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步入國學殿堂,一覽華夏文明

今天,“國學”這一概念被人們不斷提及。如果從網(wǎng)上搜索“國學”一詞,便會出現(xiàn)“國學網(wǎng)”“國學論壇”“國學啟蒙”“國學經(jīng)典”“國學大師”等諸如此類的網(wǎng)站或詞匯。

“國學”到底是一門怎樣的學問?什么樣的人才有資格被稱為“國學大師”?不少人可能認為后一個問題是個很簡單的問題。事實上,中國歷史上的大學問家如孔子、董仲舒、朱熹等人都沒有被稱為“國學大師”,因為那時根本就沒有“國學大師”一說。

不過,“國學”一詞是古已有之的。“國學”本指國家一級的學校。《周禮》記載:“樂師掌國學之政。”《唐會要》中也記載:“貞觀五年以后,太宗數(shù)幸國學、太學,遂增筑學舍一千二百間。”

近代意義的“國學”概念是清末民初的章太炎先生提出的,其所說的“國學”概念在二十世紀初曾幾度引起人們的爭議。而關于“國學”的定義,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迄今為止學術界還沒有作出統(tǒng)一、明確的解釋,各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近代的國粹派代表人物之一鄧實在1906年撰文說:“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國學講習記》,《國粹學報》第19期)其代表性的觀點是:相對于新學,國學指舊學;相對于西學,國學指中學,引申而言,即中國傳統(tǒng)學術。

胡適則指出:“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都是我們的‘國故’,研究這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的學問,就是‘國故學’,省稱為‘國學’。”由于胡適當年在學術界的地位很高,因此他的觀點影響范圍最廣。現(xiàn)代人對于“國學”的理解,大多參照胡適的這一說法。

現(xiàn)在,國學也可稱“國故”。狹義的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的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與學術記載。廣義的國學,主要是根據(jù)胡適“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的說法而拓展外延、加深內(nèi)涵,指以先秦經(jīng)典及諸子學說為根基,涵蓋兩漢經(jīng)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明清小說與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簡而言之,國學就是中國學,是對數(shù)千年來中國人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總結。

我們襲用胡適的觀點,以宏觀的視角,從更寬廣的范圍來探討、解說國學文化常識,舉凡史學、思想、哲學、地理、政制、禮制乃至書畫、戲曲、醫(yī)藥、服飾、天文、建筑等都是本書所涉及的范疇。

然而,放眼現(xiàn)實,不少人或對國學文化知識略知一二,卻又不甚了解;或只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或欲于閑暇時翻卷了解,卻又因古書內(nèi)容佶屈聱牙,望而卻步……鑒于此,我們從博大精深的國學海洋中采擷了千余朵美麗的“浪花”,以問答的形式結集成書,同時配以精美的插圖,讓讀者朋友們在饒有趣味的閱讀中,步入國學的殿堂,一窺國學真容,一覽悠悠五千年絢麗多姿的華夏文明的風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杭县| 阳江市| 江孜县| 建湖县| 嵊州市| 肇州县| 如皋市| 偏关县| 陇南市| 泾阳县| 深水埗区| 恩施市| 锦屏县| 罗甸县| 克什克腾旗| 平陆县| 屏边| 始兴县| 甘泉县| 睢宁县| 盐亭县| 龙口市| 哈巴河县| 高要市| 普陀区| 昭觉县| 阜平县| 铜鼓县| 闽清县| 永登县| 安泽县| 铜鼓县| 揭阳市| 武陟县| 兰州市| 西和县| 秀山| 苏尼特右旗| 涪陵区| 临沂市| 兰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