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吳三桂反
- 大明1644:我叫朱慈烺
- 日月東出
- 2160字
- 2023-03-10 18:32:58
山海關,吳三桂行轅。
“平西伯,哦不對不對,你看我這嘴!得改口叫平西王了,兄弟我得恭喜你呀!打今兒起,你就是大順的肱骨重臣,擎天之柱了!”
關寧軍悍將分列兩旁,被他們圍在中間的唐通滿臉堆笑,點頭彎腰活像是一條哈巴狗。
上次招降吳三桂不成,還差點被砍了祭旗,千鈞一發之際夏國相出手相救,告訴唐通想要關寧軍投入順軍麾下,必須給吳三桂封王,令他率關寧軍世鎮山海關。
回北京的路上,唐通煩得只想用腦袋撞墻,拿屁股想都知道,大順軍威正盛,絕不可能答應吳三桂的條件,最后必然是兵戎相見。
自己招降不成,吃掛落是鐵定的事兒。
可沒想到進了李自成行在,剛把這事兒一說,李自成便痛痛快快地答應了,還又給他撥了五十萬兩白銀和三百萬斤糧食,讓他趕緊再去招降。
“定西伯呀!我吳三桂能有今天,多虧了你啊!要不說呢,還是當年一起打流寇和建奴的老兄弟知心!”
“上次是哥哥我唐突了,老弟你千萬不要在意,哥哥給你賠禮了!”
“平西王哪里的話!對了,圣上差我帶來白銀數十萬輛,糧食數百萬斤用以犒軍,還請平西王盡速南下,圣上盼平西王如枯苗盼雨一般啊!”
“那是自然!”吳三桂大手一揮:“來啊,傳我將令!”
“眾營埋鍋造飯,飽食一頓,明日入關進京!”
說罷,吳三桂又命伙房送來雞鴨魚肉,搬出幾壇好酒,與唐通推杯換盞起來,一時間賓主盡歡,數天前的不愉快似乎被所有人故意拋之腦后。
······
第二天一早,唐通所部一萬余人接管了山海關防務,五萬余關寧軍依次拔營而起,浩浩蕩蕩地入關向北京方向而去。
吳三桂狡詐多疑,特分成前中后三隊,前隊一萬人由悍將王屏藩率領前出探路,自己親率中軍精銳兩萬五千人居中策應,后隊一萬五千人由謀將夏國相率領壓陣。
為防不測,吳三桂命令三隊人馬拉開距離,彼此相隔三十里,還特意放慢了行軍速度,因此當王屏藩部離北京只有不到六十里路的時候,夏國相部才剛剛準備拔營入關。
北直隸玉田縣,烈日當空,黃土漫天。
一處民房之中,吳三桂頂盔摜甲坐在炕上,連著喝了兩大碗水,一抹嘴唇說道:“他媽拉個巴子的,今兒這天氣邪門了,咋這么熱!你倆使勁兒!”
身后兩名手持蒲扇,正奮力扇風的親兵齊齊應了一聲,手上的動作又加快許多。
吳三桂將盔甲拉開一些以便散熱,他熱得要命卻不敢脫,不然剛剛出了一身透汗,被華北平原四月初的冷風一吹,非得卸甲風不可,搞不好就要命。
“大帥!大帥!”門外傳來焦急的呼喊聲。
話音未落,房門便被人推開,一名軍卒冒冒失失地闖了進來,氣喘吁吁道:“大···大帥···”
吳三桂勃然大怒。遼東吳氏治軍極嚴,此種忤逆犯上行為罪不可恕,他大吼一聲:“魯莽失儀,觸犯軍法,給我拖下去砍了!”
“少爺!少爺啊!”一名須發皆白的老者自軍卒身后閃了進來,跌跌撞撞地便跪在了吳三桂面前:“少爺啊,千萬不要回北京,那里不是家!”
“王伯?”吳三桂稍一打量便反應過來,趕忙上前攙扶:“王伯,怎么回事?你怎么來了?”
王伯是吳襄的親兵,年輕時候便跟著吳襄南征北戰,后來受傷殘疾無法打仗,便讓他做了吳府的管家。
吳三桂小的時候,幾乎是在王伯懷里長大的,說一句親如父子也不為過。
拷餉的時候王伯也被一并帶去,為了保護吳襄結結實實挨了一頓打,此刻尚且鼻青臉腫。
他從地上爬起來,將被追贓拷餉的經過大致說了一遍,同時告訴吳三桂,他的小妾陳圓圓被順軍大將劉宗敏霸占,當晚就帶入營中,此刻怕是已經被折騰得不成樣子了。
“少爺,府上里里外外都被搶了個干凈,老爺派我向少爺報信,讓少爺千萬不要回北京。我這把老骨頭一路要飯才逃到這里,幸虧不辱使命,嗚嗚嗚···”
說著,王伯居然哭了起來,連日來的打擊實在讓他承受不住了。
吳三桂大罵一聲,將手中的水碗一把砸碎在地上:“他媽了個巴子的,你李自成背信棄義,出爾反爾,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間,如連一家都不能保全,談何保全天下乎!”
“傳我將令!命令王屏藩部迅速向我部靠攏,全軍轉向,攻擊山海關!”
數萬人的關寧軍調轉馬頭,向著山海關方向壓了過去。
······
與此同時,數里外的一處荒村之中。
大順左營制將軍劉芳亮率所部精銳隱藏其中,他身負李自成的密令:利用唐通誘使吳三桂入關,半路伏擊,徹底解決吳三桂部的威脅!
但不久前,飛騎探馬來報,吳三桂部突然轉向,急向關外方向而去,本已接近北京的王屏藩部也在轉向,看樣子也要回關外!
劉芳亮略一思忖,犯了難,關寧軍戰斗力很強,為了盡可能降低損失,才準備以伏擊的方式消滅吳三桂。
但此時關寧軍似乎有所察覺,平原之上野戰,自己雖然有信心穩壓吳三桂一頭,但損失必然會很大,關外建奴洞若觀火,隨時可能南下,必須盡可能保存有生力量。
沉吟片刻,他下達了命令:“全軍拔營,銜枚疾進,尾隨吳三桂部。派飛騎向闖王報信,請求支援!”
······
山海關,烽煙四起,尸橫遍地。
吳三桂率關寧鐵騎強行軍九十里趕回山海關下,與夏國相合兵一處,立刻對山海關發動了進攻。
鎮守山海關的唐通本就是個廢物,一輩子沒什么亮眼的戰績,此時麾下的兵卒大部分也是疏于訓練的廢柴,戰斗力和關寧軍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只一個沖鋒,唐通所部兵馬便全線潰敗,他自己差點被關寧鐵騎的三眼銃敲碎了腦袋,幸好在忠心衛士的保護下才逃了出來,收攏殘部,暫屯于山海關東側的一片石,并且派出飛騎前往北京,向李自成求援。
山海關外二百里,多爾袞率領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傾巢出動,拖著各式各樣的軍械跋涉而行。
一場決定中國命運的大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