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破防了
- 爭漢
- 逍遙小卒
- 2070字
- 2023-02-27 07:03:24
見三人均表達出了和解的意思,公孫瓚不再像剛才那樣喜形于色,而是冷靜了下來,認真思索著。
見此,三人也不說話,不過看公孫瓚的模樣,都心知肚明,大概是成了。
果然,沉思片刻,公孫瓚便說道:
“既然爾等均認為應當和解,那便和解吧,不過和解也有和解的方式,說說看,應當提些什么條件。”
聞言,公孫續立馬開口說道:
“父親,兒子認為既然是和解,聯不聯盟另說,主要是不能相互侵犯。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當我們打劉虞殘部與北方外族的時候,不奢求他們的幫助,但肯定不能暗中阻攔。”
說完,看向在場的三人,示意他們還有什么問題。
田楷與關靖聞言,均是點頭表示贊同。
唯有公孫瓚,皺起了眉頭,有些不滿的說道:
“是否阻攔我們清理內部問題倒是無所謂,反正沒必要清理,主要是我們打了這么久,消耗甚大,袁本初割據冀、并、青三州,物資豐富,是否要求他賠償一點物資和輜重。”
聞言,公孫續腦門又是一黑,你怕不是還沒睡醒,拿補償給我們的物資和輜重來攻打我們,它不香嗎,憑什么平白無故的送給你。
其實,他剛才所言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次能讓袁紹答應不插手攻打劉虞殘部與北方外族,就算達成目的了。
不能再要求袁紹更多,要是惹毛了,他直接跟你掀桌子,不玩了,你怎么辦。
怕就怕在袁紹不答應,畢竟之前他手下大將麴義還聯合劉虞之子劉和以及烏桓的兵馬,共同攻打公孫瓚。
有了這層關系,他們也算是盟友了,不過,在利益面前,任何關系都不牢靠,就看袁紹如何取舍了。
至于公孫瓚口中說的不打算清理內部問題,公孫續暗嘆一聲,看來父親近年來屢戰屢敗,心氣已經被打沒了,如今只想守著易縣,平穩的度過這亂世。
父親是打心底的認為易縣能夠保他一生平穩,不懼任何威脅,所以躺平了。
要想讓他振作起來,首先要讓他意識到他引以為傲的易縣的防守,并不是完全沒漏洞,從而讓他產生危機感。
念及此,公孫續說道:
“不可,若是袁紹不愿賠償,舉兵來攻怎么辦。而且,父親就當真覺得易縣的防守牢不可破嗎。”
“當然,子勝莫要小瞧了這易縣的數十條壕溝和數千座城堡,不是為父說大話,就算讓袁本初攻打,無論他從哪個方向進攻,都打不到為父這座城堡面前來。”
“喔,那我倒要問問父親,若是袁紹選擇逐個擊破怎么辦,要知道,有一就有二。”
“不可能,城堡之間相互支援,他不可能攻破。”
“可若是他硬要集中兵力攻打一處呢,那時,父親是救還是不救。”
聞言,公孫瓚猶豫了,一時不知該怎么回答。
見此,公孫續害怕他說出“如果救了這一個人,會使其他將領以后依賴救援,不肯努力奮戰。”之類的話來,繼續說道:
“若是不救,待他們攻下一座城堡之后,又會攻打第二處,久而久之,將士們軍心渙散,恐怕會失了抵抗的氣力。
若是救,肯定會顧此失彼,同樣會給敵人可乘之機。”
看著公孫瓚臉色越來越凝重,公孫續心中很滿意,畢竟他說的就是從歷史上公孫瓚失敗中總結出來的教訓。
不過還不夠,還不能真正讓他意識到危險,他接著說道:
“還有,父親真以為他們打不到您的這座城堡面前來嗎?”
聞言,公孫瓚臉色一變,難道這也有辦法,不可能,他很想問問到底有什么辦法,但是他不能問,問了不就代表心虛害怕了嗎?
好在一旁的田楷從剛才公孫續的一番分析中回過神來,作為領軍打仗的將領,他也很好奇到底有什么辦法能夠通過數座城堡,直接打到這里來。于是開口問道:
“莫非公子有辦法?”
聞言,公孫續淡定一笑,說道:
“當然,若是由我來攻城,我會派遣將士挖掘地道,直接挖到城堡的樓下,用木頭做支柱,直到地下挖空的地方達到城樓的一半。
然后就放火燃燒木柱,城堡因此便會倒塌,就這樣一座一座的,很容易就能打到中心地帶來。”
話音剛落,三人皆是一臉震驚,首先回過神的是關靖,只見他一臉敬佩的望著公孫續,說道:
“公子此計甚妙,甚妙啊。”
說完之后,好像意識到有些不妥,又立馬閉嘴。
然后是田楷,他看著公孫續隱晦的豎起了自己的大拇指。
其實公孫瓚在公孫續說出辦法的那一刻就已經明白了,畢竟當年可是闖出了白馬將軍的名頭,軍事造詣還是比較高的。
只是他不愿承認,沒想到自己費勁心思打造的防御城堡,既然如此的不堪一擊,虧他還打算在這里囤滿糧食,坐看天下風云變化呢。
意識到氣氛有些不對,剛才還因為人前顯圣而略微有些得意的公孫續,收斂了笑意,觀察著公孫瓚的神情。
只見此時的公孫瓚,不似之前,雖然屢戰屢敗,卻也是精神飽滿、勇武之氣十足。
此刻的他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耷拉著腦袋,時而搖頭,時而嘆息,臉上只剩下滄桑。
見此,公孫續知道,大概是心中堅持幾年的信仰崩塌了吧。不過,他倒是絲毫不擔心公孫瓚的狀態,好歹征戰沙場幾十年,不至于這點打擊就一蹶不振。
果然,不久,公孫瓚抬起頭來,欣慰的看著公孫續,說道:
“我兒如今長大了,在軍事上的才華遠勝為父,以后也能獨當一面了。為父因一己之私,差點鑄成大錯,幸得子勝提醒,才不至于葬送數十年心血。”
公孫續聞言,連忙擺手,說道:“父親謬贊了,兒子只是恰巧想到這個辦法。跟父親相比,還差的遠。”
開玩笑,對于公孫瓚的稱贊,聽聽就算了,要是當真,那就輸了,若是被捧殺,哭都來不及。
不過,這次他真想錯了,就在之前的某一瞬間,公孫瓚居然生起了放權給他的念頭,但只是一閃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