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山海經
  • (漢)劉向 劉歆編 鄭志玲譯注
  • 2642字
  • 2023-02-28 16:00:54

南次三經

【第一則】

南次三山之首,曰天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

【譯文】南方第三列山系的第一座山叫天虞山,山下有很多水,人不好上去。

【第二則】

東五百里,曰禱過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有鳥焉,其狀如,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鳴自號也。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

【注釋】①禱過之山:即禱過山,山名。②兕(sì):亦似水牛,青色一角,大的重三千斤。③(jiāo):鳥名,樣子比野鴨子小一些,腳靠近尾巴。④瞿如:傳說中的一種鳥。⑤泿(yín):古水名。上游即今廣西東北部的洛清江。⑥蛟:傳說中龍的一個種類。⑦腫:腫疾。⑧已:治愈。⑨痔:痔瘡。

【譯文】往東五百里,有座山叫禱過山,山上盛產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有很多犀牛、兕和大象。山上有一種鳥,身形像,但頭是白色的,長著三只腳,臉像人,這種鳥名叫瞿如,之所以取這個名,是因為它的叫聲就是自己的名字。泿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后向南流去,最終流入大海。泿水中有虎蛟,它的身形像魚,卻拖著蛇一樣的尾巴,它的叫聲像鴛鴦,人如果吃了它的肉,就不會得癰腫疾,而且還可以醫治痔瘡。

【第三則】

又東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注釋】①渤海:海岸曲折崎嶇的海,非今日之渤海。②文:同“紋”,指花紋。③鳳皇:即鳳凰,傳說中的百鳥之王,羽毛美麗,雄的叫鳳,雌的叫凰。④膺:胸。

【譯文】再往東五百里,有座山叫丹穴山。山上盛產金屬礦物和玉石。丹水從這里發源,然后向南流入渤海。山上有一種鳥,外形像雞,全身上下都是五彩羽毛。這種鳥名叫鳳凰,它頭部的花紋像“德”字,翅膀上的花紋像“順”字,背部的花紋像“義”字,胸部的花紋像“仁”字,腹部的花紋像“信”字。這種鳥飲食自然界的精華,經常自歌自舞,無憂無慮,它一出現,天下就會太平。

【第四則】

又東五百里,曰發爽之山,無草木,多水,多白猿。汎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

【譯文】再往東五百里,有座發爽山,山上寸草不生,到處都是水,還有很多白猿。汎水從這里發源,然后向南流入渤海。

【第五則】

又東四百里,至于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遺,多怪鳥,凱風自是出。

【注釋】①旄(máo)山:山名。②育遺:“遺”或作“隧”,山谷名。③凱風:南風,意思是柔和的風。

【譯文】再往東四百里,就到了旄山的尾端,旄山的南面有個山谷,人稱育遺谷,谷中有許多奇怪的鳥,柔和的南風就是從這里吹出來的。

【第六則】

又東四百里,至于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無水,其下多蝮蟲。

【譯文】再往東四百里,就是非山的頭部,山上盛產金屬礦物和玉石,就是沒有水。山下有好多反鼻蟲。

【第七則】

又東五百里,曰陽夾之山,無草木,多水。

【譯文】再向東五百里,有座陽夾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有很多水。

【第八則】

又東五百里,曰灌湘之山,上多木,無草。多怪鳥,無獸。

【譯文】再向東五百里,有座灌湘山,山上樹木繁多,但沒有草。山中有許多奇怪的鳥,卻沒有野獸。

【第九則】

又東五百里,曰雞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其狀如鮒而彘毛,其音如豚,見則天下大旱。

【注釋】①雞山:山名。②丹雘(huò):紅色的可作顏料的礦物。③黑水:水名。④(tuán)魚:傳說中的一種怪魚。⑤鮒(fù):鯽魚。⑥彘(zhì):豬。⑦豚(tún):小豬。

【譯文】再向東五百里,是雞山,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藏,山下盛產一種叫丹雘的紅色顏料。黑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后向南流入大海。黑水中有一種魚,名叫魚,這種魚像鯽魚,卻長著一身豬毛,發出的叫聲如同小豬叫,如果出現了這種魚,那天下就要發生嚴重的旱災。

【第十則】

又東四百里,曰令丘之山,無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條風自是出。有鳥焉,其狀如梟,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颙,其鳴自號也,見則天下大旱。

【注釋】①條風:東北風。②梟:貓頭鷹一類的鳥。

【譯文】再向東四百里,是令丘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有很多野火。山的南邊有一道峽谷,叫作中谷,東北風就是從這里吹出來的。山中有一種禽鳥,外形像貓頭鷹,卻長著一張人臉和四只眼睛,而且有耳朵,名叫颙,發出的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它一出現天下就會大旱。

【第十一則】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侖者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有木焉,其狀如榖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飴,食者不饑,可以釋勞,其名曰白,可以血玉

【注釋】①汗:汁。②飴(yí):用麥芽制成的糖漿。③釋勞:忘記煩惱。④白(gāo):一種樹。⑤血:作動詞,染的意思,就是染上色彩。

【譯文】再往東三百七十里,是侖者山,山上蘊藏著豐富的金礦和玉石,山下盛產青雘。山上有一種樹木,形狀很像構木,但紋理是紅色的,這種樹能流出一種液體,有點像漆,味道卻是甜的,像糖漿,吃了便不再感到饑餓,還可以使人忘記煩惱,這種汁液叫白,可以用它來染紅玉石。

【第十二則】

又東五百八十里,曰禺稾之山,多怪獸,多大蛇。

【注釋】①禺稾(ɡǎo):山名。

【譯文】再往東五百八十里,有座禺稾山,山上有許多怪獸和大蛇。

【第十三則】

又東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輒入,夏乃出,冬則閉。佐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海,有鳳皇、鹓雛

【注釋】①輒(zhé):就。②鹓(yuān)雛:傳說中是和鳳凰、鸞鳥一類的鳥。

【譯文】再向東五百八十里,有座南禺山,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藏和玉石,山下多水。山中有洞穴,水在春天時流入洞穴,夏天時便流出洞穴,冬天則閉塞不通。佐水從這座山發源,向東南流入大海,佐水經過之處有鳳凰和鹓雛。

【第十四則】

凡南次三山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龍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糈用稌。

【譯文】南方第三列山系,從天虞山到南禺山,共有十四座山,連綿六千五百三十里。這些山的山神都是龍的身子、人的臉面。人們供奉山神時,全部都是用一條白色的狗作為祭品,供奉山神用的精米是稻米。

【第十五則】

南經之山志,大小凡四十山,萬六千三百八十里。

【注釋】①右:古籍通常采用豎排格式,且從右至左排列,故這里的“右”相當于我們現在所說的“以上”“上述”等。②志:記載文字的意思。

【譯文】以上是《南山經》中的山,大大小小加起來總共四十座,總長達一萬六千三百八十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田区| 登封市| 吉林省| 顺义区| 开化县| 全椒县| 敦化市| 溆浦县| 聊城市| 沾化县| 广东省| 东平县| 乌兰浩特市| 祁东县| 韶关市| 阜南县| 平山县| 湛江市| 平定县| 额敏县| 秭归县| 开平市| 香港| 东光县| 格尔木市| 汉中市| 高安市| 静海县| 鹤峰县| 基隆市| 维西| 湘乡市| 天水市| 巢湖市| 岱山县| 东山县| 镇赉县| 高唐县| 瑞丽市| 托克托县| 德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