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張恨水散文
  • 張恨水
  • 712字
  • 2023-02-06 10:32:02

我與上饒

不久以前,戰地發表一文,敘恨水與上饒事,誤先祖父為先父,頗擬修函劍兄更正,旋以他故,遂忘之,今提筆為戰地寫稿,又思及之矣。請約略言其事。

先祖父諱上字開,下字甲,隨曾國藩作戰十余年,得紅頂花翎三品銜。顧以非湘人,不得提攜,終身坎坷。而公又賦性落落,不奔走王公之門,直到光緒三十年后,其盟兄子爵黃某過贛,見其貧而憐之。為言于督撫,乃一帶景德鎮保安軍,轉任廣信府參將。時公六十有三矣。予本非長孫,惟隨先父諱鈺,從先祖宦游,公酷愛之,閱操出巡,騎輿同乘。嘗與先祖同乘一肩輿祀關廟,轎前旌旗招展,劍戟羅列,侍衛鳴金呵道,途人鵠立目送之,私語曰:轎中一小兒,張大人孫也,歸,先父切諫,謂國家典制,不得為孺子所亂。黎民肅立致敬,小兒尤無此福。先祖父笑而止之,然出衙仍必攜之與俱,改與先父同騎,隨之后乘而已。每出郊,常過一橫跨河面之浮橋。兒時以浮橋為奇,故上饒之橋于予印象較深也。先父以將門之子,習武,善騎,能持丈八矛,遂有小張飛之號。(時先父二十七八歲)在上饒曾代先祖父出征土匪二次,皆捷。一次受同營招待,率從騎十余下鄉觀劇,予又與盛會。歸已黑夜,途遇大雨。先父攫鞍以長衣覆予,狂馳二十里回署。先祖聞之,大驚,即索視愛孫。見予神色自若,大笑撫予背曰:張某之孫,當無阿斗。自是愛予更甚,令于署中騎老羊,習弓箭,日以為課。明年,先祖將調河口協鎮,未至而卒。先父棄武就文,予亦入蒙學,至今遂成一窮措大,當年豪氣,無復存者。真愧對上饒昔日街頭觀我坐轎父老也。

中國積弱之因,雖其道甚多,而社會重文輕武,乃為主因。百年來,雖將門之子,亦多棄長槍大戟而握毛錐子,可概其余矣。敘予家乘既竟,頗有所感,容他日詳言之。

(原載1937年9月12日《前線日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榆县| 新绛县| 昆山市| 嫩江县| 会泽县| 横山县| 文山县| 十堰市| 苗栗市| 孟连| 大同市| 六安市| 香河县| 民和| 张家口市| 肇庆市| 潼南县| 赞皇县| 翁牛特旗| 花垣县| 利津县| 秦皇岛市| 湘潭市| 大同县| 黑水县| 镇康县| 古交市| 鄂州市| 花垣县| 沙雅县| 扎囊县| 邮箱| 武宣县| 平顶山市| 石柱| 镇坪县| 昭苏县| 邵东县| 刚察县| 醴陵市| 南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