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大軍壓境(求收藏,求追讀)
- 茍道長生:我能褫奪他人命格
- 白美和
- 2065字
- 2023-03-02 11:45:55
盡管這場叛亂在他看來,估計和前將軍寇林分不開關系,不過這確實是一個穩定軍心的極好理由。
“寇林……”
鄭夫人想及此,面色稍緩。
時間推移——
刺史府外的廝殺聲漸漸減小。
一個渾身染血的白袍小將帶著二十多名帶甲衛士從走廊緩緩走到院門,待看到陳豐之時,立即半跪道:“啟稟主簿,府外叛軍已被末將剪滅,還請主簿治末將之罪,未經虎符,擅動兵卒之罪!”
“林揚?”
“府外廝殺之人,竟是你?”
站在陳豐身旁的鄭夫人,眸中露出了一絲驚色。
對于這白袍小將,她再是熟稔不過,其是陳豐四年前在潮州城外救下的一個災民,后來成了陳豐的扈從。
此次為防陳豐作亂,她特意派人盯了林揚。昨夜密信來報,林揚明明還在西城。
“你是怎么知道刺史府外有叛軍的?”
陳豐沒有糾結治罪這件事,反而問起了這件事。
他沒想到,這次為他解圍的人,竟是自己在親衛營培養的親信將領。
“大約一刻鐘前,屬下等人按照主簿的吩咐,在……春和樓喬裝,以備不時之需,不料,就在這時,從墻外聽到了寇林預謀獻城投降的事……”
林揚抬頭,小心翼翼的看了鄭夫人一眼,見陳豐沒有反對的意思,于是將事情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在春和樓潛藏,是預謀叛亂之事。
這等事,當然不能宣揚出去。
“一刻鐘……”
“大約正好就是我獲得【道承圖】,繼承義父寇山命格的時候……”
陳豐若有所思。
假設沒有這赤色命格【反賊】,恐怕待在春和樓潛伏的林揚等人就聽不到寇山獻城投降的消息,也趕不到刺史府外,為他解圍。
至于寇山擁有此命格,為何還會兵敗身死。
有可能是命格氣數已盡。
此時,他【道承圖】上的【反賊】命格光芒已經有些黯淡了。
或者……青鹿侯的命格更尊貴一些。
“未見虎符和我親筆手令,擅自調兵,罪證確鑿。罰你俸祿三月,并閉門思過五日。不過……”
說到這里,陳豐將目光挪到了鄭夫人身上。
“這是潮州城調遣兵馬的虎符……”
此時,鄭夫人也心領神會,知道想要緩解眼前危機,就非得陳豐這個義子不可,于是乖乖交出了珍藏的虎符。
虎符銅鑄,從鄭夫人懷中掏出時,尚帶一絲余溫和清香。
“不過念在你也是一心為公,護駕有功,本將尊夫人旨意,升你為校尉……”
陳豐當即下令。
話畢,他命家丁打開堵在院門的積石,然后翻身上了林揚所帶的青鬃馬,帶著殘兵疾馳趕往西城。
而大戰之后的林揚,則被他安排下來,守備刺史府。
……
……
半日后。
潮州城內的叛亂,漸漸停歇。
早在前將軍寇林叛亂之前,陳豐就預謀好了在潮州城內叛亂的所有準備。
以有心打無心。
再加之林揚率領的一百親衛已經打垮了寇林的五百部曲。
又有調遣潮州兵馬的虎符相幫。
平撫這場內部叛亂,陳豐沒費什么苦功。
“真正困難的是城外的青鹿軍……”
城池上,陳豐手扶城垛,低頭看了一眼城下打著紅色旗幟,旗上繡著“林”字的五萬青鹿軍后,目露憂色道。
青鹿軍是反叛離朝的義軍,與潮州刺史寇山這等官員割據的諸侯不同,不太講究“仁義”。
殺害落敗的諸侯親眷,是常有之事。
不然,有了【道承圖】的他,嘗試投降青鹿侯林平也未嘗不可。
世俗富貴,哪比得上成仙作祖!
“廣元府總共有五州,除了我方所統的潮州、峽州外,還有何家占據的儋州,朝廷統治的嚴州……”
“眼下青鹿軍做大,不若求于儋州刺史或者朝廷?”
有文士獻策道。
“朝廷……”
陳豐聞言,有點心動。
朝廷失勢以來,面對失控的地方,往往采取的是合縱之策,即聯弱打強。
面對青鹿軍,儋州刺史可能會忌怕其兵盛不敢出兵,但朝廷卻不會。
相比諸侯割據,朝廷也怕青鹿軍這等義軍。
“飛鴿傳書嚴州,就說潮州刺史新喪,城中無人主事,請黃都督速派刺史治理潮州……”
陳豐沉吟了一小會,說道。
“請刺史入潮州……”
“這……”
諸將和一些文士聽后,神色驚疑不定。
潮州被寇家割據了這五年以來,這潮州可不僅僅是屬于寇家的了,也屬于他們。
讓朝廷派刺史,無疑撅了他們的根!
“一個空降的刺史,無兵無權,政令出不了刺史府,不過一個名頭罷了……”
見此,陳豐笑了笑,解釋道。
受益于前世信息大爆炸的沖擊,他對古往今來的兵書、權謀都看過一些,雖不精通,但也能化用一些。
而離朝,和他前世的古代差不多,信息交流并不發達。
兵書……一向是被各大世家視作珍寶的!
這些潮州將領沒被開拓眼界,乍聽此計,當然會惶恐不安。
“主簿能想到這事,黃都督那邊……”
“一個名頭……”
仍有將領心有疑惑。
“有了這個名頭,黃都督就能向朝廷邀功,朝廷又怎么得知這潮州城是否還姓寇?是否被割據?”
陳豐繼續解釋。
盡管這招有可能引狼入室,但眼下他也顧不得這么多了,引朝廷援救才是現今的最優解。
“主簿大才!”
“我就說刺史大人廢長立幼,是取亂之道。”
“這潮州能割據、興盛,也有主簿的一份功勞!”
這時,先前獻策的文士眼睛骨碌一轉,立即上前幾步,大拍馬屁道。
潮州大敗,無兵無權。
如今圍城之危,還要靠朝廷解除。
潮州能吸引朝廷派來援軍的東西,也唯有這潮州刺史的名位了。
不過當謀士得知道分寸。
主公剛剛繼位不久,他可不能搶了風頭。
“你叫什么名字?”
陳豐心中一動,對這個文士的印象大好了起來。
刺史府的佐吏他每一個都記得。
但府下各縣的佐吏,他就不太清楚了。
文士當即拱手一禮,“鄙人姓劉名績,現于沐陽縣典史廨充當攢典,今日主簿下令,命書吏皆上城獻策建言,故劉某這才斗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