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24.跟永樂皇帝打擂臺
書名: 大明:建文遺子,從白蓮教主開始作者名: 長安春雪本章字數: 2367字更新時間: 2023-01-29 12:04:16
“于澤誠,澤被蒼生,誠心正意。”雖然只接觸了兩次,但于謙由衷的欣賞小白,對其不吝贊美之詞。
“好好好,你明天就帶于澤誠來,我先見見。”朱高熾樂顛顛的往外走:“我這就進宮,這個法子,老爺子聽了保準歡喜。”
“慢。”于謙急忙攔住了朱高熾,猶豫了下,委婉的說:“太子,是不是可以考慮……讓太孫去?”于謙雖是守正君子,卻不是迂腐之人,這個時候,太孫去說,比太子去說效果要好。
朱高熾也不是笨人,馬上就想明白了,一拍手:“對對對,他去,就他去,那小子比我去更合適,你們兩個,快去把太孫找來,我找他有急事,讓他快點來,手頭不管有什么事都放下,越快越好。”
-------------------
“這法子是你想的?”朱瞻基聽了于謙的匯報,同樣眼前一亮。
于謙看著對面的朱瞻基,恍惚間眼前的太孫似乎變成了小白,不過朱瞻基跟于謙同齡,比小白看著要大幾歲。
“于司諫……于謙……”
朱瞻基連著呼喚了兩聲,于謙才回過神,不好意思的抱歉:“殿下,臣失態了。”
“是他一個兄弟,叫……魚什么來著?”朱高熾在一旁插話:“先不說這個了,誰說的不重要,重點是這個主意不錯,你現在就進宮,跟老爺子說去,就說是咱們父子跟東宮的屬官們一起商量出來的的主意。”
“這……”于謙剛要爭辯。
朱高熾趕緊安撫:“我知道這是你朋友的主意,放心,不會埋沒了他,他那邊,我自有賞賜,不會讓他白獻計的。”
于謙想了想,眼前正是危急之時,為了太子,為了大局,暫時也只有這樣了,至于于澤誠那邊,也只有以后再說了。
反正看于澤誠的意思,似乎也不太在乎名利。
朱高熾又交代了幾句,朱瞻基換了身常服,直奔宮中。
朱棣正在乾清宮與朝臣們議事,司禮監太監黃儼在一旁侍候。
一名小宦官進殿,在黃儼耳邊輕聲說了兩句。
黃儼擺了擺手,示意小宦官退下,他想上前跟皇帝說話,但戶部尚書夏原吉正在奏事,朱棣聽得十分認真,而且眼見皇帝眉頭緊皺,心情似乎不大好,所以黃儼猶豫了下,沒有上前稟告。
夏原吉完全沒注意小宦官的進出,心無旁騖的說:“三個月前,按照兵部報來的賬目,已撥付了八百萬貫,這筆錢一出,國庫當時便已捉襟見肘了,現在又要三百萬,如果都給了,戶部的家底就快空了,別說來年若遇災荒,朝廷難以及時救濟,恐怕就是陛下既定的北征,若是打的時間長了,臨時采購軍糧的錢都難以騰挪。”
朱棣咬牙看著夏原吉,暗罵這個老貨實在是可惡,又來跟朕打擂臺,每次讓他撥錢,不是騰挪不開就是推三阻四,就沒有痛快時候,朱棣拍著面前的奏本,朱棣強壓怒火,勉強耐著性子說:“兵部的條陳上不是寫的很清楚了嗎?之前那八百萬是給禁軍換裝備的,幾個大營的裝備都要更換一批,武庫司庫存的好多裝備都是多年前的,那能上戰場嗎?”
“跟蒙古人拼命,沒有趁手的家伙能行?這個三百萬,是神機營要添置些火器,尤其是大炮再鑄幾門,你不帶兵你不懂,到了戰場上,關鍵時刻,大炮能頂大用場。”
夏原吉根本就不抬頭,躬身跟皇帝說話,肢體動作上十分恭敬,但說話絲毫不肯松口:“臣不是說火器不該添置,臣是說這個錢國庫騰挪不開,眼見揚州段漕河絕潰了,重修漕河,又要有一大筆出項……”
朱棣知道,算細賬自己永遠算不過這老貨,對于說服夏原吉,他已經放棄了,索性直接耍起了無賴,跟市井潑皮一樣開始拍桌子叫號:“你就說給不給吧?”
“你給不給?”
“說,給不給。”
朱棣連連質問,一聲緊似一聲。
夏原吉則抱定了一條,不管你皇帝如何疾風驟雨,我自巋然不動,仍舊不疾不徐的說:“這錢不是臣一人的,是國庫的,是朝廷的,臣省下的每一文,都進不了自家腰包,臣領著朝廷俸祿,為君分憂,為朝廷著想……”
“得得得,說這么多,你還是不給呀。”朱棣氣的臉發白:“朕說的不是你進不進自己腰包,朕說的是你給不給!”
夏原吉仍舊不看朱棣一眼,語氣也仍舊不卑不亢:“陛下堅持要給,臣不敢不領旨,但臣身為戶部尚書,職責所系,不能為了一味迎合上意就隨意撥款,朝廷每年出項甚多,有些話,臣還是要說,國庫現在……”
“行了,行了,行了,好……你恪盡職守,你職責所系……”朱棣早被夏原吉折磨的不耐煩了,一指殿門口:“你不是說修漕河也要用錢嗎?你不是算不過來賬嗎?你現在就去跟太子商量,把工部尚書吳中,還有兵部尚書方賓也叫上,你們幾個好好研究,跟太子一起研究,反正朕不管你們怎么騰挪,這個錢必須給朕騰挪出來,而且不光錢要撥出來,修漕河的事還不能耽擱,這個事越快越好,朕還有很多事要辦,沒功夫跟你……跟你……你走吧。”
卻說朱瞻基站在殿外候著,本來小宦官出了殿,朱瞻基詢問自己是否可以進去了,小宦官只陪著小心回說:“請殿下稍候,奴婢已經稟了黃太監。”便再沒后話。
等了半天,朱瞻基都有些不耐煩了,這時殿門打開,夏原吉陰著臉邁步出來。
由于在殿門口,不便于行禮,夏原吉對朱瞻基深深一躬算是行禮,朱瞻基趕緊回了一躬,起身還對夏原吉一笑,夏原吉卻只是敷衍的一笑,轉身離開了。
夏原吉敷衍一笑,朱瞻基并不介意,看情形,這位老臣跟皇帝議事結果,又是不歡而散了。
朱瞻基見了夏原吉的背影,不由得一陣感慨,夏原吉打理戶部十多年,政績斐然,十分受皇帝賞識,而且夏原吉從不掩飾其是太子太孫的堅定支持者,在皇帝面前經常夸贊太子仁德、太孫聰慧,所以朱瞻基心中對夏原吉一向敬重。
正思量著,殿內傳出朱棣的喊聲:“叫那小子進來吧。”
司禮監太監黃儼親自迎了出來,滿臉笑意的說:“太孫,陛下有請。”
朱瞻基進了殿,朱棣氣尤未消,氣鼓鼓的大罵:“這個老東西,改天看我罷了他的官,讓他也回家抱孩子去。”
朱瞻基知道朱棣說的是氣話,但仍忍不住為夏原吉說了句好話:“嗯,這夏原吉是很有初唐貞觀朝魏征的風骨。”
朱棣沒聽出朱瞻基的畫外音,冷哼一聲:“哼,魏征?他跟朕打擂臺的本事倒是跟魏征……”
朱棣突然品過味來了:“哎呀,你小子說他是魏征,那朕就是唐太宗了?朕的永樂朝也是永樂之治?行啊,你小子,拍馬屁的功夫倒是見長啊。”
朱棣忍不住笑了,笑的很開心。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千古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