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治通鑒(第二卷):少年簡讀版
- 何孝榮 侯振龍主編
- 1872字
- 2023-01-17 11:00:18

董卓之亂
公元189年,漢靈帝告別了人世,他的兒子劉辯繼承皇位,史稱漢少帝。少帝當時只有十四歲,他的舅舅何進為了穩握大權,決定召軍閥董卓進京,對付十常侍。
這主意剛提出,除了何進和袁紹,人人都提反對意見。為什么?董卓的名聲實在太差,他要進京,不就等于引狼入室嗎?
董卓是出身涼州的地方豪強,性格剽悍兇狠。他作戰勇猛,有謀略,屢建戰功,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頗有威名。
何進恐怕就是看中了董卓這點,才決定召他進京的。董卓收到邀請后,便高高興興地帶著幾千士兵進京了。出人意料的是,董卓還沒到洛陽,就聽說何進被張讓等人殺害。接著,張讓又帶著一幫手下劫持了少帝劉辯和他弟弟劉協出宮。大臣袁紹見何進喪命,皇上被劫持,索性一咬牙,率兵沖進宮,抱著必死的決心,把宮中的宦官都給殺了。
董卓這下著急了:“我大老遠跑來,不是等著吃殘羹剩菜的!”于是,他加緊腳步,就要帶兵飛速沖進洛陽城。張讓等人雖然挾持了少帝和劉協出宮,但半道上遇到前來營救的官員,張讓勢單力薄,只好投河自盡了。官員們見為禍多年的張讓終于遭到報應,都歡呼起來。不過,眾人樂極生悲,因為董卓進京了。
行進中的董卓遠遠望到京城一片火海,知道宮內已經發生大事,他打聽到少帝在北邊,便急忙率領軍隊去找少帝。大軍很快找到少帝,但少帝被蜂擁而至的大軍嚇得魂不守舍,痛哭流涕,完全沒有一點兒皇帝的威嚴。董卓顯得十分威武,大搖大擺地走過去參見少帝,并詢問他宮內發生了什么事。少帝語無倫次,根本說不清楚,倒是站在一旁的陳留王劉協主動走上前去,給董卓講了事變經過,劉協一點也不慌張,還有幾分威嚴。當時,劉協只有九歲,比少帝小了整整五歲。董卓非常歡喜,覺得劉協賢能,而且是董太后親自撫養長大的,他認為自己與董太后同族。于是,董卓便有了廢少帝、立劉協的想法。
董卓只帶了幾千士兵,擔心自己兵力單薄,不能使遠近懾服,就讓部分軍隊在晚上偷偷溜出城,等到第二天早上,又敲鑼打鼓地回城。官員和百姓們見了,還以為是董卓的后續部隊也趕到了,對董卓更是害怕。
不久,何進與何苗的部下都投靠了董卓,董卓又暗中指使丁原部下的司馬、五原人呂布殺死了丁原吞并了他的部隊,從此董卓兵力大增。
滿朝文武手足無措,他們見董卓的實力雄厚,一個個都被嚇得不敢多說話。此時,董卓心花怒放,放開手腳開始對朝廷上下大肆整頓。他先行廢立之事,廢掉少帝,讓劉協做了皇帝,史稱漢獻帝。

董卓進京后,十分囂張跋扈。以丁原為首的朝中大臣對董卓十分不滿。
董卓把獻帝當作傀儡,在朝中橫行霸道,他見官員們不能拿他怎樣,更加囂張起來。當時,為了提振軍隊士氣,他還專門下令讓士兵們想拿啥就拿啥。結果士兵們沖出營帳,在大街上橫沖直撞,猶如狂風過境般對百姓們燒殺搶掠。董卓私下里更默許自己的手下和親信濫用刑罰,京城里人人自危,哪里還有昔日安定繁榮的景象?
改立劉協為帝后,董卓自己擔任太尉,兼前將軍,掌管國家的軍事,后來又晉封為侯,拜相國,躍居三公之首。董卓名義上是相國,但實際權力已遠遠超越皇帝,享有“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等特權。加官晉爵后,董卓還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權,大肆加封董氏家族成員。
為了更有效地控制皇帝,讓皇帝聽話,董卓不顧朝臣反對,脅迫獻帝將都城從洛陽西遷到長安。董卓還無視禮制和皇威,在自己的封地修筑了與長安城墻規模相當的堡塢,墻高達七丈,厚也有七丈,明目張膽地用“萬歲塢”來命名,并且規定,在經過他的封地時,任何官員都必須下馬,恭恭敬敬地對他行大禮。
他在自己的堡塢里存放大量搜刮來的財物,并且準備了足夠三十年食用的糧食。董卓擔心大臣們不服從他的統治,便濫殺無辜,朝臣們人人自危。

董卓在自己的封地修筑了與長安城墻規模相當的堡塢。
經典原文
董卓之入也,步騎不過三千,自嫌兵少,恐不為遠近所服,率四五日輒夜潛出軍近營,明旦,乃大陳旌鼓而還,以為西兵復至,雒中無知者。俄而進及弟苗部曲皆歸于卓,卓又陰使丁原部曲司馬五原呂布殺原而并其眾,卓兵于是大盛。乃諷朝廷,以久雨,策免司空劉弘而代之。
譯文
董卓初入洛陽時,手下只有步兵、騎兵三千人。他嫌自己兵力單薄,擔心不能使遠近懾服,于是每隔四五天,就派軍隊夜里悄悄出發到軍營附近處,第二天早上,再嚴整軍容,大張旗鼓地返回,讓人以為西涼又派來了援軍,而洛陽城中沒有人知道他的底細。不久,何進與何苗(何進的弟弟)的部下都投靠了董卓,董卓又暗中指使丁原部下的司馬、五原人呂布殺死丁原,并且吞并了他的部隊,從此董卓兵力大增。于是他暗示朝廷,以很久不下雨為理由,罷免司空劉弘的職務并由自己接任。
讀史學成語
倒行逆施 原指做事違反常理。現多指違反時代潮流和人民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