分組成。要是把亞麻紡成麻布,還另外需要理麻工、紡工、織工、漂白工的勞動。這些勞動都需要由不同的工人來完成,因此需要雇用這些工人的雇主分別墊付資本。所以,在麻布的價格中,自然要加上這種種勞動的工資,以及這種種資本的利潤。

在物品制造行業,越接近物品完成時期,與地租相比,物品價格中工資和利潤部分所占的比例就越大。而且,由于后一階段需要的資本比前一階段多,所以后一階段制造者所得的利潤,比前一階段制造者所得的還要多。就拿雇用織工和紡工的資本來說,前者必須大于后者。因為,雇用織工的資本,除了要支付雇用紡工的工資及其利潤,還要支付織工的工資。利潤與資本之間的比例總是一定的。

當然,也有少數商品的價格組成只有勞動工資及資本利潤,甚至有極少數商品只需要支付勞動工資。這種現象即使是在最進步的社會也時有出現。

比如說海產魚類的價格,通常就只包括支付漁夫的勞動、支付漁業資本利潤這兩個部分。這種價格只有在極少的情況下才會包括地租。關于這一點,下文將進行詳細說明。河上漁業往往不同于海上漁業,這一差異在歐洲大部分地區甚至更為明顯。在歐洲,鮭魚業基本上都要支付“地租”。嚴格來說,這種“地租”還不能稱為土地地租,但它無疑也是構成鮭魚價格的一部分,就像工資和利潤一樣。

蘇格蘭的某些地方有一種叫“蘇格蘭瑪瑙”的斑色小石,少數窮人把它們從海岸上拾集起來,再賣給雕石業者。雕石業者在購買這種斑色小石時,只需要支付窮人們的勞動工資,而不需支付地租和利潤。這也是只需要支付勞動工資的極少數商品之一。

總之,無論是什么商品,它的全部價格構成,最終必然包括勞動工資、地租、利潤這三個部分,或其中之一。商品價格中的利潤部分,就是除去地租及商品生產、制造乃至搬運所需要的全部勞動之外剩余的部分。

分開來說,這三個部分或其中之一構成了每一件商品的價格或交換價值;合起來說,這三個部分構成了一國全部勞動年產物中一切商品的價格,并且作為勞動工資、土地地租或資本利潤被分配到國內的不同居民手里。每一年,社會上由勞動采集或生產的全部物品(或者說物品的全部價格),就是這樣分配給社會不同成員的。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換價值的源泉,都是工資、利潤和地租。

只要一個人靠自己的資源取得收入,那么他的收入就來自他自身的勞動、資本或土地。靠勞動所得的那一部分收入,我們稱為工資;運用資本所得的那一部分收入,稱為利潤;有資本卻轉借他人使用,并由此獲得的收入,叫作貨幣的利息或利益。明顯地,借款人因為有了借款,也就有了冒險獲取利潤的機會,自然要付給借出者利息作為報酬。

利息這種收入是一種派生款項。只要借款人不是用借款來還債的浪子,那么他所償還的利息,一定來自借助借款得到的利潤或他種收入。地租是完全來自土地的收入,要交給地主。而勞動和資本則歸屬于農業家。土地對農業家來說只是一種用來獲得勞動工資和資本利潤的工具。歸根到底,一切賦稅收入、工資、撫恤金和各種年金,都來源于勞動工資、資本利潤或土地地租。

這三種收入是不同的。通常情況下,當它們都屬于不同的人時,還比較容易區分,但是,當它們屬于同一個人時卻往往容易混淆。

如果一個鄉紳耕種自己的一部分土地,那么他的身份就是地主和農業家,他在支付了耕作費用之后,就可以同時獲得地租和利潤。而這些收益往往都被他籠統地稱為利潤。這樣一來,地租和利潤的概念就被混淆了。在北美和西印度殖民地,大部分種植園園主都是用自己的土地來經營農業的,因此我們常聽到他們說種植園的利潤而不是種植園的地租。

一般農業家是很少雇用監工的,他們自己就可以指導農場的日常工作。通常情況下,他們會自己完成犁耕、耙掘等工作。因此,在他們所獲得的全部收入中,既包括地租,又包括了農業資本及其普通利潤,以及他們自己作為勞動者和監工的工資。從全部收入中除去他墊付的資本和地租,剩下的就統稱為利潤。而這所謂的利潤其實還包括了工資。所以這時,工資和利潤就混淆了。

再以一個獨立工作的制造業者為例。如果他擁有足夠購買原材料并維持生活的資本,那么等到貨物上市時,他既能以工人身份領取工資,又能以老板身份從售賣品中獲取利潤。他的這兩項收益通常也被稱作利潤。這時,工資和利潤也被混為一談了。

一個種植園主,如果他親自動手栽培植物,那么他就有了地主、農業家和勞動者這三重身份。所以,他的生產物的全部價格,除了包括他自己作為地主所獲得的地租外,還包括他作為農業家的利潤和勞動者的工資。通常情況下,他會把全部收入都看成是自己的勞動所得。這時,工資又與地租和利潤這兩者混淆了。

在文明國家內,大部分商品的交換價值都由大量的利潤和地租構成,而不是單由勞動構成。所以,生產乃至運輸社會全部勞動年產物所需要的勞動量,要遠遠小于這些年產物所能購買或支配的勞動量。假設社會每年所能購買的全部勞動量每年都能被雇用,那么因為勞動量將大大增加的緣故,后一年度的生產物將比前一年度的具有更大的價值。因為,經過了一年又一年,勞動量大大增加了。可是,消費這些年產物的人,除了勞動者自身,還包括大部分游惰階級。這種現象在各個國家都很普遍。一國每年按什么比例給這兩個階級的人民分配年產物,決定了該國年產物的平均價值的高低。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河县| 榆林市| 临西县| 景宁| 巴林右旗| 临颍县| 聂荣县| 梨树县| 登封市| 资阳市| 垫江县| 邓州市| 通榆县| 讷河市| 霍州市| 东台市| 泗阳县| 阿城市| 吴桥县| 定结县| 乐安县| 布尔津县| 喀什市| 兴业县| 象州县| 胶南市| 旺苍县| 安吉县| 旺苍县| 甘泉县| 湘潭县| 社会| 溆浦县| 张家界市| 乌鲁木齐市| 阳山县| 新竹市| 休宁县| 米易县| 和林格尔县| 崇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