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仗劍登基
- 大明1644:我叫朱慈烺
- 日月東出
- 2010字
- 2023-03-27 18:30:00
南京城北,燕子磯,戰船之上。
回城之后,史可法親自帶著南京錦衣衛的大漢將軍,把假太子和鴻臚寺少卿高夢箕的家奴穆虎給帶到了船上,隨行的還有黃得功和錢謙益。
至于高夢箕本人,朱慈烺特意關照過,說這件事和他并沒有關系,而是假冒太子的家伙膽大包天之舉。
此刻,那名假扮太子的少年匍匐跪地,在一眾如狼似虎的錦衣衛和武將環繞下,嚇得瑟瑟發抖。
“來啊,抬起頭來讓本宮看看。”
朱慈烺沉聲道,見假太子不敢抬頭,便對曹化淳微微頜首道:“曹伴伴,你去幫幫他。”
曹化淳幫忙的方式非常直接,他示意一名錦衣衛將繡春刀抽出一半,發出不詳的金鐵交鳴聲,效果也立竿見影,假太子立刻仰起頭面,嘴里不住告饒。
“天爺爺!我錯了!我錯了!我再也不敢了!”
“小子就是一時鬼迷心竅想混一頓飽飯吃,再無他意啊!”
朱慈烺冷眼看著不住磕頭的假太子,沉吟片刻道:“王之明,你可知罪?”
前世的他熟讀史書,對南明三大案中的北來太子案十分熟悉,此時直接叫出假太子的名諱,敲山震虎!
三個字一出口,氣氛抖變。
王之明被驚得魂飛魄散,我就是市井混混,太子是怎么知道我名字的?
而作為假太子案的始作俑者,錢謙益嚇得幾乎坐在地上,連名字都知道,難道太子的情報網,已經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嗎?
老夫身邊的東林黨人,還能信任嗎?
“拖下去吧,著實打!”
見目的已經達到,朱慈烺向李若璉遞個眼色,命令把王之明拖下去,同時也宣判了假太子的死刑。
對錦衣衛來說,所謂“著實打”,便是只要口供,不論死活的意思。
大明開國二百七十六年,能從這三個字下面撐過來的人,一只手就數得過來。
穆虎也被嚇得面無人色,不知所措。
正當他以為自己也將踏上與王之明同樣命運的時候,卻見朱慈烺將曹化淳喚到跟前交待了幾句。
曹化淳聽完,直起身子來道:“假太子一案雖非穆虎本意,但后事皆因其而起,著沒入京營軍中為奴,不得赦免,此事就此終了。”
“呼···”
南京方面的官員紛紛松了一口氣,其中數錢謙益的呼氣聲最大。
無論如何,這一關算是過了。
王之明落到錦衣衛手里不好下手,那么下一步,便是殺掉穆虎和高夢箕滅口,徹底了結這件事情。
他低著頭暗自慶幸,卻不知道帥椅之上的朱慈烺,正用玩味戲謔的眼神看向他。
···
假太子一事終了,至少是表面上終了后,由史可法牽頭,討論今天真正的議題:登基。
史可法拱手行禮道:“殿下,老臣會同禮部諸監,理定了殿下登基的一干儀式和流程,請殿下過目。”
按照史可法等人的意思,北都淪陷,人心惶惶,登基儀式必須大操大辦,提振人心。
但作為一個現代人,朱慈烺可不這么想,提振人心,需要的不是多么盛大的儀式,而是同甘共苦,發憤圖強的決心。
他下令道:“登基儀式一概從簡,那些亂七八糟的物事統統不置辦,與其把錢花在這些面子工程上,不如多募些兵,多買點糧食。”
史可法爭辯道:“殿下,按照祖制,新君登基當在奉天殿,可紫禁城年久失修,奉天殿墻皮都掉了,確實不堪一用。”
朱慈烺擺擺手道:“不妨事!本兵大人只用派人將奉天殿打掃一番即可,就這么定了!”
見朱慈烺態度如此強硬,史可法只好點頭應允。
他從袖子里抽出一份錦書來道:“太子殿下,老臣會同禮部,擬定了三個年號,分別是···”
不用新的年號,仍然沿用崇禎。
朱慈烺語不驚人死不休,坐在上手一字一頓地補充道:“什么時候光復北都,將建奴徹底趕出關外,什么時候再考慮新的年號!”
所有人都明白了太子的意思,更體會到他的決心。
······
送走了史可法,朱慈烺單獨召黃得功覲見。
在朱慈烺眼中,黃得功不可避免地帶有一些這個時代封建將領身上的毛病,但難以掩蓋他身上的忠勇。
“末將黃得功,參見殿下!”
身著山文甲的黃得功自門外走入,推金山倒玉柱行了大禮。
“黃總鎮乃是國之柱石,快快請起!”朱慈烺親自上前將黃得功扶起來。
雖說麾下有數萬關寧軍,但黃得功勇猛過人,部下戰斗力也很強,必須爭取過來。
二人客套幾句,朱慈烺便將話題引到了兵權一事上:“黃總鎮,本宮聽說你部受鳳陽巡撫馬士英節制,糧餉可還跟得上?”
黃得功是何等聰明的人,立刻便聽懂了朱慈烺話中的意思,當下倒頭便拜:“太子殿下,末將之前聽那馬士英聒噪,乃是因為北都陷落,南京群龍無首,不得已而為之。”
“如今太子南下主持大局,末將沒二話,太子殿下讓我打誰,我就打誰!”
“好!”朱慈烺將黃得功扶起道:“登基后,本宮會找個合適的由頭,封你為伯爵,還望你好好為皇明效力啊!”
“末將萬死不辭!”
···
三天后,在一切從簡的要求之下,朱慈烺祭拜太祖孝陵后,在南京紫禁城奉天殿舉辦了簡單而熱烈的登基儀式。
這場登基儀式很特殊,除必要的禮儀流程之外,其他時間都是朱慈烺在講話。
講話的中心思想很簡單,那就是以自己為領導核心,厲兵秣馬,打回北方去!
數萬關寧軍和黃得功率領的部隊列隊大殿廣場上,山呼萬歲!
聲音驚天動地!
朱慈烺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自廣場上扶搖而上,望向天空中糾纏翻滾的陰云,正如自己一個多月前逃出北京的那天一樣。
突然,陰云被一陣狂風刮散,萬丈金光自云層縫隙中躍出,像是無數金色的利劍。
那是大明復興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