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數字化改革的目標

1.3.1 探索科技賦能的社會治理新生態

社會治理(Social Governance)是指政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社區以及個人等多種主體通過平等的合作、對話、協商、溝通等方式,依法對社會事務、社會組織和社會生活進行引導和規范,最終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過程。

社會治理理念隨著整個國家發展所處的歷史階段和現代化的進程,不斷與時俱進,經歷了從社會管控到社會管理,再到社會治理的兩次歷史性飛躍。改革開放之后,隨著社會經濟日趨活躍和各種矛盾增多,國家管控理念被社會管理理念所替代。為適應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現代化發展的要求,又將社會管理轉變為社會治理。從管理到治理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體現了社會治理的目的、主體、內容、方式進一步向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要求轉變,進一步向民主化、法治化、制度化、科學化的軌道轉變。

治理理論的興起,絕非人為制造出的新口號,而是各國政府對經濟、政治以及意識形態變化所作出的理論和實踐上的回應。在此背景下,以埃莉諾·奧斯特羅姆(Elinor Ostrom)為代表的制度分析學派提出了多中心治理理論。具體地說,單中心意味著政府作為唯一的主體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排他性管理,多中心則意味著在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過程中,并非只有政府一個主體,而是存在著包括中央政府單位、地方政府單位、政府派生實體、非政府組織、私人機構以及公民個人在內的許多決策中心,它們在一定的規則約束下,以多種形式共同行使主體性權力。這種主體多元、方式多樣的公共事務管理體制就是多中心體制。

多中心治理結構要求在公共事務領域中,國家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政府和公民共同參與,結成合作、協商和伙伴關系,形成一個上下互動,至少是雙向度的,也可能是多維度的管理過程。在國家公共事務、社會公共事務甚至政府部門內部事務的管理上,借助于多方力量共同承擔責任,其中既有對事務的管理,也有對人和組織的管理;既有對眼前事務的管理,也有對長遠事務的管理。其特別之處在于用一種新的角度思考什么樣的管理方式可以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社會治理是一種公共理想的社會和經濟效果的治理模式。社會治理是一系列的價值、政策和制度,通過這些,一個社會可以管理它的經濟、政治和社會進程。社會治理是一個國家開發經濟和社會資源的過程中實施管理的方式,它同時也是制定和實施決策的過程。社會治理還被界定為限制和激勵個人和組織的規則、制度和實踐的框架。所以,治理不僅僅局限于政府,也包括多元角色的互動。

“理性經濟人”的社會自我治理,在理論邏輯上,構成了社會治理理論的核心內容。在特定意義上可以認為,治理理論本質上是以“理性經濟人”為基礎的社會自我治理理論。如果說19世紀至20世紀的改革家們倡導建立最大限度的中央控制和高效率的組織機構的話,那么21世紀的改革家們則將今天的創新視為一個以公民為中心的社會治理的復興實驗過程[11]

數字化改革的作用是將區域試驗的成果通過數字化手段形成可大范圍推廣復制的系統,因此數字化改革將推動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更廣范圍、更多領域加速從宏觀走向微觀、從經驗走向科學、從局部走向整體,實現社會治理從低效到高效、從被動到主動的深刻轉變,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探索構建數字化時代的社會形態。

1.3.2 打造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當前,我國經濟也正在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伴隨著傳統增長紅利的逐步衰減,如何找到支撐未來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是必須破題的重大任務。這在逆全球化趨勢持續加劇、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顯得尤為迫切。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從要素構成看,“數據”脫穎而出,超越傳統的土地、勞動力、資本要素等上升為極其重要的生產要素,日益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從國際上看,世界各國對數字資源的依賴程度不斷加深,國家競爭焦點迅速從資本、勞動力轉向爭奪和攫取數據和計算資源。

數字生產力革命正在世界范圍內推動社會生產方式向數字化轉型,對整個經濟體系產生滲透和重構。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更加突出。遠程辦公、在線醫療、數字文娛等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動能充分釋放,成為支撐經濟穩定發展的新增長點。據測算,2020年上半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為17.5萬億元,占GDP(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38.3%,同比增長6.7%。

數字化改革將在三個方面進一步打造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第一,數據作為一種新的生產要素,基于數據資產形成的新模式、新業態、新市場、新領域、新技術的變革與發展,必將推動數字經濟在各個領域的發展,這本身就是對于GDP、就業、稅收等一系列經濟發展目標的推進。例如,基于大數據要素衍生的一些大數據產業、數字產業、數字媒體、人工智能、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網絡支付、網絡交易等,都是基于數據要素而開發、開拓出的新產品、新領域、新市場,這些構成了重要的“新動能”支撐力。

第二,數字化改革推動傳統行業的改造和革新,帶動傳統產業的“轉型”、生產組織模式的轉變、新價值的創造,從而帶動“新動能”。在傳統的產業劃分中,數字經濟可以同時幫助一產、二產、三產實現生產方式變革。在農業、畜牧業、漁業領域,以數據信息為基礎的新型智能農業、畜牧業、漁業正在興起,不僅改變了傳統的落后耕作和養殖方式,還極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在制造業領域,以數據資產為基礎,結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大批制造業企業正在實現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極大地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管理效率。在服務業領域,數據資產基礎上的大數據、云計算使得服務的匹配效率、便捷性大幅提升。例如,基于大數據的金融科技服務對于金融配給效率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傳統金融服務中的諸多難題。

第三,數字化改革從根本上推動經濟社會各個方面制度的完善,實現全社會效率的提升,進而對“新動能”全面激發和推動。例如,數字政府建設從“跑多次辦不成”到“最多跑一次”再到“一次都不用跑”,極大地提高了服務效率和人民滿意度;基于數字化的社會治理,對于各類犯罪的預防和處理能力大大增強,人民安全感和幸福感越來越有保障。

1.3.3 塑造新結構經濟學中的競爭優勢

新結構經濟學[12]是林毅夫教授及其合作者提出并倡導的研究經濟發展、轉型和運行的理論,其主張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采用新古典經濟學的方法,以一個經濟體在每一個時點給定、隨著時間可變的要素稟賦及其結構為切入點,來研究決定此經濟體生產力水平的產業和技術以及交易費用的基礎設施和制度安排等經濟結構及其變遷的決定因素和影響。新結構經濟學主張發展中國家或地區應從其自身要素稟賦結構出發,發展其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在“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推動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的發展。

新結構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是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在每個時點給定但隨時間可以變化的要素稟賦及其結構與由其決定的比較優勢不同,只有按照由要素稟賦結構決定的比較優勢來選擇產業,才能有最低的要素生產成本,如果再有合適的硬的基礎設施和軟的制度安排與之配套,交易成本就會很低,因而能夠把比較優勢變成競爭優勢。

新結構經濟學的分析方式與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是一脈相承的。發展經濟學要研究和解決的本質問題,就是如何能使一國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增加財富,從而使民富國強。對此,新結構經濟學的邏輯很清楚:要提高收入水平,必須提高產業技術水平。產業技術水平內生于要素稟賦結構,因此,要想從生產率水平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或者資源密集型產業,進入收入和技術水平更高的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產業,前提條件是改變要素稟賦,要從資源或勞動力比較多、資本相對短缺的狀態,變成資本比較多、勞動力或資源比較少的稟賦狀態。如此才能改變比較優勢,進而改變產業結構,提升收入水平。同樣的道理,要素稟賦結構和比較優勢不斷改變的同時,還必須相應地完善硬的基礎設施和軟的制度安排與之配套,從而降低交易成本,使要素成本優勢最終變成總成本優勢,形成國際競爭力。

國內政府主動引領的數字化改革,將推動生產關系適應數字化時代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打破要素流動不暢、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等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瓶頸,為社會、市場、經濟增添新動能、創造新價值,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釋放生產力、解放生產力、激活生產力。數字化改革的深入進行,必將改變國內要素稟賦結構,降低國內市場的交易成本,改變國內的產業結構,塑造國內經濟發展的新的比較競爭優勢。


[1] Klaus. Schwab.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M]. London:Penguin Group,2013.

[2] 江小涓,等. 網絡時代的服務型經濟:中國邁進發展新階段[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

[3] 江小涓,等. 網絡時代的服務型經濟:中國邁進發展新階段[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

[4] 孫希有. 服務型社會的來臨[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5] 一種把IT基礎設施作為服務的模式,通過網絡對外提供服務,根據用戶對資源的實際使用量或占用量進行計費。

[6] 一種把服務器平臺作為服務提供的商業模式,通過網絡提供程序。

[7] 區塊鏈技術實現了數據這一生產要素的確權,從這個角度來說,區塊鏈技術協助定義了生產關系。

[8] 鄭長忠,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國家治理周刊,2021(17):2-5 [2021-05-08]. http://www. rmlt. com. cn/2021/0508/613417shtml.

[9] 袁家軍,全面推進數字化改革 努力打造“重要窗口”重大標志性成果[J]. 政策瞭望,2021(3):4-8.

[10] 這里是指跨部門、多場景。

[11] 博克斯. 公民治理:引領21世紀的美國社區[M]. 孫柏瑛,等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12] 林毅夫,付才輝. 解讀世界經濟發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陆县| 武安市| 青田县| 融水| 哈尔滨市| 罗江县| 两当县| 介休市| 富蕴县| 平利县| 青川县| 新巴尔虎右旗| 阿合奇县| 克拉玛依市| 六盘水市| 团风县| 于都县| 滁州市| 富平县| 聂荣县| 敦煌市| 沂南县| 毕节市| 新巴尔虎左旗| 兴安盟| 奉新县| 错那县| 江油市| 凉城县| 民权县| 泰顺县| 新闻| 昭通市| 贵南县| 平罗县| 蛟河市| 安化县| 海南省| 安多县| 肃宁县| 岳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