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推動力:京津冀高技術產業集群人才流動及配置策略
- 邊婷婷
- 1229字
- 2023-02-28 20:22:34
1.2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相關研究
1.2.1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內涵
余怡、張繼成(2022)認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地理位置相鄰近的國家或地區,為了保護其經濟利益而逐步讓渡一部分甚至全部的經濟主權,降低和消除彼此之間的貿易壁壘,在經濟上聯合起來,通過相互的磋商,結成統一的經濟聯盟,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建立產品、資本和人才等多個方面可自由流通的跨國、跨區域經濟體的過程。
劉迎紅、李欣(2022)認為區域經濟一體化也可以稱為區域經濟集團化,是兩個或更多區域實行統一的經濟政策,并組成專有的經濟集團。通過協調、談判、合作等方式,實現各種空間主體的自由流動、互惠互利,從而消除貿易壁壘。在當前的經濟體制改革中,區域協同發展的格局正在逐步顯現出來。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主要表現為區域分工協作、區域經濟互聯互通、區域經濟運行新機制的構建。區域經濟互聯互通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必須以調整產業鏈和供應鏈為突破口,形成分工合理、競爭力強的區域產業整合。為了實現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必須破除現有的行政壁壘,實現區域資源的整合,發揮自身的發展優勢,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
陳婉玲、陳亦雨(2021)認為,一個國家內部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鄰的區域,通過制度安排或非制度安排,實現生產要素的充分自由流動,以及優化配置,從而達到提高總體經濟效益的目的,形成一個具有強大外部競爭力的統一市場。經濟整合包括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市場中經濟要素的自由流通;另一個層面是其他區域的企業不受任何區別對待。沒有國家之間的關稅壁壘,商品、勞務、資金等可以自由流通,全國統一的市場只是一種應然的狀態,不存在國家內部的經濟整合問題。
LiYM等人(2018)認為,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區域經濟一體化已成為國家規模經濟和比較優勢的主要趨勢。Farhad(2020)認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是促進穩定、應對區域挑戰和提高經濟增長率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加強亞洲不同的次區域合作和一體化,可為消除貧困、實現包容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巨大的潛力,但進一步的整合仍然存在障礙。致力于“多元一體”的意愿對于克服這些障礙很重要,這需要接受文化、語言、社會、宗教和政治等方面的差異。這種復雜的統一已經在歐盟(EU)和其他地方實現了。目前,在大多數的亞洲次區域,這種經濟一體化的政治野心很少。這意味著,亞洲需要采取比其他區域更為謹慎的做法。然而,通過研究歐洲的背景,我們可以獲得更好地促進經濟一體化的寶貴經驗。
首先,區域經濟一體化要確保各方利益的最大化,為此需要進行全面合作,以發展有效和統一的區域商業環境。
其次,需要一個沒有貿易壁壘、發展良好的基礎設施,但亞洲各次區域(如中亞和南亞)缺乏基礎設施,阻礙了貿易機會。獲得資金的困難也是一個主要障礙,基礎設施融資在這方面的作用非常重要,與伙伴國的公開接觸也可以發揮關鍵作用。在歐盟,歐洲投資銀行為歐盟內部項目提供了公平的融資機會。
第三,在過去的30多年,歐洲涌現出了不同的制度機制,為區域經濟一體化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