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魏詩

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漢靈帝時任議郎,獻帝初參加討伐董卓。建安元年(196)迎獻帝遷都許昌,自任大將軍、丞相,成為北方的實際統治者。曹操在政治上強調唯才是舉,打破門第限制,周圍籠絡了一大批才士,是建安文學的盟主。本人雅愛詩章,好作樂府歌詞,今存二十一篇。鐘嶸《詩品》說:“曹公古直,甚有蒼涼之句。”

蒿里行[1]

關東有義士[2],興兵討群兇。初期會孟津,乃心在咸陽[3]。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4]。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5]。淮南弟稱號[6],刻璽于北方[7]。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8]。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鑒賞

《蒿里》《薤露》原為漢挽歌,曹操作此,仍遵《薤露》挽王公貴人,《蒿里》挽士大夫庶人之意。可見其善取法于樂府。但是此詩已經不是一般意義的挽歌,而是感傷時事的激憤之作,也是哀切之辭,其中反映了曹操身上具有的古代儒家的民本思想。

首四句寫關東諸侯興兵討董卓等群兇,如武王舉伐紂之師,與諸侯會盟于孟津,共為勤王之事。所以這四句寫諸侯起義師討逆,很有氣勢,原有一種正義之師的意味。但接下來的四句突然地轉折,寫諸侯雖然共舉大義,卻又各懷私心,軍雖合而力不齊,其中有些人等待觀望,沒有統一發兵。會盟討董的大軍,列陣如雁行,卻又躊躇遲回。如此則其戰績如何可知矣!非但如此,續后還發生種種勢利之爭,乃至于自相殘殺!令人痛心之極。于中袁術雖為盟主袁紹之弟,但卻最先暴露借討董卓以謀取天下的野心,妄刻玉璽,稱帝淮南。致使兵連禍結,萬姓死亡!董卓之亂,再加劇了諸侯自相殘殺,袁氏謀逆稱帝,戰亂頻仍難歇。結果受害的當然是天下的百姓了。

此詩的特點,是直陳事實,毫不修飾,語言樸素,但極有力量。它不僅有極具概括的敘述性語言,如“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之類,也有取譬或描寫細節極生動的句子,如形容軍合力不齊,則曰“躊躇而雁行”;寫兵連禍結,則曰“鎧甲生蟣虱”,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最后四句,寫白骨暴露于野,生民百僅遺一,怵目驚心,天下禍亂之極,無過于此。作者之所以能夠寫出這種效果,當然是他親身經歷其中,從長期的憤懣與冷靜觀察之中,對這場關于漢室命運的禍亂有很深刻的了解。所以,此詩雖是短篇,卻再現了很重大的歷史事變。

此詩的成功,從藝術上說,一方面是由于曹操寫作藝術的高超,他觀察深刻明白,情感深沉豐富,并能充分表達。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掌握漢樂府樸素生動的敘事藝術,并加以發展。這種樂府敘事抒情之法,是曹操最所擅長的。

短歌行[9]

對酒當歌[10],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11],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13]。但為君故,沉吟至今[14]。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15]。明明如月,何時可掇[16]。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17]。契闊談宴[18],心念舊恩[19]。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20]?山不厭高,水不厭深[21]。周公吐哺,天下歸心[22]

鑒賞

此詩體制,實為宴會酒歌,其伴奏的樂器,似為秦箏。曹操之后,曹丕也曾做《短歌行》,內容是悼念曹操的。《古今樂錄》云:“魏文制此詞,自撫箏和歌。”曹操的這一首則是寫人生短暫,佳宴難得,良朋之聚會更為難得等內容。其真正的指向,是要表達這樣意思:欲于亂世有所拯濟,而拯濟亂世則需要招攬賢才;招攬賢才,則需要有真誠之心,愛惜之意。故最后表白山容水納的襟懷,以周公吐哺自勖。這種酒歌,或許是漢樂府眾多歌曲中的一種,原本只是勸酒之辭,以人生短暫,及時行樂為辭。曹操將其用在以招賢為主題的公宴上,并且指向與天下賢才共濟世難的大主題上,我們又一次看到曹操對漢樂府的發展。當然這個大主題是以比較含蘊的方式來表現的。但此詩之所以動人,絕非僅在飲酒行樂的情緒渲染,而在于寫了一種良朋相聚,共相濟美的融融之景,以及對于感慨生命的一種共鳴。

開頭八句,極能吐露心曲,所謂“慷慨吐清音”者也!這當然是樂歌的本色。接下八句,分別用《詩經》中《子衿》與《鹿鳴》兩首詩中的成句,一寫相會之前相念之殷,一寫宴會之時相聚之樂。這種援古詞以寫今情的作法,是樂府歌辭所容許的。雖取古人之成句,卻不啻自我口出,完全符合眼前情景。說到這一點,我們還得說一下這種樂府詩的特殊結構方式。樂府在具體演唱時,是歌樂間作的。一段歌唱之后,是一段彈奏。這中間的部分,就叫做“解”。像這首詩,在《宋書·樂志》所錄的版本里,就分好多“解”;因為分“解”,所以段落與段落之間,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其中的這兩解,就采用《詩經》的成句。我們了解這種樂府的結構方式,才能更好地欣賞這首詩。

曹操此詩不僅吐露心曲,慷慨動人,而且其中抒發人情,委婉細膩,尤其是其中的“越陌度阡”這四句,款曲盡出,寫出一種恩義,超越單純的政治利用的關系。曹操的一部分具有政治或軍事主題或背景的詩,總能超越政治之上,深入到人性之中。《尚書·堯典》說“詩言志”,《毛詩大序》說“吟詠情性”,曹詩于兩者兼而有之。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兩句或為俗語,用俗諺成語、成句甚多,是這首詩語言使用上的一個特點。

卻東西門行[23]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24]。舉翅萬里余[25],行止自成行[26]。冬節食南稻,春日復北翔。田中有轉蓬,隨風遠飄揚。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27]。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冉冉老將至,何時反故鄉?神龍藏深泉[28],猛獸步高岡。狐死歸首丘[29],故鄉安可忘?

鑒賞

曹操的詩歌都是樂府詩,典型地反映了詩歌史從漢樂府向文人詩轉化的特點。此詩據《宋書·樂志》等文獻所記,是魏晉樂府機構演奏的歌曲。此詩用樂府傳統的比興法,提煉藝術典型,虛中寓實,最富神味。

全詩結構十分完整,可分為四層。前兩層是比興:

從“鴻雁”句至“春日”句是第一層比興。鴻雁出于塞北無人之鄉,萬里飛翔不失群。冬節為食稻南飛,春日又飛回北方,是說雖因謀食而暫離故土,但終能回到故土。作者對鴻雁的這種行止有定的活動方式是肯定的。這是第一層,是正面的比興。從“田中”句到“萬歲”句,是第二層比興:寫轉蓬與故根相離,永難返本,借以比擬一種不能自主的、隨世事飄泊無歸的行為狀態。

以上兩層比興,共十句,像長調詞中的“雙拽頭”。 鴻雁是得所,轉蓬是失所,一正一反,手法甚為巧妙。但都還不是正題,都是襯托、比興。蓋此詩主題是寫征夫之事,不是詠鴻雁與轉蓬。漢魏古詩,并無單純詠物之作,凡出現詠寫的事物,都是起比興作用的。這是漢魏詩與后來的詩歌在處理事物上的不同。這種寫法,古人常說有古意,是一種古樸的詩歌藝術表現手法。

“奈何”六句,才是詠征夫本事,是“主”,前兩層則是“客”。寫征夫離別家鄉,經營四方,馬不解鞍,甲不離身。

最后四句,又換了一副筆墨。“神龍”兩句,再次用比興,“狐死”一句,“故鄉”一句以一比一賦結。這四句相當于楚辭中有“亂”,樂府則有“趨”,是唱嘆引情之筆。于此可見曹操詩歌結體之古也。這也是因為他是按樂府曲調作歌,所以自然體現了樂曲的一種結構。

此詩運用了大量的比興。古詩往往是這樣,往往是賦少而比興多。正題本事,著墨不多,而旁襯曲喻,反而占較多筆墨。這樣就形成一種樸茂隱約的風格。

苦寒行[30]

北上太行山[31],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32],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谿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33],遠行多所懷。我心何怫郁[34],思欲一東歸[35]。水深橋梁絕,中道正裴回[36]。迷惑失徑路,薄暮所宿棲[37]。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擔囊行取薪[38],斧冰持作糜[39]。悲彼東山詩[40],悠悠使我哀。

鑒賞

曹操詩善起頭,這詩中“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就是一個例子。《紅樓夢》第五十回寫眾姐妹在雪天準備即景聯句,王熙鳳說:“既這樣,我也說一句上頭。”眾人都說道更妙。熙鳳說:“你們別笑話我,我只有一句粗話,剩下的我就不知道了。”眾人都笑道:“越是粗話越好,你說了就只管干正事去。”“一夜北風緊。”眾人聽了相視笑道:“這句氣粗,不見底下的,正是會做詩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得多少地步與后人。”拿這個說法來說曹操的開頭法,未免有點唐突曹公,但道理是一樣的。曹操詩的開頭,在于“氣粗”,就心中所想的最緊要的,堆在眼前推不開、撐在心里支不走的那一件事情說起。如《蒿里行》:“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步出夏門行》:“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都是這樣的開頭。魯迅說曹操文風通脫,這種開頭的方式,正是通脫的一個表現。

關于這首詩,我想說這樣一點:曹操在這首詩中寫他內心的憂郁、彷徨,這一基本情緒,從“延頸長嘆息”以下,表現得很突出。一曰長嘆息,二曰多所懷,三曰心何怫郁,四曰思欲東歸,五曰水深橋斷,六曰中路徘徊,七曰失故路,八曰無宿棲,九曰離家遠,十曰人馬饑,十曰悲《東山》之詩而心哀。這種情緒,某種意義上說,是曹操心靈的大波動的表現,甚至觸及到他對自己的整個人生選擇、生命價值觀念的懷疑與思考。像曹操這樣一個大英雄,帶領重兵行軍,究竟因為何事而發生這種情緒上的大波動?是對將要發生的戰爭的恐懼嗎?顯然不是,對于曹操這樣的能征慣戰的統帥來講,高幹這樣對手,是不足以讓他發生這種情緒的。那么是征途之艱辛,氣候的奇寒嗎?顯然也不是這么簡單,盡管此詩確是以“苦寒”為題。我覺得最深層的原因,也許是曹操自己都沒有明確地意識到的一個事實:當他面對撐拒天地之間,“艱哉何巍巍”的太行山時,其內心被自然的崇高之美所震懾。由此而生發出個人的、乃至人類的渺小、怯弱之感。

曹操雖然沒有像后來的山水詩人那樣以描寫自然為基本內容,但我們發覺,在曹操的詩中,自然與人的關系這一主題其實很突出地存在著。人與自然的關系正是構成曹操詩的一個基本的旋律,是其雄渾風格產生的依據。如《短歌行》等詩,寫人生之短暫與宇宙之無窮。如《步出夏門行》之二“神龜雖壽”,也表現了這一主題。《步出夏門行》“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是以雄偉自然張揚人生的崇高精神。此詩中其實也存在著人類與自然這一基本主題。人類最浩大的行動——行軍,在自然面前(巍巍太行)顯得如此渺小。曹操不是因為畏懼戰爭,擔憂戰爭的勝負而發生哀愁,也非單純地畏懼行役之苦,而是因為震懾于自然之偉大,無法超越而產生無盡的悲哀。他的詩就這樣觸及到這一永恒的主題。他的偉大、他的詩人氣質正是從這些地方顯露出來。曹操最令人感動的是自信能勝于人,但始終敬畏于天。我覺得,在“天”的面前保持純真的崇敬,乃至畏懼,是我們人類的本份。這也可以理解為一種人性,曹操在這里充分地顯示了這種人性。

事實上,曹操這首詩,是脫略了外在的身份和眼前正在進行的事情。像一個至高無上的三軍統帥,統領浩蕩的大軍這些內容,在詩中幾乎沒有表現,唯有“人馬同時饑”一句,略微地涉及眼前的行軍之事,像一個飄忽而過的影子。除此之外,此詩純粹是曹操個人的視線在轉動,個人的情緒在起伏。簡直是個人或很少幾個人的苦旅。這就是詩的表現,越過無關緊要的外在的關系,直接進入心靈的表現。如果設想曹操以許多的筆墨正面寫行軍之事,就沒有這樣效果了。這是曹操詩歌富有人性的地方,大英雄的抒懷,能打動任何一個人。當曹操以政治家的角色寫詩時,他的詩往往并不特別好。他寫詩寫得最好的,是忘記了自己身份的時候。也許這就是詩人的本質所在了。

這首詩雖然寫太行山,觸及人與自然的關系,但不是后來人所寫的山水詩,也不是一般的紀行之詩。這是一個典型的敘事、抒情的作品。此詩最后說到《詩經·豳風·東山》詩,這無疑是交代了藝術上的一個淵源。建安人學詩騷,未取模擬之法,精神相沿而詞語章句煥然一新,是值得我們今天學習古人所應借鑒的。


[1] 蒿里行:《蒿里行》和《薤露歌》原為漢樂府中挽歌詞。《蒿里》用于挽士大夫庶民,《薤露》用于挽王公貴人。曹操這一首,據《宋書·樂志》載入相和曲中。曹操作此二章,哀傷董卓之亂、舊京淪喪及諸侯興兵討卓敗績之事,仍然使用漢挽歌原來的作法:其《薤露歌》中說“殺主滅宇京”,正是哀挽王公貴人之意;而本首則傷“萬姓以死亡”,正是挽士大夫庶民之意。這一點古人評此詩如張玉穀《古詩賞析》等已指出。

[2] 關東:漢魏時期指函谷關以東。義士:勇于赴義之士,這里是指當時聯盟起兵討伐董卓的關東各路諸侯。

[3] “初期”二句:孟津,一本作“盟津”,在今河南洛陽孟津區,相傳周武王伐紂,大集于孟津。咸陽,秦都城,今陜西咸陽市東。古人也常用來直接指漢朝都城長安。清人聞人倓《古詩箋》注:“《尚書》:‘惟十有三年,大會于盟津。’又:‘乃心罔不在王室。’”余冠英《漢魏六朝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以上二句是說本來期望團結群雄,象周武王會合諸侯,吊民伐罪;初心是要直搗洛陽,象劉邦、項籍之攻入咸陽。兩句都是用典,非實敘。”但據《后漢書·袁紹傳》載,曹操建安元年上書朝廷,其中敘述到初平元年會合諸侯討董卓的事情時說:“遂引會英雄,興師百萬,飲馬孟津,歃血漳河。”可見曹操這兩句,同時也是實敘的。

[4] 躊躇:即猶豫。雁行(hánɡ):飛雁的行列。《太平御覽》卷三百五十一引曹髦佚句:“干戈隨風靡,武騎齊雁行。”聞人倓《古詩箋》注引《戰國策》:“韓之于秦,居為隱蔽,出為雁行。”這一句是形容諸侯軍隊列陣以待,卻又躊躇觀望。

[5] 嗣還:即嗣后,其后不久的意思。自相戕:自相殘殺。指討董諸侯因為勢利之爭,出現矛盾,最后相互兼并,他們之間反而發生戰爭。

[6] 淮南弟:指袁術。他是討董諸侯盟主袁紹的弟弟,是其中勢力較大的一路諸侯。袁術改漢九江郡為淮南,治在壽春(今安徽壽縣)。建安二年(197),袁術稱帝于壽春。

[7] “刻璽”句:這一句是接著上一句,說袁術稱帝之事。《后漢書》等記載袁術稱帝,并要奪孫堅拾得的漢帝玉璽。聞人倓《古詩箋》用此說。余冠英《漢魏六朝詩選》認為此句是指“初平二年,袁紹謀立劉虞為天子,刻作金印”。劉虞在幽州,漢末治理北方,甚得民心。兩說可并存。但兩說句法不同,如果“刻璽”句是接著前句繼續說袁術稱帝的事情,句法較順。如果一句說袁術,一句說袁紹,則是一種兩截的句法。刻璽,雕刻玉璽。

[8] “鎧甲”二句:上句“鎧甲生蟣虱”是指將士苦于征戰之久,下句“萬姓以死亡”指百姓因戰亂而大量死喪。

[9] 短歌行:《短歌行》《長歌行》,皆漢樂府曲名。“長”“短”之義,舊說紛紜,然多有誤解,至以牽合歌詞內容,認為短歌詠生命之短,長歌詠生命之長的說法。其實短歌、長歌,指歌調節奏之長短。短歌為四言,長歌為五言。此詩《宋書·樂志》載于清商三調曲中的平調曲。

[10] 對酒當歌:對酒,對著酒,即飲酒。當歌,聽著歌。當在這里不是應當的意思,而是與“對”字意義相近的當對之當。

[11] 慨當以慷:即慷慨的意思,這里將慷慨一詞分開來用,以加強感情力量。

[12] 杜康:古代傳說發明釀酒技術的人。這里就是指酒。

[13] “青青”二句:這兩句是《詩經·衛風·子衿》的成句。子,青年男子美稱;衿(jīn),衣領子。

[14] “但為”二句:是說思念青衿之子,其含情至今未發。

[15] “呦呦”四句:這四句是用《詩經·小雅·鹿鳴》的成句。《鹿鳴》是主人宴會賓客之歌。“呦呦”兩句是興,“我有”兩句是賦。以鹿鳴呦呦,興起作樂以宴會佳賓之事。瑟、笙,周代雅樂的兩種絲竹樂器。

[16] “明明”二句:這是就眼前景物來抒情。宴會當是在深夜,故此詩多取于夜中意象。作者當酒酣之時,見月色明亮,便有掇月之想。但月高在天,哪能掇取?這只是一種無意識的聯想,用來抒發某種幽微的人生情緒。后來李白“欲上青天攬明月”,正出于曹操此語。而易“掇”為“攬”,可見古人用前人詩句,常常把古語變為今語。掇,一本又作“輟”,停止。余冠英《漢魏六朝詩選》:“不可掇,或不可輟,都是比喻憂思不可斷絕。”

[17] “越陌”二句:漢代諺語“越陌度阡,更為客主”,是說兩個好朋友離開時,主人送客人,將送到時,客人又反過來送客人。陌、阡,鄉間田野上的小徑。“枉用相存”,讓你空費了那么多的事,來慰問我。相存,相存問,相慰問。這里“相”字是虛的,主要在“存”字上。“枉用相存”,翻譯成俗語,即生受您大老遠地來看我。

[18] 契闊:契,密切;闊,疏遠。這里是偏義復詞,主要用契字。談宴:談笑宴樂。也可以理解為“談宴契闊”,即宴會上談說舊日之闊別與今日的相聚。

[19] 舊恩:舊日的情誼、恩情。

[20] “月明”四句:是說當此月明星稀之時,看到烏鵲南飛而去,繞樹三遍,不知何枝可以依棲。這四句喻亂世人才尋找歸宿的情景,是曹操對與宴的賓僚們說的,但也未嘗不可以說,這也是曹操自己的一種心境。

[21] “山不厭高”二句:是說像山之不辭崇高,海之不辭深廣。是喻指延攬天才英才者的胸懷,即后面周公那樣的事跡。

[22] 周公吐哺:《史記·魯世家》記載周公之語:“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哺,口中咀嚼的食物。

[23] 卻東西門行:余冠英《三曹詩選》:“樂府有《東門行》《西門行》,又有《東西門行》。《東西門行》大約是合并《東門行》《西門行》的調子。曹操此題作‘卻東西門行’,后來陸機又有‘順東西門行’,‘卻’和‘順’有人以為是倒唱和順唱之別,這些都是樂調的變化。”

[24] 出塞北:出產于塞北。無人鄉:荒漠之地。

[25] 萬里余:《樂府詩集》作“萬余里”。

[26] 行止:飛行和棲止。

[27] 安得去四方:離開故鄉到四方去。“四方”一詞先秦典籍中常見,如《詩經·小雅·北山》:“膂力方剛,經營四方。”《禮記·射義》:“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曹詩反用其意。

[28] 深泉:深淵。據黃節《漢魏樂府風箋》說,原文應作“深淵”,唐人避高祖李淵諱改。

[29] 狐死歸首丘:《禮記·檀弓》:“古之人有言,狐死正首丘。”即不離故土,不忘故鄉之意。

[30] 此篇載于《宋書·樂志》,篇名為《北上》,曲名為《苦寒行》,屬清商三調歌詩中的清調曲。建安十一年(206),曹操親自率兵遠赴并州(今山西省太原一帶)征討高幹(袁紹余部、袁紹之甥,初曾投降曹操,后又反叛)。在行軍經過太行山時寫了這首詩。

[31] 太行山:余冠英《漢魏六朝詩選》注:“指河內的太行山,在今河南省沁陽縣北,是太行山的支脈。”

[32] 羊腸坂:余冠英《漢魏六朝詩選》注:“指從沁陽經天井關到晉城的道。”詰屈:紆曲。一本作“詰曲”。

[33] 延頸:伸長脖子,若有所望。

[34] 怫郁:心有不安。

[35] 思欲一東歸:余冠英《漢魏六朝詩選》注:“言懷念故鄉譙縣。”可參考,“東歸”此處主要是《詩經·豳風·東山》“我東曰歸,我心西悲”的意思。

[36] 裴回:同“徘徊”。

[37] 薄暮:《宋書·樂志》作“暝無”。

[38] 擔囊行取薪:挑著行囊來拾取薪柴。囊,行囊。

[39] 斧冰:以斧鑿冰。糜:粥糜。《釋名》:煮米使糜爛。“擔囊”“斧冰”這兩句,是說在這樣苦寒的時候,行軍深山之中,連做一點粥都是很困難的。

[40] 東山詩:思欲一東歸:余冠英《漢魏六朝詩選》注:“言懷念故鄉譙縣。”可參考,“東歸”此處主要是《詩經·豳風·東山》“我東曰歸,我心西悲”的意思,周公所作。《毛詩》序曰:“東山,周公東征也。”鄭玄箋:“成王既得《金縢》之書,親迎周公。周公歸攝政,三監及淮夷叛,周公乃東伐,三年而復歸耳。”曹操這里既是表達對《東山》詩的共鳴之意,同時也是以周公自比。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萝北县| 鹤庆县| 怀集县| 桃江县| 泸定县| 仲巴县| 阳朔县| 府谷县| 沙坪坝区| 隆德县| 南宁市| 青州市| 长泰县| 温州市| 玛沁县| 金阳县| 上虞市| 江津市| 台中市| 深州市| 黔江区| 锦州市| 邹平县| 民和| 孝义市| 华容县| 扎囊县| 昌江| 西宁市| 通渭县| 甘孜县| 三穗县| 安远县| 买车| 会昌县| 迁安市| 静宁县| 霞浦县| 鄂托克前旗| 乌恰县| 资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