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猶太成本經(1)

4.1 如果贏大利甘愿做最小

猶太富翁韋爾在1981年6月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大事情,他把自己辛辛苦苦花費了20年時間創建的希爾森公司出售給資本雄厚的美國捷運公司。美國捷運公司是一家大公司,經營著全國的信用卡、旅游支票和銀行等業務,但韋爾的希爾森公司發展前景很好,而且韋爾合并到美國捷運公司并未引起公司的足夠重視。因此,許多人認為韋爾這次賠了進去。

然而不久,人們就不得不嘆服韋爾的英明。現在韋爾在捷運公司的職位只在董事長和總裁之下,他的股份總額有2700萬美元,個人年收入高達190萬美元。

當然,韋爾為發展捷運公司也是兢兢業業。在他的一手策劃下,捷運公司用5.5億美元買進了南美貿易發展銀行所屬的外國銀行機構,這家銀行經營外匯、通貨市場、珠寶貿易、銀行業務等。這樁大生意的成交不僅是韋爾津津樂道的一件值得自豪的事,而且使韋爾在捷運公司身價百倍,成為華爾街的熱門人物。

由于公司董事長常要外出應酬,所以美國捷運公司的實權掌握在韋爾手中。在韋爾的領導下,公司各部門齊心協力,互助配合,使捷運公司的利潤不斷增加。韋爾管理公司有方,突出的一點是善于協調上下級的關系。他常說:“領導的責任在于給下級鼓勁。當然,辦法很多,但是我善于和下級融洽相處,不時傾聽他們的呼聲。同樣道理,下級有責任發表意見,不讓問題愈積愈多,最終不可收拾。當領導的要當機立斷,不能含含糊糊,使下級無所適從,或讓有些人鉆了空子。”

猶太富翁韋爾的成功有許多因素,例如好勝心強烈、非常自信等,然而最重要的一條卻是:他知道在什么時候做什么事,能夠果斷地抓住機會,敢想敢做——創業之初,對于合并與否,他果斷地拍板;后來,他吃小虧獲大利,與捷運公司合并,并在不久后成為該公司第二號實權人物。可以說,是韋爾的膽識與果斷照亮了他不凡的未來。

4.2 做種子的小麥不可食用

《塔木德》中說:

種子是用來交換金秋的,因此,種子是不可食用的。可以將小麥借給佃戶做種子,但做種子的小麥不可食用。

這一箴言在猶太人中間已經盛傳了幾千年。它的意思是說:本錢是用來賺更多的錢的,它的所有者必須小心經營,不可把它揮霍掉。

更進一步說,這句話還包括“不可把錢存進銀行,指望它給人帶來利息”、“不可把錢轉借給他人,指望它給人帶來好處”等意思。

猶太人對這句話的理解非常深刻。

他們認為,把小麥借給佃戶做播種之用,至少還有歸還的可能;把做種子的小麥磨成粉,做成面包果腹,就是純粹的消費行為——吃完以后只好再去借,借麥者這樣就會陷入越來越窮的境地,而出借者的利益也會受到損害,這種賬就極可能成為呆死賬。

對“可以將小麥借給佃戶做種子,但做種子的小麥不可食用”,他們有如下的詮釋:

消費借貸、生產借貸都有可能因資本的流通不暢而出現無法回收借貸物的情況。正因為這樣,商人們就有必要考慮好資本的運作,使從商者和消費者都擁有可供順利運作的資本。

猶太人認為,商人充分考慮好順利回收資本的環境和條件,考慮好如何制定合理的價格,考慮好如何提供合乎消費者要求的商品和令消費者滿意的服務,這是使經濟活動中貸款或貨款順利支付的基礎。

種子是用來交換金秋的。種子是不可食用的。靈魂的純潔是最大的美德。經商者應當牢記,抓住屬于自己的錢,而放棄不屬于自己的錢!

4.3 該獲取的利潤絕不放手

猶太人的心算本領,成為其對經營判斷和對外談判的高招。事實上,猶太人這種本領非屬天賦的,而是長期訓練得來的。

在長期的商場磨煉中,猶太人練就了閃電般迅速的心算能力。如牛仔褲創始人列維·施特勞斯,他因家境不佳,1850年跟隨別人從德國到美國西部參加淘金,希望能借此發財。到了舊金山后,經過幾星期的淘金生活,他發現那里人山人海,淘金者中確有人因此賺到了一些錢。但他想,每日從早到晚疲于淘挖不止,一個月也只不過獲得幾十美元。如果在礦場上做生意,供應給千千萬萬的礦工生活必需品,每100美元營業額賺得20美元,每天做100美元的生意,一個月足可以賺600美元。何況那么多的礦工在這里,每天何止做100美元的生意呢?

經此謀算后,列維決定不干淘金活了,他開始擺賣涼水及一些小百貨。果然不出所料,列維第一個月經營的營業額就達5000美元,他的利潤超過1000美元,比一名淘金者多賺了幾十倍的錢。以后,隨著他經營品種的增多,賺的就更多了。

對于猶太人來說,精于計算,是為了錙銖必較。他們不像大多數東方人一樣,羞于“斤斤計較”。他們認為,該獲取的利潤絕不應放手。他們既要計較清楚,又能迅速地計算出結果。把兩者結合起來,是猶太人的聰明之處,也是他們善于做生意的訣竅之一。

4.4 智慧的種子比金錢更珍貴

猶太人把商業人才稱之為“智慧的種子”,他們懂得智慧和金錢一樣都是可以通過播種、經營而收獲的。對智慧的收獲,它的意義遠大于對金錢的收獲,這正是決定商業前途的重要因素。與之相反,有許多非猶太商人對于智慧的培養這種重要的事,都不愿意用心去做,一心只想取巧,其結果恰恰是弄巧成拙。

美國土木建筑業大王猶太人比達·吉威特不僅稱霸于建筑業界,在煤礦、畜牧、保險、出版、電視公司,甚至在新聞事業界,也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身為事業家的比達·吉威特,其成功的關鍵在于他那種獨特的經營哲學:“倘若可以賺1美元,只要有這種機會,我絕對不放棄。”他還有一種近似未卜先知的天賦,當一件事尚未來臨,他便能預見它將在何時發生。比達·吉威特作為經營者,能夠展開很巧妙的人事政策,激發手下的才能和工作情緒,因此工作效率非常高,人人愿為他奮斗。我們可以從下面的實例中見其一斑。

1950年左右,比達·吉威特在同一時間內在兩項工程中奪標。一項是在俄亥俄州建設原子爐,一項是在懷俄明州建設克大利巴堤防工程。在這兩項工程同時中標、且同時施工的情況下,比達·吉威特便表現出他那獨特的用人方法。

土木建筑工程師,一般都有共同的特性,那就是面對越困難的工程,越能提起工作興趣,干起來越能發揮所長。原子爐建設,既能體現出站在時代的尖端,又含有國家意義,因此他們的情緒的確都非常高昂。對于堤防工程,大家無不認為是舉手之勞的小事,覺得干起來不夠過癮。比達·吉威特對于這兩項工程的進展情況,時刻在注視著,并且根據從事堤防工程的技術人員在工作中的實際表現,隨時調配他們去從事原子爐工程。相反地,在從事原子爐工程方面能力表現較差的,便送去干堤防工程。這種人事管理辦法實施的結果,使得每個從業人員競爭意識大大增強,個個爭先,也使得這兩項工程保質保量地很快完工。

比達·吉威特不僅在用人方面表現出非凡的才干,對于新人的發掘與培養也是十分積極的。對于剛出校門的年輕技術人員,頭一年舉行在職訓練,使其接受廣大范圍的建筑技術的在職訓練,使技術人員能學以致用,激發潛能。在形形色色而且為數眾多的工程中,人力和物力密切配合,事事如意,工程完成得盡善盡美。

在所經營的事業上,比達·吉威特并不親自參與,始終只是指示做法,然后把某一項工程全托付給實際負責人。至于工作效果,他能迅速地給予評價,絲毫不放松,這就是他的一貫作風。

4.5 神創造每種東西都有理由

金屬會生銹,“銹”是一種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東西。但是猶太人卻認為絕非如此。

在猶太人心中,神創造的每一種東西,都有它的理由。每一件東西天天都在進步,人也參與了這種創造的活動。

為了去創造,猶太人提出,必須毀掉舊的東西,才能有新的創造。在一場戲劇中,常有新的角色出現;當新的東西誕生時,就會有舊的東西腐蝕、消失掉。“銹”就是一種去除舊的東西并且準備產生新的東西的東西。假如沒有“銹”的破壞,這個世界就會堆滿破銅爛鐵。

以色列著名商人麥克納說:“世界上沒有一件無用的東西,經營者想經營企業都必須學會‘善假于物’。”

以色列水泥大王——哈同水泥公司的創建者麥克納,他23歲時穿著破舊不整的衣服,失魂落魄地來到麥加。因身無分文,又找不到工作,有一段時間每天都陷在半饑餓狀態之中。“干脆賣水算了。”他靈機一動,便在路旁擺起了賣水的攤子,生財工具大部分都是撿來的。

“來,來,來,清涼的甜水,每杯1分錢。”麥克納大聲叫喊。果然,水里加一點糖就變成錢了。頭一天所賣的錢共有6角7分。這最簡單的賣水生意使這位吃盡千辛萬苦的青年,不必再挨餓了。

麥克納賣了兩年水,25歲時已賺了一筆為數不少的錢,于是開始經營零售店。30歲時,當時的市長聽到麥克納很會使無用的東西產生價值,就召見他說:“你是以很會利用廢物聞名的,那么人的排泄物你也有辦法利用嗎?”

麥克納說:“收集一兩家的糞便不會賺錢,但是收集數個人的大小便就會賺錢。”

市長問:“怎么樣收集呢?”

麥克納說:“做個公共廁所,我做給你看,好不好?”

這樣,麥克納就在麥加設置63處最初的公共廁所,因而他就成了公共廁所的始祖。

廁所做好之后,麥克納把收集糞便的權利以每年4000美元的代價賣給別人,兩年后設立一家以色列最初的人造肥料公司。也許你會感到震驚,設立以色列最大的水泥公司——哈同水泥公司的資金,是從這些公共廁所的糞便上賺來的!

4.6 節約本錢就等于增加利潤

生意人該舍得的時候要大方,該節省的時候要節儉。

猶太經典《塔木德》中說:“凡成大業者,無不以節儉為要訣。”對于商人而言,更是要講究節省開支,從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潤,把生意做大做強。

猶太著名的船商銀行家出身的斯圖亞特曾經有一句名言,他說:

“在經營中,每節約一分錢,就會使利潤增加一分,節約與利潤是成正比的。”

斯圖亞特努力提高舊船的操作等級以取得更高的租金,并降低燃油和人員的費用。

也許是銀行家出身的緣故,他對于控制成本和費用開支特別重視。他一直堅持不讓他的船長耗費公司一分錢,他也不允許管理技術方面工作的負責人直接向船塢支付修理費用,原因是“他們沒有錢財意識”。因此,水手們稱他是一個“十分討厭吝嗇的人”。

直到他建立了龐大的商業王國,他的這種節約的習慣仍保留著。

一位在他身邊服務多年的高級職員曾經回憶說:“在我為他服務的日子里,他給我的辦事指示都用手寫的條子傳達。他用來寫這些條子的白紙,都是紙質粗劣的信紙,而且寫一張一行的窄條子,他會把寫的字撕成一張長條子送出,這樣的話,一張信紙大小的白紙也可以寫三四張‘最高指示’。”一張只用了五分之一的白紙,不應把其余部分浪費掉,這就是他“能省則省”的原則。

可見,無論生意做多大,要想取得更多的利潤,節約每一分錢、實行最低成本原則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節約每一分錢、把錢用在刀刃上,這是每個猶太商人對自己的基本要求。

4.7 把現款放進銀行保險柜里

猶太人這一“保守”的觀念,決定了他們的商品交易力求現金交易。縱然交易的對方,在一年后確能變成億萬富翁,也難保證他明天不發生變異。在繽紛復雜的世界里,有誰能知道明天會是怎樣的?人、社會及自然,每天都在變,只有現金是不變的,這是猶太人的信念,也是猶太教的“神意”。

在猶太人的觀念中,既然惟有現金不變,那么他們當然對銀行存款就不信任了。猶太人支配世界的經濟金融生活,主要是通過銀行系統來實現。產業革命時期,猶太人致富,也是憑其資本,在英、法、意乃至全歐洲普設銀行,利用78∶22法則賺取借貸的利潤差,獲得大量財富。他們經營銀行,但自己并不把財產存入銀行。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都知道,銀行存款是生息的,只要有存款,便能獲得利息收入。而現金,是不生息的,手持現款是多少,經過若干年后,仍舊是原來的價值,并不增多。這樣看來,銀行存款比手持現款更有吸引力。那么,為什么猶太人這么“傻”,寧可守住一大堆現款,而不愿把它放在銀行,“讓它繁殖”呢?

實際上,猶太人并不傻,而是太精明了。天生有數學頭腦的猶太人,早已算好這筆賬了:銀行存款,的確可以獲得一大筆利息,但是物價在存款生息期間不斷上漲,貨幣價值隨之下降,尤其是存款者本人死亡時,尚須向國家繳納繼承稅。這是事實,幾乎世界各國都如此。所以,無論多么巨大的財產,存放在銀行,相傳三代,將會變成零,這就是稅法上的原則。

現款,確實不增值,但物價上漲對其影響不大,而且最關鍵的是手持現款,避免了在銀行的財產登記,在財產繼承時,不需要向國家繳納遺產繼承稅。所以,手持現款時,財產既不增多也不減少。

銀行存款和現金相比,當然是現金最可靠,既不獲利也不虧損。小心謹慎的猶太人自然在二者擇一的條件下選擇了后者。對猶太人來說,“不減少”正是“不虧損”的最基本做法。想借助銀行存款求得利息,是不太可能獲得利潤的。

猶太人不會把現款存入銀行,有人可能會問:“家纏萬貫的猶太人到底怎樣保護現款,他們難道不擔心它們的安全嗎?”如果每天都把現款攜帶在身,當然是不可能,也是不安全的。他們已經為現款找到安全之處——銀行。不是存款于銀行,而是把現款放在銀行的保險柜里。

4.8 丟掉的財富還可以賺回來

1929年,紐約股市崩盤,美國一家大公司的老板憂心忡忡地回到家里。

“你怎么了?親愛的!”妻子笑容可掬地問道。

“完了!完了!我被法院宣告破產了,家里所有的財產明天就要被法院查封了。”他說完便傷心地低頭飲泣。

妻子這時柔聲問道:“你的身體也被查封了嗎?”

“沒有!”他不解地抬起頭來。

“那么,我這個做妻子的也被查封了嗎?”

“沒有!”他拭去了眼角的淚,無助地望了妻子一眼。

“那孩子們呢?”

“他們還小,跟這檔子事根本無關呀!”

“既然如此,那么怎能說家里所有的財產都要被查封呢?你還有一個支持你的妻子以及一群有希望的孩子;而且你有豐富的經驗,還擁有上天賜予的健康的身體和靈活的頭腦。至于丟掉的財富,就當是過去白忙一場算了!以后還可以再賺回來的,不是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浦县| 方山县| 疏附县| 嘉定区| 九龙城区| 卫辉市| 贵州省| 连江县| 盐边县| 吐鲁番市| 北辰区| 大余县| 长垣县| 临安市| 绥棱县| 凌海市| 鄂托克前旗| 海口市| 农安县| 永吉县| 左贡县| 自治县| 慈利县| 岳阳县| 弋阳县| 怀仁县| 贞丰县| 余干县| 漠河县| 章丘市| 柳江县| 十堰市| 衡水市| 泰州市| 西畴县| 栾川县| 武安市| 资中县| 临夏县| 依兰县| 黄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