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事橡膠 (“創新報國70年”大型報告文學叢書)
- 薛媛媛
- 650字
- 2023-02-15 17:31:31
三、橡膠,推動世界貿易齒輪的轉動
建立橡膠園的時代正處于戰爭年代。當熱兵器戰爭步入機械化戰爭時,橡膠成為不可缺少的重要戰略資源。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天上飛的飛機,地上跑的汽車、坦克,各種機械化武器,都用上了橡膠。當橡膠成為各個國家不可缺少的物資時,巴西雨林的橡膠就這樣登上世界經濟舞臺,推動著世界貿易齒輪的轉動。
《大英百科全書》第10版記載道:橡膠樹僅僅生長在界線分明的熱帶地區。南緯10度到北緯17度以外的地區被劃為種植橡膠的禁區。
所謂的西方權威專家對橡膠樹種植條件的界定是:橡膠樹這一熱帶雨林樹種,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十分嚴格,它具有高溫、高濕、靜風的植物特性。橡膠樹只適合在南、北緯一定緯度以內的熱帶地區種植。
中國,即使是最南端的海南島,也處于北緯17度線以北。
如果這個判斷是正確的,那么整個中國,都在橡膠種植禁區之內。
如果這個論斷是科學的,那么,還有許多國家和地區都無法正常種植橡膠樹。
橡膠應該是人類共同的資源。人類需要橡膠,因此必須種植橡膠樹。然而,轉動著的地球并不是哪里都能種植橡膠樹。西方野心家一邊說中國是種植橡膠樹的禁區,一邊封鎖、控制橡膠流入中國。中國在嚴控之下,費盡周折,用20噸大米也難從國外換回1噸天然橡膠。
橡膠是各個國家不可缺少的物資,尤其對人口眾多的中國,更不可缺少。1949年,在中國偌大的土地上,只有海南島沖破禁區,勉強開發出了2800公頃的小型橡膠園,年產干膠僅為199噸。這些橡膠雖然給當時的中國帶來希望,但就整個工業建設來講,這個數量微乎其微,對當時人口眾多的中國來說,連做鞋子都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