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所謂錦囊妙計
- 北宋正風華
- 一個會飛的煎蛋
- 2130字
- 2023-04-25 01:04:07
話說剛回屋子,忽而又想起自己忘了買吃的,只得又關上門跑著去。
天色已經漸漸昏暗,并且愈發的悶熱。
路邊隨意打包了兩份菜肉餛飩與一份羊舌簽。
價格讓他有些微微吃驚,都比原來都是貴了將近十文錢左右。
如此一頓飯竟是花了一百文。
步履匆匆的回了屋子。
沒回多久身后便是下起了雨。
兩人很安靜的在屋內吃完了飯。
“你的錢還夠不夠?”忽而茹云問道。
王賀有些一頭霧水,“怎么了?”
“你娘給你寄了一筆錢?!?
說完,茹云起身走向床頭,從被子里取出了一個信封。
這信封極厚,甚至鼓起來了。
茹云遞給他之后,很安靜的坐在一邊。
王賀接過手摸了摸,厚的猶如磚頭。
小心的打開,見到了塞滿的紙幣。
一時間腦袋有些宕機。
他從未見過這么多的錢。
正不知所措,茹云又遞給他一封信。
“你娘寫給你的?!?
打開信。
汝父已戰歿沙場,余知其矣。而汝仍居于斯荒涼之室,食咸菜配稀粥。
余知爾頗有學識,惟恒憂錢不足。
此等金錢足以供爾于東京之善門立業。
字跡很娟秀,寫的極為工整,要是以此來判斷寫信之人那絕對是個大家閨秀而不是什么刺客頭頭。
又想起刺客之事,不免心生芥蒂,總覺著她別有用心。
又細看之下,她怎知曉我吃咸菜配稀粥呢??
“信上的事情都是巧兒告訴你娘的。”
聽聞名字,心里便有些不高興了。
“你當初還說她是偷跑出來的,結果原來是來監視我生活的?”
難得見茹云不回話。
屋子里有些沉寂。
王賀在思考到底該不該拿這筆錢。
拿了錢就相當于半只腳與那娘親綁在了一條線上。
不拿錢,如今生活又是極為吃力。
百般權衡,還是收下了。
畢竟不管在古代還是現代,錢才是活下去的資本。
一股腦的把紙幣倒在桌上。
一張張慢慢地數過去。
竟是有一百張一貫的紙幣。
確實如娘所說,一百貫足夠支撐他在東京開一年的小店了。
如此之下,就是得決定開什么店為好。
又想起了之前王安石所留的信。
從書桌的抽屜里拿出信封拆開。
拆開信,諾大的信紙上面就寫著一句詩。
流芳百世須周旋,涵養情操遠大方。
不免搖搖頭。
雖是看得懂字面意思,但難免有些呵呵一笑,怎的古人也喜歡假大空?
這樣一對比,竟是覺得這娘親還來得實在一點,起碼人家真給錢。
窗外的雨來得快,去的也快。
透過柳葉窗,瞧見外面大雨已是停了。
便又轉過身子,對著身邊的茹云說道,“替我跟我娘回信說,我收下了,但以后會還給她。”
茹云則是沒有回答,在一邊發呆。
有了錢就是要考慮關于如何發家致富。
他在宣紙上羅列了一些可以利用后世知識賺錢的職業。
酒樓,甜水巷,鐵匠鋪。
這三個在眾多行業之中算是可以持續發展的項目。
他有想到過釀酒。
但是對于釀酒所需要的化學知識早就一股腦的還給了老師,最多只能算是在過濾環節給一些現代見解。
于是幾番斟酌之下,還是開酒樓來的好。
也就是前期可能投入多些,等客流穩定了,自然而然也不愁資金做其他事情。
想到此處,又不知道該如何買店鋪,便想起了晏殊。
他總是有辦法的。
放好錢,與茹云姑娘說了之后,便離了家。
下雨之后的東京顯得有些孤寂,人煙稀少,氣溫也是有些微涼。
經過橋上時,冷風頗為刺骨,只得加快腳步。
到了晏殊府邸門口,好在傭人們表示晏大人在家。
進入屋子,卻是見到晏殊伏案書寫。
甚至沒注意到他進來,不忍叨擾,便坐在一邊的會客椅子上等待。
四處張望,倒是沒見晏幾道那小朋友。
估計是被晏殊送回了娘家。
沒等多久,就見晏殊放下毛筆,伸了個腰,活動四肢。
轉頭間,便笑著朝王賀說道,“不好意思,朝中雜事甚多,讓你等久了。”
王賀則是擺擺手,“是我此番前來沒有提前告知,有些唐突?!?
晏殊起身坐到主位子上,繼續問道,“下午才去過你那里,怎的剛回家又來找我?”
見他說的直接,王賀也不再拐彎抹角,“之前一下子沒想起來,實在抱歉,此刻前來其實想詢問下在東京買店鋪開酒樓有什么規矩沒有?!?
晏殊聽聞,臉色有些變化,“你可是要入國子學讀書的人,怎可此時去做行商之事?”
王賀則是繼續說道,“讀書也需錢財,行商才能賺錢?!?
“開酒樓需要時間,如此之下你又何來時間讀書?”
他能從話語里聽出晏殊對他的決定有些生氣。
“如唐朝韓愈,也是如你般平窮,不照樣成為進士?”晏殊問。
“貞觀三年,若不是北平王馬燧資助,他死了兄長,徹底沒了家人幫助,沒了經濟來源支持,何德何能連考三年?”王賀答。
王賀的回答著實讓晏殊有些沒想到。
眼里露出一絲驚異之色。
“如我這般無父母,無經濟維持,僅靠每月二十兩工資,又何德何能交得起入國子學的錢?若是明年沒考中,來年又得繼續讀書,兩年時間如果沒有經濟支持又如何能撐得下去?”王賀又問。
晏殊的臉上已是思索。
“再者,如今堂兄已離京,按堂兄的話來說,他可能多年都無法回京。等晏相公您數月之后再走,我又該問誰去要錢?”王賀再問。
此般接二連三的問話,甚至讓晏殊都思考了許久。
到最后,有些嘆氣的晏殊似乎也想不出兩全辦法,于是如此說道,“你說的對,但你可保證開酒樓的同時能去國子學讀書?”
王賀想了想,唯一能解決的便是走讀的形式。
也就是前期投入時比較累。
“走讀便可,每日早些去,然后下了課便走?!?
晏殊聽聞并不同意,“你如此這般折騰,入了學豈不是每節課都要打瞌睡?還能學習的進去?”
“這樣,等入了國子學,試驗一星期。一星期后晏大人您親自對我測驗,若是通過便如此循環。之后的周測請學監里的老師對我抽查便可?!蓖踬R說道。
聽聞回答,晏殊雖有些將信將疑,但還是點頭同意了。
解決完這個問題,下面便是買店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