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繼承(1)

離婚扶養成事實,繼子女還有繼承權嗎?

李輝自幼喪父,5歲時,母親帶著他改嫁周某,此后一家三口共同生活了16年。16年里,繼父周某承擔了對李輝的大部分撫養及教育,但16年后,生母與繼父卻因感情破裂最終離婚。此時周某年事漸高,為報答養育之恩,李輝仍然常常去看望照顧周某,進行了贍養扶助,直至2004年3月,周某因病去世。周某沒有子女,他去世后,他的外甥女提出由自己繼承叔叔的遺產。李輝覺得,周某的外甥女對周某未盡任何贍養義務,周某年老后主要是由自己贍養的,那么到底誰有資格繼承周某的財產呢?

律師的話:

繼父母和繼子女關系,是由于生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帶子女再婚;或者父母離婚后,另行再婚而形成的。在通常情況下,繼父母子女之間的關系屬于姻親范圍。如果繼父母與繼子女形成撫養關系,即生父(母)與繼母(父)再婚時,繼子女尚未成年,他們隨生父母一方與繼父或繼母共同生活時,繼父或繼母對其承擔了部分或全部生活教育費。或者成年繼子女在事實上對繼父母長期進行了贍養扶助,亦視為形成了撫育關系,他們才具有法律擬制直系血親關系。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繼父母與繼子女形成的權利與關系能否解除的批復》,已經形成扶養關系的繼父母子女,他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不能自然終止,一方起訴要求解除這種權利義務關系的,人民法院應視具體情況作出是否準許解除的調解或判決。

本案中,李輝與周某已經形成了撫養關系,雖然李輝生母與周某離婚,但是李輝與周某之間的繼父子的關系不能自然解除,他們之間因為繼父母與繼子女形成撫養關系而具有的法律擬制血親關系依然存在。

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10條規定:“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后的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本法所說的父母子女,包括有撫養關系的繼父母、繼子女。”所以,已形成撫養關系的繼子女有權繼承繼父母的遺產。

綜上所述,李輝是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屬于第一順序的繼承人,在周某沒有遺囑也沒有其他繼承人的情況下,李輝可以繼承周某的全部遺產。

共有財產析產糾紛,是否受繼承時效的限制?

1968年王某父親死時留下六間房屋,王某與兄妹共三人。由于當時工作需要,王某和姐姐到外地去,就對哥哥說,房子留到以后再分。于是這六間房由王某哥哥一人居住。1989年王某哥哥去世,由王某的兩個侄子住這六間房。現在王某已離休,想葉落歸根,回故鄉居住,向侄兒要兩間房,誰知侄兒說:祖父已死20余年,這房子一直由我父親居住,早為我父親繼承。《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已明確規定,從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20余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你現在已無權再要房子。

律師的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八條的規定:“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2年,自繼承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20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就繼承關系來說,王某父親已故20余年,即繼承開始20余年,已超過了20年的訴訟時效。但是,繼承法第25條又規定:“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繼承人沒有表示,視為接受繼承。”該糾紛中,王某父親死后,兄妹三人已講明父親留下的六間房屋以后再分,由其哥哥暫住。這說明王某父親的遺產未作處理,且王某和其姐姐并未放棄繼承,應視為他們是接受繼承。所以這六間房在未分割前,應屬王某兄妹三人共有,該糾紛實際上是對共有房屋進行分割,屬共有財產的析產糾紛,而不是繼承糾紛,故不受繼承時效的限制。

因此,王某完全有權分得這六間房屋中屬于自己的份額。王某可據此與其侄兒協商解決,如協商不成,可與姐姐一起向房屋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打印的遺囑有親筆簽名,這份遺囑是否有效?

李先生生前立下一份遺囑,將自己的全部遺產交由兒子繼承。擬好后,李先生請朋友張先生為他打印,在打印好的遺囑上親筆簽名,還有兩名證人現場見證,并簽字。

今年初,李先生去世。李先生的女兒認為,父親生前雖留有遺囑,但遺囑不是他親筆書寫,也沒給母親留下應有份額,這份遺囑應是無效遺囑。所以,訴至法院,要求對李先生留下的遺產進行繼承。李先生的兒子認為,父親所立遺囑是他的真實意思表示,并有他的簽字,從形式到內容都符合法律規定,應認定為有效遺囑。遺囑已明確寫明,父親的個人財產歸自己所有,因此,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

律師的話:

本案中李先生所立遺囑應為有效遺囑。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16條規定,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個或者數人繼承。第17條規定,自書遺囑由遺囑人親筆書寫,簽名,注明年、月、日。代書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由其中一人代書,注明年、月、日,并由代書人、其他見證人和遺囑人簽字。此外,繼承法還規定了錄音遺囑、公證遺囑等多種訂立遺囑的方式。本案中,李先生的遺囑不是他親筆所寫,也不完全符合法律關于代書遺囑的規定,但遺囑人意思表示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交付遺囑的草稿、直接口述、電話指示以及托人轉達等等。

公民有權處分自己的個人合法財產,法律規定遺囑方式,是為了體現公民的真實意思表示。本案中,李先生生前將自己擬制的遺囑委托他人打印,遺囑從形式上雖不是李先生親自書寫,但訂立遺囑及遺囑的內容是李先生的真實意思表示,遺囑上有他的親筆簽名,并有兩個無利害關系的證人現場見證并簽字,由此也可證明,遺囑是被繼承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所以,應認定遺囑有效。

最終,法院一審判決駁回了李先生女兒的訴訟請求。

外嫁女兒能否繼承遺產?

2005年2月18日,某縣法院審結一起女兒狀告自己老父親引發的確認遺囑效力糾紛案,一審判決原告范某所持有的其弟書寫的遺囑合法有效,并責令被告范某某承擔訴訟費用。

被告范某某與原告范某系父女關系,76歲的范某某是上海某電車公司退休職工。范某某與其妻生有三個子女,其長女為原告范某。2003年11月24日,其長子因原發性肝癌晚期廣泛轉移,入住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治療。同年12月19日,其長子書寫遺書一份交給姐姐范某(原告),該遺書將其后事的料理托付給姐姐,并自愿將其本人所有的財產贈與姐姐。遺囑書寫過程中,前兩行為藍色圓珠筆書寫,后改用黑色水筆寫完。2003年12月24日,長子病逝。原告范某及被告范某某父女二人共同料理了死者的后事。被告范某某將長子的骨灰帶回家鄉后,還按舊俗操辦了落葬儀式。事后,原、被告雙方在死者遺產處理問題上產生分歧。為此,原告范某向法院狀告父親范某某,請求法院確認其弟所寫遺書的效力。

另查明,被告范某某的妻子和次子早已去世,長子無子女,次子有一在校讀書的兒子。

庭審中,原告范某訴稱,我大弟生前立有遺囑一份,明確其遺產全部歸我繼承,但我父親卻拒絕承認該遺囑的法律效力,現請求法院依法確認其效力。

被告范某某辯稱,我并不清楚我大兒子生前寫遺囑的事,盡管我大兒子死后無子女,但我次子仍有一個正在讀書的兒子,是我范家的孫子,死者的遺產是我范家的,即使大兒子無子女繼承也應由其侄子繼承,已出嫁的姑娘依照習俗不應再享有繼承權;同時,該遺囑既是兩種筆墨書寫又有涂改現象,故請法院認定該遺囑無效。

庭審舉證時,被告范某某申請了兩證人到庭作證。一證人證明死者曾將后事托付給被告范某某料理,并證明死者生前和何某系同居關系。證人何某自述其與死者早已同居生活。

庭審中,被告范某某并未否認遺囑系其長子筆跡。

法院審理后認為,公民對其個人所有的財產依法享有處分權。農村習俗與法律相沖突時,當事人應當尊重法律規定。本案死者在自知其不久于人世時,書寫遺囑將其后事的料理托付給原告,并將自己的財產贈與原告,系其真實意思的表示;該遺書雖有涂改,但無相反意思表示,故不影響遺書的效力;因而,應依法確認死者所寫遺書合法有效。

被告范某某未能提交其長子的遺書不是親筆書寫或書寫時有違背自己意愿、不具備行為能力及遺囑侵犯了他人合法權益的相關證據,其兩個證人的證言亦不足以證明死者撤銷或變更了自書遺囑,且其所述應由孫子繼承的理由缺乏法律依據,故被告認為該遺囑無效的理由不能成立,法院難以支持。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71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16條第1款的規定,作出了前述判決。

律師的話:

本案主要涉及遺囑繼承的成立條件問題。遺囑繼承是法定繼承的對稱,它指的是被繼承人依照規定在生前用書面或口授的方式對自己的財產在其死后如何處分,遺產由哪些人繼承,各人繼承多少等問題所作的囑咐,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按照遺囑進行繼承。立遺囑人叫遺囑人,接受遺囑繼承財產的人叫遺囑繼承人。法律規定遺囑繼承體現了對公民個人財產權的尊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71條規定:“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16條第1款規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并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遺囑繼承優先于法定繼承,被繼承人生前立有遺囑的,死后的繼承應照其遺囑辦,無遺囑的,按法定繼承辦。

哪些人可以成為遺囑繼承人?繼承法第16條第2款規定:“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人或數人繼承。”因此,遺囑繼承人是有一個特定范圍的,這范圍就是法定繼承人的范圍,但是不受繼承順序的限制,這是遺囑繼承與法定繼承的一個重要區別。繼承法第10條規定了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即配偶、子女、父母(第一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順序)。如果上述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根據遺囑接受財產的,只能按照遺贈處理。

一個遺囑要產生法律效力必須同時具備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就我國繼承法而言,應具備以下四個條件:一是遺囑人必須要有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我國法律規定,公民年滿18周歲,精神正常的人,為完全行為能力的人,這樣的人才具有訂立遺囑的能力。二是遺囑的內容必須反映遺囑人的真實意思。如果是被迫和欺騙而訂立的違反遺囑人內心真實意思的遺囑,則是無效的。三是遺囑的內容必須符合我國法律和政策的規定。遺囑人在所訂立的遺囑中,不能把屬于國家所有的財產、某些不能繼承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共有人應得的財產等不屬于自己所有的財產作為自己的財產指定他人繼承;遺囑應當給胎兒留下必要的繼承份額;不能取消喪失勞動能力又無生活來源的法定繼承人的繼承權。如果遺囑的內容違反了上述規定,則違反的部分無效。四是遺囑必須具有法定形式。繼承法第17條規定的遺囑形式有公證遺囑、口頭遺囑、以錄音方式所作的遺囑和書面遺囑。除簽名蓋章,注明年、月、日外,口頭遺囑、以錄音方式所作的遺囑和書面遺囑中的代書遺囑必須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與繼承人、受遺贈人無直接利害關系的人在場見證,并需要在代書遺囑上簽名蓋章,才具有法律效力。

從本案的情況看,原告范某系死者的姐姐,屬于第二順序法定繼承人之一,其具備遺囑繼承的身份。死者所寫書面遺囑符合遺囑成立的四個條件,且不存在全部或部分無效情形,故依法應確認遺囑的效力。被告范某某以當地農村習俗為由,要求死者遺產由其孫子(死者侄子)繼承的想法,于法無據,不能予以支持。

遺贈扶養協議下遺贈的財產能追索嗎?

二原告劉鳳、王龍(男)為夫妻關系。四被告楊明、楊英、楊秀和楊芹系兄弟姐妹關系,均為被繼承人楊偉國的婚生子女。被繼承人楊偉國原系某單位的退休干部,月退休金320元。1987年8月10日,楊偉國與被告之母經法院調解離婚。離婚后,楊偉國搬出獨自居住生活,逐漸與其子女疏遠。1990年6月經人介紹,楊偉國雇原告劉鳳為其做保姆,月工資300元。三個月后,楊偉國認原告劉鳳為干女兒,雙方關系較為融洽。1994年4月9日,楊偉國與二原告簽訂遺贈扶養協議,約定:二原告負責照顧楊偉國生活、醫療、喪葬等事項,楊偉國之財產在其去世后全部贈與二原告;二原告不得虐待遺贈人,遺贈人不得違約;楊偉國現有財產為:黃色組合家具一套、北京牌19寸彩電一臺、辛普森自動洗衣機一臺、夢鄉牌席夢思床一個、綠色三輪車一輛、落地扇一臺、電鍍折疊椅四個。該遺贈扶養協議經區公證處公證。協議簽訂履行不久,楊偉國在同年5月10日將其住房換置與二原告同樓毗鄰而居,由二原告對楊偉國的生活進行照料。1994年11月,原告劉鳳因刑事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服刑期間楊偉國曾多次前往探望。由于原告王龍與楊偉國相處不睦,楊偉國于1995年8月25日將其住房又換置他處平房獨居生活,但楊偉國未告知原告劉鳳。

1996年11月2日凌晨2時許,楊偉國因交通事故死亡,交通管理部門通知被告處理交通事故。經被告與事故責任單位協商,一次性給付被告4萬元結案。在楊偉國喪事料理過程中,楊偉國所在單位領導曾向被告提示過楊偉國有一干女兒并有公證一事。然而,四被告全然不顧,將楊偉國部分遺產變賣處理,并將楊偉國身帶遺留物六張存折9000元,現金316元及事故責任單位所賠償的4萬元人民幣予以占有。成訟后,法院僅就二原告追索的被告擅自處理的部分遺產,根據被告所認可的購置時間,依法委托區價格事務所進行價格評估,四被告變價處理的部分遺產價值為2440元整。

另查,被告料理楊偉國喪事所用費用的票據憑證為4089.26元。再查,市公安局交通事故處理規定,料理喪事的誤工費為1000元。

二原告因向四被告索要遺贈的財產不成,向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訴稱:1994年4月9日,我們二人與遺贈人楊偉國訂立了遺贈扶養協議,負責照顧其生活、醫療、喪葬等事項,遺贈人楊偉國死亡后將其全部財產贈與我們。1996年11月2日,遺贈人楊偉國因交通事故死亡,事故責任單位一次性給付賠償金4萬元。四被告明知我們與遺贈人楊偉國訂有遺贈扶養協議,卻不通知我們二人,反而匆匆辦理了遺贈人楊偉國的喪事,擅自處理占有遺贈人的全部遺產,并將4萬元占為己有。要求追索遺贈遺產及賠償金4萬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桦川县| 新乡县| 雅江县| 京山县| 秭归县| 揭西县| 甘洛县| 河北省| 炎陵县| 沙雅县| 将乐县| 襄汾县| 儋州市| 壤塘县| 福清市| 始兴县| 平顺县| 安多县| 长兴县| 靖边县| 台安县| 剑川县| 岗巴县| 浠水县| 蛟河市| 利川市| 苍山县| 安丘市| 科技| 西乡县| 达孜县| 申扎县| 进贤县| 梁河县| 同心县| 司法| 怀柔区| 广德县| 太仆寺旗| 临泉县| 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