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物本能
- (美)羅伯特·薩波斯基
- 1320字
- 2023-02-27 18:11:18

全球最受歡迎的神經生物學家與靈長類動物學家之一
斯坦福大學生物學教授、神經病學與神經科學教授
1957年,薩波斯基出生于紐約布魯克林。他從小就對閱讀與大猩猩非常感興趣,并自學非洲語言斯瓦西里語。12歲時,他開始給靈長類動物學家寫粉絲信。
1978年,薩波斯基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哈佛大學生物人類學學士學位。畢業之后,他前往非洲肯尼亞,開始近距離研究野外狒狒的社會行為,并親眼見證了烏干達與坦桑尼亞的戰爭。他說:“我才21歲,我要冒險,我的行為就像一個青春期晚期的雄性靈長類動物。”
結束非洲的探險之后,薩波斯基回到美國,進入世界頂尖的生物醫學教育研究中心洛克菲勒大學學習,在這里獲得了神經內分泌學博士學位,并在內分泌學家、神經科學家布魯斯·麥克尤恩(Bruce McEwen)的實驗室工作。
現在,薩波斯基在斯坦福大學擔任生物學教授、神經病學與神經科學教授。作為一名神經內分泌學家,薩波斯基的研究重點是壓力和神經元退化問題,以及保護易感神經元免受疾病影響的基因治療策略的可能性。
肯尼亞國家博物館靈長類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
每年,薩波斯基都要花時間在肯尼亞研究一群野生狒狒。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他每年大概花4個月的時間,每天花8到10個小時來記錄這些靈長類動物的行為。薩波斯基想要確定狒狒生活環境中的壓力來源,以及這些動物的性格和所受壓力與相關疾病模式之間的關系,并通過研究雄性領袖和雌性領袖以及下屬的皮質醇水平,確定它們的壓力水平。他選擇與狒狒待在一起,因為它們是研究人類壓力來源和與壓力有關的疾病的完美選擇。幾十年來,薩波斯基一邊在野外研究狒狒,一邊在實驗室里進行高科技的神經科學研究。
薩波斯基在靈長類動物學和神經科學方面,尤其是在人類行為方面,研究成果突出。2017年,他出版了重要的著作《行為》(Behave),該書對人類行為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完整分析。
薩波斯基因為出色的工作獲得了許多榮譽和獎勵。1987年,年僅30歲的薩波斯基獲得了享有盛名的麥克阿瑟天才獎。之后,他又獲得了斯隆獎、神經科學領域的柯林根斯坦獎,以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青年研究員獎等眾多獎項。2007年,薩波斯基獲得了美國科學促進會麥戈文行為科學獎;2008年,獲得了卡爾·薩根獎;2013年,獲得了美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杰出科學貢獻獎。


“我們這個時代最優秀的科學作家之一”
薩波斯基極具講故事的天賦。他多年在非洲野外的工作經歷提升了他的寫作技能。他在非洲野外觀察狒狒的時候,通常是比較孤獨的,也沒有無線電可以聯系朋友。這個時候,寫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你只能給每一個你認識的人寫信,并希望他們能給你回信。”薩波斯基這樣說。他經常會寫很多信,向不同的人說同樣的事情。
回到美國后,薩波斯基很喜歡在往返舊金山和斯坦福的火車上用筆記本電腦寫作,這讓他每天都能寫上兩個小時,他發現這樣的寫作“令人驚訝地上癮”。
他的文章經常發表在《紐約客》《紐約時報》《連線》等刊物上。他對待寫作非常認真,將寫作視為一種樂趣。
薩波斯基已經出版了《斑馬為什么不得胃潰瘍》(Why Zebras Don’t Get Ulcers)、《行為》等多部作品,曾獲得洛克菲勒大學劉易斯·托馬斯科學寫作獎、《洛杉磯時報》圖書獎等多個與寫作相關的獎項。
“醫學桂冠詩人”奧利弗·薩克斯將其稱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優秀的科學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