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子讀本
- (日)淺野裕一
- 801字
- 2023-01-30 10:17:54
4 多算勝,少算敗
尚未開戰之際,之所以在廟堂上進行籌算就已經獲勝,是因為以五事七計為指標進行比較和衡量后得出的勝算比對手大。戰端未開之時,之所以在廟堂上進行籌算而無法獲勝,是因為勝算比對手小。勝算比對手大的一方在實戰中也將獲勝,勝算比對手小的一方在實戰中也將敗北。至于無一勝算的情況,就讓人無話可說了。我通過這種比較和計算來觀察戰爭的發展趨勢,是勝是敗,如在眼前。
【原文】
夫未戰而廟算①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敗。況無算乎。吾以此觀之②,勝負見矣。
【注釋】
①廟算:開戰之前,在祭祀祖先靈位的宗廟中,拿用于計算的竹棒來比較衡量彼此的勝負,并在此基礎上擬定作戰計劃。
②之:從《孫子》的整體結構和竹簡本《孫子兵法》的記述來看,所謂“之”,具體指的應該是吳越之間的戰爭。
【解說】
這一段是《計》篇的結尾。廟算也被稱為廟戰,指的正是案頭上的頭腦戰。其中沒有任何的狂熱與豪言壯語,有的只是冷靜成熟的思索,不動一兵一卒就決定了戰爭的勝負。在廟戰中失敗,卻心存僥幸,說什么勝敗是時運,不打不知道,從而魯莽地發動戰爭的人是沒有資格指揮戰爭的昏君、愚將。
腳注
1平津館叢書是清代中期的著名學者孫星衍(1753—1818)編輯的一部綜合性叢書,內容涉及軍事、政治、醫學、佛教、道教等多個方面,其中也收錄了《魏武帝注孫子》一書。
2事象,即事物的形象或事情、現象。——編者注
3吳起(前440—前381),戰國時兵家代表人物,衛國人。初任魯將,繼任魏將,屢建戰功,被魏文侯任命為西河守。文侯死,遭陷害,逃奔楚國,輔佐楚悼王實行變法,促進了楚國的富強。楚悼王死后,被舊貴族殺害,變法失敗。
4這里的吳王指闔閭,也叫闔廬(約前537—前496),名光,春秋時期的吳國國君,前514至前496年在位。令專諸刺殺吳王僚以奪取王位。任用伍子胥、孫武,整頓內政,滅徐國,破楚國,因秦兵來救及吳國內亂而退兵。后在槜李(今浙江嘉興)被越王勾踐打敗,傷重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