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南次二經

【第一則】

南次二山之首,曰柜山,西臨流黃,北望諸,東望長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貍力,見則其縣多土功。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痺,其名曰?,其名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士。

【注釋】①柜(jǔ)山:山名。②流黃:古國名,即流黃酆氏、流黃辛氏。③諸(pí):既是山的名稱,也是水的名稱。④丹粟:像粟粒一樣的紅色細沙。⑤豚(tún):小豬。⑥距:指雞足。⑦貍力:豬形雞足的怪獸。⑧見(xiàn):同“現”,指出現。⑨鴟(chī):鳥名,指鷂鷹。⑩痺(bēi):鳥名,類似鵪鶉。?(zhū):傳說中的一種鳥。

【譯文】南方第二列山系的第一座山叫柜山,西臨流黃酆氏國,向北可以望見諸山,向東可以望見長右山。英水發源于此山,然后向西南流入赤水,這片水域多產白玉和細粒丹沙。山上有一種野獸,身形像小豬,長著雞腳,叫聲像狗吠,名叫貍力,若在某地出現這種野獸,就預示著那個地方會大興土木。山上還有一種鳥,外形像鷂鷹,爪子卻像人手,聲音像痺鳴,它的名字叫,鳴叫聲就是它自己的名字,若在某地出現這種鳥,就預示著那里會有被放逐的才智之士。

【第二則】

東南四百五十里,曰長右之山,無草木,多水。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其音如吟,見則其郡縣大水。

【注釋】①禺(yù):長尾猿。②長右:獸名。③吟:呻吟。

【譯文】往東南方向四百五十里,有座山名叫長右山。山上不生長草木,但水資源豐富。山上有種野獸,樣子像獼猴,卻長著四只耳朵,它的名字叫長右,長右發出的叫聲像人在呻吟,若它在某地出現,就預示著該地將會發大水。

【第三則】

又東三百四十里,曰堯光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金。有獸焉,其狀如人而彘,穴居而冬蟄,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見則縣有大繇

【注釋】①堯光之山:即堯光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一作“克光之山”。②彘(zhì):豬。③鬣(liè):獸類頸上的毛。④猾褢(huái):一種形狀像人的怪獸。⑤斫(zhuó):砍,削。⑥繇(yáo):同“徭”,指勞役。

【譯文】再往東三百四十里,有座堯光山,這座山的南面蘊藏著豐富的玉石礦產,山的北面多產金屬。山上有一種野獸,身形像人,脖子上卻長著野豬一樣剛硬的鬣毛,住在洞穴里,冬天蟄伏不出,它的名字叫猾褢,叫聲好像砍木時的聲響,它在哪里出現,哪里就會有大規模的徭役。

【第四則】

又東三百五十里,曰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無草木,多蝮蟲。

【譯文】再往東三百五十里,有座羽山,山下有很多流水,山上經常下雨,卻不生長草木,山上到處都是反鼻蟲。

【第五則】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瞿父之山,無草木,多金玉。

【譯文】再往東三百七十里,有座山名叫瞿父山,山上寸草不生,但有豐富的金屬礦藏和玉石。

【第六則】

又東四百里,曰句余之山,無草木,多金玉。

【譯文】再往東四百里,有座山名叫句余山,山上沒有草木,多產黃金和玉石。

【第七則】

又東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區,東望諸。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苕水出于其陰,北流注于具區。其中多

【注釋】①具區:水名,即今浙江和江蘇兩省間的太湖。②苕(tiáo)水:即苕溪,在今浙江境內。③(cǐ)魚:即今太湖中的刀魚。

【譯文】再往東五百里,有座浮玉山。這座山向北可以眺望到太湖,向東可以眺望到諸水。山上有一種野獸,身形像虎,但長著一根牛尾,它的叫聲像狗吠,名字叫彘,是一種吃人的野獸。苕水從山的北麓發源,向北流去,最終流進太湖。苕水中有很多魚。

【第八則】

又東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壇,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出焉,而南流注于虖勺,其中多黃金。

【注釋】①壇:高臺,如祭祀堆砌之土壇。②(zhuō)水:水名。③虖勺(hū shuò):水名,古代人認為是南滹沱水。

【譯文】再往東五百里,有座山名叫成山。它的形狀像壘起來的四方形三層土壇,山上多產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則多產青雘。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后向南流入虖勺水,水中黃金儲量豐富。

【第九則】

又東五百里,曰會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勺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湨

【注釋】①會(kuài)稽之山:即會稽山,山名,在今浙江境內。②砆(fū)石:即武夫石,近似玉石。③勺水:水名,在會稽山中。④湨(jú):水名,可能是今甌江。

【譯文】再往東五百里,有座山叫會稽山,這座山四四方方,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盛產武夫石。勺水從這里發源,向南流入湨水。

【第十則】

又東五百里,曰夷山,無草木,多沙石,湨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列涂。

【譯文】再往東五百里,是夷山,夷山上沒有花草樹木,有很多沙石,湨水從這座山發源,向南流入列涂水。

【第十一則】

又東五百里,曰仆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無鳥獸,無水。

【譯文】再往東五百里,有座仆勾山,山上有很多金玉,山下有很多草木。沒有任何鳥獸,也沒有水。

【第十二則】

又東五百里,曰咸陰之山,無草木,無水。

【譯文】再往東五百里,有座咸陰山,這山上沒有任何草木,也沒有水。

【第十三則】

又東四百里,曰洵山,其陽多金,其陰多玉。有獸焉,其狀如羊而無口,不可殺也,其名曰。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閼之澤,其中多茈蠃

【注釋】(huàn):形狀像羊的怪獸。②閼(è):湖泊名。③茈蠃(zǐluó):紫色的螺。

【譯文】再往東四百里,有座洵山,這山的南邊盛產金屬礦物,北邊盛產玉石。山里還有一種野獸,外形像羊,但沒有嘴巴,不吃東西也能生活自如,它的名字叫。洵水就發源于此山,之后向南注入閼澤,洵水盛產紫色螺。

【第十四則】

又東四百里,曰虖勺之山,其上多梓,其下多荊。滂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海。

【注釋】①虖勺之山:即虖勺山,具體所指待考。②梓:梓樹,一種落葉喬木。③枏(nán):楠木,常綠喬木,是一種貴重的建筑材料。④荊:牡荊。⑤杞:指枸(ɡǒu)杞。⑥滂:水流名稱。

【譯文】再往東四百里,是虖勺山,山上有許多梓樹、楠樹,山下長滿牡荊、枸杞等灌木。滂水從這里發源,然后往東流,最后流入大海。

【第十五則】

又東五百里,曰區吳之山,無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譯文】再往東五百里,是區吳山,山上長年不生長草木,有很多沙石。鹿水從這里發源,向南流入滂水。

【第十六則】

又東五百里,曰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

【注釋】①鹿吳之山:即鹿吳山,具體所指待考。②澤更之水:即澤更水,水名,具體所指待考。③蠱雕:一種兇惡的鳥,也就是鷹。

【譯文】再往東五百里,有座鹿吳山,山上雖然不生長草木,但蘊藏著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澤更水從這座山發源,向南流入滂水。水里有種野獸,名叫蠱雕,它身形像雕,卻頭上長角,叫聲像嬰兒在哭,吃人。

【第十七則】

東五百里,曰漆吳之山,無草木,多博石,無玉。處于海,東望丘山,其光載出載入,是惟日次

【注釋】①漆吳之山:即漆吳山,山名。②博石:用于博戲(古代的一種棋戲)的石頭(棋子)。③載出載入:時隱時現的意思。④次:旅途中停留。

【譯文】向東五百里,有座山名叫漆吳山,山上不生長草木,盛產可以用作棋子的博石,但不產玉石。漆吳山靠近大海,向東遠望,是連綿起伏的丘山,山上的光忽明忽暗,那是太陽停歇之處。

【第十八則】

凡南次二山之首,自柜山至于漆吳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狀皆龍身而鳥首。其祠:毛用一璧瘞,糈用稌。

【譯文】南方第二列山系,從柜山到漆吳山,一共有十七座山,綿延七千二百里。這里山神的外形都是龍身鳥頭。人們祭祀山神時的禮儀如下:將祭祀用的牲畜與玉器一起葬于地下,祭祀用的精米是稻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城县| 驻马店市| 马尔康县| 黄平县| 句容市| 江川县| 通化县| 荥经县| 手机| 永春县| 永善县| 修文县| 保亭| 乌什县| 鹿泉市| 天台县| 太仓市| 枣庄市| 万安县| 吉安县| 区。| 丘北县| 金溪县| 宁武县| 汉川市| 海阳市| 陕西省| 当涂县| 房产| 嵊泗县| 库尔勒市| 漳州市| 万安县| 白河县| 禹城市| 元谋县| 内黄县| 鲁甸县| 沧源| 乌拉特中旗| 浦东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