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長安游俠少年郎,英勇無懼揭軍榜

公元前141年,正月二十七,早春時節。

長安,未央宮。春寒料峭,冷氣襲人。

躺在龍床之上的漢景帝劉啟奄奄一息,這位大漢帝國的第六位帝王,正滿眼眷戀地望著這偌大的宮殿,想象著宮殿之外龐大的帝國,滿腹愁思、萬般不舍。但是,他知道自己到了告別和托付的時刻了。

劉啟自認為勤勉一生,沒有辜負這個“啟”字,他一直在努力做好這個大漢帝國的管理者。正如后代史書上的評論,承上啟下,既把漢文帝的休養生息發揚光大,又努力削藩加強集權,為自己的兒子劉徹開啟了大一統的局面。

但是,又有那么多往事涌上心頭……下棋時用棋盤打死的吳王太子劉賢,平定七國之亂時處死的晁錯,還有那五天不吃不喝、吐血而亡的耿直的周亞夫,恍惚之間,他仿佛看見這幾個人一起向他走來,在向他訴說著什么。他口中喃喃自語:“不是我的錯,不是我的錯!非朕本意!非朕本意!”

猛然從夢魘中驚醒,劉啟定睛一看,竇太后正滿面愁容地望著他。皇太子劉徹還跪在床前,青澀之氣未脫但眼神堅定。望著跪在面前的十五歲的劉徹,景帝陷入了沉思,這個愛子一直被寄予厚望。他出生時的漪蘭殿,滿室馨香,那是上天給予的祥瑞之兆吧!大漢交給他,一切能夠順利吧!

劉徹七歲被立為皇太子,為了好好培養這個接班人,專門讓他拜衛綰為太子太傅、王臧為太子少傅。衛綰謹慎謙卑、清廉忠厚,自己賜他劍,他不敢收受,因為他已有先帝(漢文帝),賜予的六把劍,而且全都謹慎保管,沒有拿出一把去和別人交換。這樣的師傅,應該能夠教出一位性情敦厚謙和的學生吧!這樣敦厚老成的性格,應該能輔佐好一位少年天子吧!而王臧,這位出身蘭陵的儒生代表,是申公的弟子,憑著對于儒學的熟悉和深厚的學問修養,培養了劉徹對儒學的感情。把國家交給劉徹,有母后的輔佐、朝中大臣的忠心,各方勢力都不足以撼動新皇帝的帝王之位。想到這里,漢景帝劉啟終于放心地閉上了眼睛。

竇太后緩緩坐直身子:“啟兒平定七國叛亂,一生盼望和平。那就多鑄陶俑,陪葬陽陵,讓他們追隨著先皇帝繼續征戰,以保我大漢永久太平吧!”

入葬陽陵,漢景帝結束了他的一生。一代帝王結束了以他和父親命名的時代——文景之治。另一個嶄新的時代,即將開啟。

十五歲的天子,正是一位少年!而少年心中,正孕育著全新的關于大漢帝國的夢想。他手里,也需要有新鮮血液和得力干將。那怎么辦呢?有樣學樣,像祖父和父親學習,廣納賢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于是,即位不久的漢武帝劉徹,就下詔要求“舉賢良方正、能言直諫之士”。一時間,各方人才躍躍欲試,都想在新皇帝和有實權的太皇太后面前贏得一席之地。

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已經是漢武帝劉徹登基的第二年了。公元前140年,董仲舒獻上了他的《天人三策》,無論是中央集權的理論還是君權神授的思想,都正符合漢武帝的心意。于是,年輕的漢武帝開始一步步落實董仲舒設想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頒布新政。然而,核心權力圈的角逐表面風平浪靜,但水面之下暗流洶涌。實權此刻依然掌握在太皇太后竇氏手中,竇太后信奉的是黃老之學,與漢武帝傾心的“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不可避免地碰撞到了一起。特別是落實到具體施政方針上,必然引發沖突和矛盾。

建元二年(前139),御史大夫趙綰和郎中令王臧直接上書漢武帝,請他不要再將政事稟奏竇太后裁決并聽取意見。竇太后聽到這個消息勃然大怒,直接下令將兩人下獄并命令他們自裁,并廢除了漢武帝的一系列新政。左膀右臂瞬間被削去,劉徹也明白了,此時羽翼未豐,還不是可以和竇太后抗衡的時候。除了忍氣吞聲,緩緩圖之,暫時還沒有良策。

在這樣的政治格局和社會環境下,十七歲的少年天子對于遠征的渴望,正是一種全新的嘗試,打破固有的格局,開拓西北地區與匈奴關系的全新局面。于是,招募出使匈奴使者的公文布告張貼在了長安城內。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人們鬧哄哄地圍著城門內張貼的布告,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啊,征召出使西域之人,這可是個升官發財的大好機會啊!”一位聲音洪亮的少年嚷嚷著。

“年輕人懂什么!西域萬里之遙,匈奴吃肉飲血,豈是我大漢兒女可以生活之地?”須發花白的老者語重心長地叮囑著興沖沖的年輕人。

“不試試怎么知道呢!對吧?大不了一死,橫豎都是英雄好漢一個!”血氣方剛的小伙子不服氣。

“對!‘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人群中立刻有年輕人呼應。

朝廷張貼皇榜,征召出使西域之人。

這時候,人群中走出一位身材高大、肩膀寬厚、眉宇分明的青年,一看上去就令人心生安穩與敬重。他朝幾位年輕人揮了揮手,示意他們要尊重長者,又略微清了清嗓子,擲地有聲地說:“各位,請安靜一下。這位老伯說的有道理,鄙人張子文,單名一個騫字,幼時跟著家師和鄰里兄長們讀了一點《山海經》,聽說西方有各種神奇怪異之物,令人心生畏懼。但是,西域也有我中原沒有的奇特物產,如果不親自去走一遭、看一番,豈不是終身憾事!這是為私,值得一探究竟。且男子漢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間,不僅要成就自己,更要為天下百姓想一想。匈奴屢屢侵犯我大漢邊境,燒殺劫掠,在秋收季節踐踏良田,逼迫我們的同胞無糧可收、挨餓受凍。我們大漢的熱血男兒豈能忍受同胞受此摧殘!如今,出使西域,于公于私,都是義無反顧!”

“說得有道理啊!”“你是誰?何來如此膽量?”人群被他這一番話震撼住了,也慢慢沸騰起來。

“在下郎官張子文,漢中人。”說話之人一步一步走到了前面,雙手緩慢卻堅定地揭下了皇榜欄里的布告。

“有人揭榜啦!”人群沸騰起來。

守榜的士兵一看有人揭榜,立刻把張騫引導到旁邊的亭子里,登記在冊之后,另有一隊士兵引著他往宮城方向走去,這是要向皇帝復命了。本來他們還以為不會有人來揭榜,自己可能要在烈日下曬上幾天,卻沒想到真的有這等英勇無懼的人物!所以,引路的士兵腳步也格外輕快,心里都對張騫充滿敬佩和感激。

未央宮內的漢武帝劉徹,正在一圈一圈地踱步,思量著何時有人揭榜,能夠前往匈奴地域一探究竟。這是他的棋局和謀劃中的重要一步,不僅可以鍛煉出忠于自己的人才,而且可以打破在朝廷中處處受人掣肘的僵局,樹立天子威信!

“揭榜人張騫,漢中郡城固人,郎……”通報的人話音未落,劉徹就立刻下令宣張騫覲見。張騫看到年少英氣又意志堅定的少年天子,跪拜之后,把揭榜時的豪言又說了一遍。漢武帝劉徹一看張騫有如此胸懷抱負,而且身材高大、英勇無懼,心里甚為高興。君臣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此去萬里之遙,需有可信可用之人助你一臂之力。”劉徹把手一揮,屏風后面走出一個高鼻梁、深眼窩的胡人,但此人完全是漢人常服裝扮。張騫心中略有疑惑,正要發問,只聽胡人自報姓名。

“賤奴甘父參見陛下!”

“張騫,這是我為你選的助手。他精通匈奴語言,善于騎射,熟悉西域地形,有他助你,朕也放心。”

“陛下深謀遠慮,臣一定不辱使命!”張騫既震撼又感動,天子的謀略與抱負,自己的功業抱負,都系于這一件事上,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有了皇帝的支持,接下來的籌備工作順利非常。張騫和甘父前往詔獄,選拔了一批身強體壯,又有一定技能本領的死囚犯,充實到使團隊伍中,給了他們一個活命和戴罪立功的機會。

長安城內的豪商富賈們也聞訊而動,紛紛表示愿意贊助。他們心底盤算著,如果這使團順利成行,把前往西域的商路打通了,那么源源不斷的西域物產就可以運到長安城,而大漢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物產也可以賣到西域,從此以后,不止十倍的利潤就會收入囊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城市| 阜阳市| 兖州市| 桂林市| 宁南县| 贵港市| 正蓝旗| 枣阳市| 兴义市| 琼中| 射洪县| 西畴县| 金秀| 綦江县| 南皮县| 高要市| 麻阳| 靖远县| 望都县| 和田市| 射洪县| 民丰县| 祁阳县| 会泽县| 临邑县| 彰化市| 隆回县| 磴口县| 横峰县| 贞丰县| 三门县| 南康市| 静乐县| 平南县| 梁河县| 维西| 新安县| 肇源县| 静安区| 枞阳县| 永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