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世家子弟
- 900人從1620開始
- 坐等升值
- 3163字
- 2023-04-07 12:00:00
吳光琮對于范家的了解很片面,畢竟他只是個窮秀才出身,曾經文人聚會的時候更多談論的還是朝局,也只有到了臺南并且成為臺南警察之后他才開始關注那些曾經不屑一顧的消息,所以關于范家的事情他還著呢就不敢說的太過深入。
楊禹和宋家兄弟明顯有意要把范家的事情多說一些,不知道他們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但吳光琮能看出來,范家在北方的利益很明顯受到了很多世家的關注,否則一些消息不會傳的如此廣泛。
楊禹的手指在桌子上輕輕敲了敲說道:“范家和其他晉商差不多,本來都是靠著口外生意起家,這一點本來就是朝廷安撫蒙古人默許的事情,只不過是他們的生意越來越大,牽扯的北方勛貴太多,所以才會讓范家在這百余年來成長起來,只是沒想到范家當真只認錢不認人了,如今竟然給建奴做事做到了這個地步?!?
宋應升點了點頭,有些感嘆的說道:“是啊!可就算如此朝中諸公居然還在欺上瞞下,繼續縱容范家不過是為了他們的私利而已?!?
說著話宋應升的目光轉向了吳光琮道:“光琮賢弟,這范家及有可能是為了給建奴帶話,甚至就是為了促成唐人在南方造勢與北方建奴遙相呼應。我大明正值多事之秋,北方邊防糜爛,西南一團亂麻,可不能再有動亂了??!”
這個時期的文人中還有不少宋應升這種愛國之人,至少并不是所有文人都爛透了,所以吳光琮能夠從宋應升語氣中感受到真摯。
吳光琮不由得苦笑著舉起了酒杯說道:“是啊!可那又能怎么樣呢?我等皆未入朝為官,哪怕明日便金榜題名,想要在國事上有所作為,怕是也要苦熬幾十年,海量的銀錢走通關系才行?!?
苦悶的喝掉杯中酒,吳光琮又道:“即便是如今在唐人這里當差,我等也不過是吏員之位,所能做的無非是心中急切,又可談去干涉唐人的決定?!?
宋應星同樣苦悶的喝掉了眼前杯中酒水,憤憤的將酒杯重重放在桌上,這才惡狠狠的說道:“位卑未敢忘憂國啊!即是小吏,何不相互串聯說通其他在臺南當差的儒教同袍,只要大家齊心,未必不能阻止范家的謀劃?!?
吳光琮有些訝異,這種話他可是不敢說的。換做是做些賺錢的小事,唐人管控的寬松,只要不做的過火,他倒是不介意串聯一下。
可事情明顯是奔著干涉唐人決斷去的,這種大事真要是被唐人有所察覺,他眼下這般好日子可就徹底斷送了。
說起對大明的態度,他吳光琮和其他大明文人是一樣的,又愛又恨,愛之深責之切是許多讀書人的共識。
可是上百年來讀書人并沒有改變大明,反倒是大明的墮落帶著無數讀書人一起滑向深淵,這般情況可是讓許多讀書人也不得不噤聲,甚至索性放棄同流合污。
短暫的沉默過后還是楊禹舉杯笑道:“其實應星兄所言還是有些操作可能的,我等即便不是為了大明謀劃,只為當前雇主,嘯聚一起阻礙后金也未見得就會觸怒唐人?!?
三人下意識把目光轉向了楊禹,后者卻是笑著繼續說道:“自古官吏有別,唐人也是懂得這番道理的。別看他們給了吏員晉升通道,其實這不過是權宜之計而已,我與家中長輩最近在討論,倒是有些心得與幾位兄長分享?!?
宋應升目光有些熱切,面上卻是十分淡定的說了一句:“世家之間多有此論,楊兄說來分享,我等也不會惜言。”
楊禹點了點頭:“這唐人如今缺少人手,正如歷朝歷代開國之時那般。缺少中下層管理人才,缺少士紳支持,缺少儒教認可是為當前唐人的困境?!?
“唐人設置的官位看似沒有區分官吏,實際上只要還是考學晉升的模式不變,這期間區別就天然會出現。如今人才匱乏之時我等可以借著機會提前入局,等唐人做大,這所需官員數量就會越來越少,到了那個時候哪怕唐人想再做調整依舊逃不開官吏區分之道?!?
宋應升笑著點了點頭道:“是及、是及,近幾日與諸多鄉黨閑談時也有這番定論,唐人的做法只是把官吏之分表面上做了文章,實際上他們只是換了一門學問,不用八股而改用他們的學問區分了官吏。所以鄉黨們對此看的很明白,無非就是先期順著唐人的思路去做,等各家入場分了唐人的官位,到時候我文人勢大之后再重新調整回八股文章也是一樣的?!?
楊禹點頭道:“沒錯,既然唐人和各朝各代沒有區別,那么也就意味著我等如今開始串聯并非無用之功。唐人終究需要有人來給他們辦事,而且他們可比其他統治者更懂得分享。別看他們目前還捏著權利不肯放手,按照我家中族老的說法,這是所有統治者在統治早期的習慣,融入到唐人體系的人多了之后,唐人自然就會因勢利導的放權,所以這般先機我等可不能放任。”
宋應星沉默不語,出身江西世家,他可是很清楚這其中的門道和謀劃,甚至他知道的更多,明天來的自家親族隊伍中可就是有不少江西學子和江西文壇的大家,來干什么?肯定不是為了做生意。
宋應升笑道:“江南以蘇、松、揚、以及南直隸等地抱團,北方是勛貴和與文人各持一方,如今這臺南多了一方勢力,只要入場夠早,未必就不能做一番事業出來?!?
楊禹笑道:“我等聚合就從阻礙范家這事開始,唐人早晚都要擴張,表面看來與建奴聯合對抗大明最為有利,實則如今還弱小的唐人只會被建奴出賣。薩爾滸一役證明了大明短時間內無力征伐建奴,一旦唐人這個時候起勢,朝堂未必不會轉移戰略,護持江南財富而改為北守南攻,到了那個時候只要封鎖東南沿海,沿用洪武舊制,片帆不得下海,唐人又如何在這臺島生存?”
吳光琮猛然一驚,他倒不是驚訝于楊禹的這個策略真的能讓唐人受到多少傷害,而是感嘆于這些世家子弟看待問題的角度與他這個窮秀才的天差地別。
來臺之前他可是曉通大義的,出口即是微言大義圣人之言,滿口道德文章可不曾有人告訴過他利益之爭才是真理。
如今看來無論楊家還是宋家,甚至是其他那些來臺的家族,大家本質上都是在做投資,在大明邊境控制力較差的地方早做謀劃,靜待大明起落。
若是大明改革吏治,真的做到了重現洪武、永樂盛世的地步,那無非就是這些家族提前立場,賣了唐人給大明。
若是大明依舊陳腐,建奴能做的這些大家族也可以扶持唐人來做。自古以來文人士紳傳承的家族就沒有干過造反的事情,就是真的參與造反,也都是躲在背后搞小動作,靜待天下重新靖平之后再來奪走權柄。
吳光琮還在頭腦風暴,宋應星倒是淡淡的開口說道:“是?。〗县敹惒攀谴竺鞯母P外荒涼之地每年都要海量銀錢投入,大明如今可沒有多余財富去收回遼東。如今大明算是被建奴架在了火上炙烤,沒有外力的情況下大明只能硬著頭皮聚斂國力去和建奴爭奪遼東,一旦東南有事,為了保證江南財富,大明必然自上而下的轉移目光向東南,就算不承認遺棄遼東,據山海關而守也不會有人反對。”
吳光琮聽出了這其中的意思,甚至也覺得這就是眼前大明的真正困境。財力不斷流失,內部問題不斷,北方各大家族還在捂著蓋子盡量延緩出事的時間,可真就是需要一個轉移矛盾的好機會。
再想想唐人的所作所為,說一句刀劍跳舞其實也不為過。
唐人數量少天生就難以讓大明說服內部各方勢力把目標轉移過來,再者唐人只求商貿,又和諸多大明家族合作,后者為了自家利益也會在朝堂上替唐人說話,這才能讓臺南這座小城拔地而起,這其中把握還真是極為精準。
看著獨自沉思的吳光琮,楊禹倒是沒有嘲笑對方不通國事,反倒是耐心的開口說道:“這些事世家一直都有討論,即便是盛世之時各個世家也不曾斷絕此類討論,所以世家子弟打小就對此多有琢磨,結合家族渠道自然就看的更多,吳兄勿要因此沉迷,只要吳兄能在臺南有所成就,他日臺南吳家必然也會成為世家一員?!?
宋應升笑道:“沒錯,咱們還是說說阻礙范家的事情吧!愚以為這范家只是第一波試探而已,論及財力增長唐人確實亮眼,又有強大火器戰船可以守持,固然是穩坐泰山。可要說對外征伐,與建奴形成南北共進之勢卻是有些勉強了?!?
楊禹笑道:“何止啊!舟山一戰唐人出兵不過800,旱鴨子上岸都讓那些紅毛夷看了笑話,打下舟山全靠李旦家族的顏思齊帶隊,沒有李家3000水寇根本就拿不下舟山。”
吳光琮已經從沉思中清醒,忍不住開口問了一句:“既然唐人武力如此不堪,各方為何還不早早分食唐人,那般火器戰船可是有不少人覬覦,怎么到了這里大家反倒是束手束腳了,難不成真的就這么看好唐人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