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化裝偵查
- 大明1644:我叫朱慈烺
- 日月東出
- 2664字
- 2023-02-28 12:00:00
“我說黃狗兒,你放松點,我們是去做生意的,又不是去上刑場的。”
“你現(xiàn)在這樣,瞎子都能看出你緊張,萬一壞了大事,你那倆表弟可就要成臊子了?!?
“放松,放松,對,對,深呼吸?!?
朱慈烺將右手放在胸前,示意黃狗兒跟自己一起做深呼吸,總算是幫助他平靜下來。
“噯!這才對嘛!來,把貨擔挑上,咱們走”。
“好···好的軍爺。”粗布青衣的黃狗兒挑起貨擔,唯唯諾諾地說到。
“嗯?你叫我什么?!”朱慈烺眼睛一瞪。
“東家!東家!您是我東家!”黃狗兒立刻反應過來。
“哎!這才對嘛,記住了,我是你東家,叫王勝,這是你兩個表弟,你們?nèi)齻€都是我的伙計?!?
“咱們是從保定府來的,到邊關販賣鐵器雜物,收購皮貨。”
身穿緋色立領絹服,頭戴金錢網(wǎng)巾的朱慈烺指著李若璉和李邦華二人,給黃狗兒復習功課。
為了詳細了解黑市的情況,朱慈烺決定化裝偵查,扮作來做生意的商人,里里外外探查個明白。
身上的衣服是從黃狗兒的貨物中挑選的,前胸用金線繡著一朵飄逸的牡丹,看起來十分羞恥。
可據(jù)黃狗兒說,蒙古人就喜歡這種衣服,可能是套馬的漢子平日里粗放慣了,偶爾也需要秀氣一把,以此作為生活中的調(diào)劑。
李若璉和李邦華二人均一身粗布黑衣,是從黃狗兒兩個表弟身上剝下來的,二人挑著分量不輕的貨擔,頗有些吃力。
“記住了,記住了,東家?!秉S狗兒連連點頭,摸了摸褡褳里的銀錁子,指尖傳來的冰涼觸感將心中的恐懼壓下去大半。
出發(fā)前朱慈烺塞給他五兩銀子,這可是一筆相當豐厚的收入,只要自己聽話,回去后還有五兩,足夠他半年的開銷了。
朝廷財政崩潰,官道年久失修,都是人踩馬走形成的坑洼。
四人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到市場附近,黃狗兒放下扁擔,竄上路邊的半截殘碑張望了一會,一抬手道:“那兒有個好位置,東家,請隨我來”。
雖說整個北中國已經(jīng)打成了一鍋粥,北京城破連皇帝都死了,但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場,這是古今中外顛撲不破的真理。
離得遠不覺得,走近了才發(fā)覺這處市場實在是熱鬧得可以,說是摩肩接踵也不為過。
四人挑著貨擔,分開人流來到一處空地上,黃狗兒在地上鋪開幾塊粗布將貨物平放其上,亮開嗓門吆喝起來,聲音又脆又亮:
“走過路過的老少爺們兒,瞧一瞧看一看了哎!鐵鍋鐵鏟,男衣女帽,稚童玩具應有盡有了啊”!
“王八蛋老板欠錢跑路,我和幾個兄弟無奈拿賣貨抵工錢,價格公道,童叟無欺”!
他這幾嗓子確實有用,半袋煙的功夫,小攤前已經(jīng)圍攏過來不少顧客,大部分都是膚色黝黑的蒙古人。
黃狗兒的東西確實質(zhì)優(yōu)價廉,小物件很快就賣了個干干凈凈,只剩一些鐵鍋之類的大件暫時還沒找到買家,但顯然也只是時間問題。
三袋煙功夫,這個小貨攤居然掙了二十多兩銀子,足夠一個小家庭一年的開銷了。
明末,世界各國在跨國貿(mào)易和國內(nèi)貿(mào)易中都普遍采用白銀作為一般等價物進行結算,白銀是事實上的世界貨幣,蒙古人也愛用。
朱慈烺有言在先,掙的錢都算黃狗兒的,后者此時高興得眉開眼笑,全然忘了自己兩個表弟還在明軍手里。
眼看著貨賣得差不多了,朱慈烺示意李邦華看著黃狗兒,然后沖著李若璉使了個眼色,后者會意,不動聲色地跟著朱慈烺朝市場內(nèi)走去,準備探查一番。
此時動身火候剛好,如果剛一來貨都不賣就急著往外跑,有心人稍一注意就會發(fā)現(xiàn)不對。
二人一邊看似隨意地在各個貨攤之間流連,一邊留心觀察四處的動靜。
四處看了一會兒,朱慈烺不禁咋舌于這個時代商品經(jīng)濟之發(fā)達。
前世只在書本上看過明末資本主義萌芽的內(nèi)容,但身臨其境才切實感受到,在浮于社會表面的深重苦難之下,其實蘊藏著巨大的機會。
此處是戰(zhàn)亂地區(qū),百姓自發(fā)形成的黑市都已如此繁華,如果天下太平再加以適當?shù)恼咭龑?,以明帝國的疆域、物產(chǎn)和財力,成為世界帝國將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這個時間并不會太長,樂觀估計的話30年足矣。
但同時,他也發(fā)現(xiàn)了兩個非常不妙的問題:
這其一,此處漢人商賈所售貨物,除了與衣食住行相關的各類用品之外,有相當一部分居然是軍械。
皮甲、腰刀之類的東西直接擺在明面上賣,盔甲弓弩也不罕見,膽大的攤主會直接拉開貨擔讓顧客看,朱慈烺甚至看到了兩套遼東軍用的棉甲,這東西價值不菲,對槍彈和弓箭的防御力甚至超過同時代的板甲。
不用問,肯定是衛(wèi)所軍、甚至是募兵私下變賣的,這說明在財政崩潰的大背景下,大明的軍制已然爛透了,南方的絕大部分軍隊也指望不上,唯有重新編練新軍一條路可以走。
其二,市場上公然存在人口買賣,不但有漢人,更有蒙古人、色目人,都是些活下下去的苦命百姓,不得已賣身為奴。
在已經(jīng)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的明末重開奴隸制的倒車,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官僚地主階級嚴重阻礙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必須徹底消滅這一階級,大明朝才有未來。
“走吧,我們?nèi)ッ晒湃四抢锟纯?。?
朱慈烺揮揮手示意李若璉跟上,后者非常緊張,緊握藏在衣內(nèi)的短刀,手心里不斷冒汗。
“別緊張,這里既然能形成市場,基本的秩序還是有的,把刀收起來”。
不知道為什么,也許是朱慈烺的鎮(zhèn)靜感染了他,李若璉的情緒緩和了不少,他松開刀柄,亦步亦趨地跟在朱慈烺身后穿過長城,來到市場的另一半。
這里是蒙古商人的底盤,賣的主要是干肉、皮貨等物件,間或有一些制作精美的工藝品。
朱慈烺環(huán)視一圈,忽然眼睛一亮。東邊似乎是一片馬市,許多蒙古人牽著牛、馬、羊等大牲口等待買主。
連日行軍作戰(zhàn),馬力損耗很大,隊伍里不少馬都生了病,氣力大衰。別說是作戰(zhàn)沖鋒了,就是長途行軍都很困難,朱慈烺最近一直在為這件事苦惱。
如果能在這里補充一些精壯戰(zhàn)馬和健康母馬就好了,戰(zhàn)馬可以上陣沖鋒,母馬可以作為馱馬,減輕現(xiàn)有戰(zhàn)馬的負擔,必要的時候馬奶還可以充饑,當年成吉思汗的騎兵就這么干,幾乎打下了整個歐亞大陸。
二人緩步來到馬市,連著看了幾匹馬,牙口倒是還可以,但都是沒閹的小公馬,服從性太差,并不符合當下的需求。
“誒!大商老爺是要買馬嗎?”
一個面皮白凈的吊梢眼男子從旁邊湊了上來,他已經(jīng)觀察朱慈烺二人半天了,看穿著打扮應該是少東家?guī)е鴤€伙計,想來此處買馬。
按照他的經(jīng)驗,這種少年客商多半是家里有幾個錢,不學無術又急于證明自己的生意天賦,焦躁冒進,算是最好糊弄的一種雇主。
可他哪里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怎么可能逃過朱慈烺二人的目光,特別是李若璉這個特務頭子,早已經(jīng)注意他半天了。
因此他剛一搭話,朱慈烺便故作欣喜地說道:“對啊!我們想買些馬,沒看到合適的,難道尊駕有門路”?
吊梢眼拱了拱手:“小子姓張名寒,靠在草原上做牙儈討個生計,門路不敢說,但買馬這事兒,小子說第二,此處怕是沒人敢稱第一”。
“敢問大商少爺準備要多少匹馬”?
朱慈烺故作為難道:“本次出門帶的銀兩不多,最多要個三十匹吧”。
張寒頓時眼睛一亮:“哎唷,這是個大買賣,您這邊來,咱邊喝茶邊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