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物本能
- (美)羅伯特·薩波斯基
- 567字
- 2023-02-27 18:11:18
譯者序 萬物有靈
尹燁
華大集團CEO
從生物性上講,人首先是一種動物,少不了時時受到基因本能,即“獸性”的束縛。
而人類之所以慢慢脫離了“獸性”,建立了文明,恰恰在于我們學會了思考—無論是狂妄自大還是認真反思。
本書帶給我的第一個印象,就是作者“離經叛道”的遣詞用句。本書英文書名MonkeyLuv,直譯過來就是“猴子之愛”(書中的第15章)。當然他書中出現最多的猴子是狒狒,而“Luv”則是“Love”的流行簡寫。這種不走平常路的行文風格,讓我和夏志在翻譯這個作品的時候,經常會為一個詞琢磨半天,也會為一句突如其來的無論是關于典故還是關于物種的“天外飛仙”而感到莫名其妙。
本書帶給我的第二個印象,就是作者才華橫溢。從全書18章的選題、內容和分析角度來看,不得不承認作者是通才。作者不僅是一名杰出的腦科學研究者,而且對包括基因組學在內的生命科學多個領域都有涉獵。作者貫穿始終的對人類自嘲的開放性思維,為書中的案例剖析增色不少。
正如我們會用大貓(Big Cat)來描述虎豹獅等野獸,作者在書中說的最多的猴子是狒狒,這同樣是我最喜歡的靈長類動物,我的博士論文就是關于狒狒和山魈的基因組研究。當《猴子之愛》這一章中提到母狒狒在成功挑逗公狒狒打斗之際,會去偷偷“安慰”曾經暗戀她、多次為她梳毛的“暖男”——那些因地位較低沒有太多交配機會的公狒狒時,這個場景讓我忽然感覺被治愈。
萬物有靈,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