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奧口述史(套裝共9本)
- 廖梅總主編
- 1800字
- 2023-02-23 16:56:55
本卷主編的話
巴勝超 杜凌
一
本卷收錄了十五位特奧體育教練訪談,以姓氏拼音首字母為序。他們大多接觸特奧運動多年,有訓練特奧運動員的實際經驗,比較熟悉中國特奧運動在基層的發展情況。
國際特奧會東亞區直接聯系了十一位教練,并通過特殊教育學校校長、老師聯絡了其他四位教練。其中一位教練因休產假不便訪談,推薦了來自上海靜安區南陽學校的另一位教練接受訪談。本卷訪談的教練們任教于中國各地的13所特殊教育學校,長期與智力障礙孩子一起學習、活動。他們開發有運動潛能的特殊孩子成長為特奧運動員,指導、陪伴學生們訓練各種體育項目,例如: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棒壘球、軟式壘球、旱地冰球、地板曲棍球、滾球、鉛球、輪滑、速度滑冰、花樣滑冰、游泳、跳高、跳遠、跑步、體操、陽光韻律操等,帶領學生們到世界各地參加比賽。教練們像紐帶一樣,一頭系著一個個特殊的家庭,一頭系著特奧運動會。教練的付出和孩子們的努力給許多家庭帶來希望與感動,幫助家庭更好地融入社會,提升生活質量。
本卷訪談以教練的生命史為線索,分為五個部分:個人情況、學習成長、家庭生活、工作和特殊教育。在訪談實際操作中,訪談員遵循訪談提綱所列的125個問題,對受訪的教練進行訪談。我們要求訪談員在受訪人講述過往年代的回憶和感觸時,無論是學習、工作、生活的部分都要注重傾聽,不要隨意打斷受訪人,并根據受訪人的講述內容,適時補充相關問題。
本卷所呈現的口述史文本,雖基于同一份訪談提綱,但每個特奧教練的口述訪談內容各具特色。在口述史的采錄過程中,因為訪談者性別、年齡、職業、個性、地域等主客觀因素的差異,受訪教練在人生閱歷、職業經歷、語言表達方面也各具特色,最終的口述史文本,呈現出豐富多樣的生命狀態。
二
從訪談文本可以看出,每個教練進入特殊教育事業的機緣不盡相同,但家庭教育、社會需求和個人選擇,是基本的促動因素。熱愛、擅長某項體育運動,并盡其所能積極訓練隊員,是大多數教練進入特奧運動,成為特奧教練的基本前提。
教練們在職業生涯的最初階段,即使在學習期間已經接觸過特殊教育的教師,真正面對特殊孩子時,都會面臨手慌腳亂、不知所措的局面,都有一個不斷適應和調整的過程。多數教練在剛開始工作時,都有教學、訓練的師父,老教師帶新徒弟,是特奧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職業交接特征。
特殊學校的教練,在日常學習、訓練和特奧比賽中,不僅是教練、老師,更是特殊孩子的家人、朋友。教練們除了要完成教學訓練,還要幫助孩子們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睡等諸多事務,這是他們與其他普通教師群體的重要區別。相對而言,特殊學校的教師,需要比普通教師有更多的愛心、耐心、責任心。他們既要有教孩子文化知識的技能,還要有照顧孩子生活的愛心,才能完成基本的教學計劃。從教練們的講述中,可以感覺到,特殊教育學校也面臨教師流動的問題。
因為學校的運作、硬件、師資、課程體系各有差異,東南西北、各個地方、各所學校的特奧教練,均能根據所在區域、學校的體育傳統和師資力量,開發出適合高、中、低不同能力學生的運動項目和訓練方法,特奧運動項目也各具特色。目前,特殊教育呈現向學前康復訓練和職業高中教育延伸的特點,在特奧運動、特殊教育的普及和發展上,也存在南方與北方、東部與西部的差異、差距。
近年來,教練們都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走進特殊學校的學生,障礙程度越來越重,能力也越來越低。究其原因,一方面說明特殊家庭的家長更加理性,大多愿意將孩子送到特殊學校,在群體生活和特奧運動中,培養孩子們的自立能力,尋找生命綻放的機會。另一方面,普通學校對輕度孩子的接納程度也在增強,大多數輕度孩子,在普通學校與正常的孩子共同學習生活。
低能力的孩子越來越多,雖然給特奧教練的訓練帶來了更大挑戰,諸如比賽成績沒有前幾年好了,特別是集體配合的比賽項目,成績很難得到突破。但這是好事,說明社會對特殊孩子的接納度,在逐漸開放,融合運動項目的普遍推廣,就是社會接納度提升的最好證明。受訪的教練們,也大多會將自己的孩子帶到特殊教育學校,讓孩子們一起玩耍,相互認識。
從特奧運動的訓練、比賽、獲獎等口述訪談中,可以看出,教練們是特奧運動和智障孩子、家長聯結的紐帶,孩子們通過在特殊學校的學習,通過教練的訓練,能夠獲得參與社會活動的基本能力。
感謝每一位受訪的特奧教練、受訪人,感謝每一位訪談員、整理者、撰稿者,這些講述、采錄、整理、書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不一樣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