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治通鑒(第二卷):少年簡讀版
- 何孝榮 侯振龍主編
- 1440字
- 2023-01-17 11:00:18

黃巾起義
當時的皇帝漢靈帝十分寵信宦官,不論國事大小都由張讓、趙忠等十個宦官說了算,朝廷被宦官們攪得烏煙瘴氣,百姓們的日子也越來越難熬。
當時,在巨鹿有一個叫張角的人站了出來,向官府表達不滿,號召百姓們跟著他一塊兒起義。
說起張角,就不能不提他所創的“太平道”。如果他年輕的時候沒碰上一個叫于吉的人,恐怕這輩子就只是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當時,于吉見他人不錯,就把自己寫的《太平清領書》送給他。張角是個聰明人,又深受社會上流行的道家思想影響,讀完書后,舉一反三,自創了“太平道”。
他和他的兩個弟弟前往當時受災嚴重的冀州一帶。三人一到那兒,張角就使出渾身解數,給當地的災民服用他特制的符水來治病。災民們服用了張角給的符水后,有些人竟然痊愈了。張角便趁機宣傳“太平道”,那時候的老百姓沒幾個讀過書,對他的話都深信不疑,時間長了,還幫著他宣傳。
群眾的力量是巨大的。張角和他的“太平道”漸漸發展到許多地方,張角也成了社會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在十多年的時間里,追隨他的有數十萬人。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將自己視作大眾的先覺者。他把信徒們按照地區,建立了軍政合一的組織“方”,共設三十六方,各方首領稱“渠帥”,在民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張角見當時朝政腐敗、社會黑暗,就準備把朝廷推翻。于是,張角登高一呼,號召數十萬追隨者反抗朝廷,并喊出了響亮的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就是說現在的官府已經不行了,而只有張角我才是眾望所歸,為了響應群眾的呼聲,我準備在今年就行動,起來反抗朝廷。

公元184年,張角率領部眾對抗朝廷。
的確,朝廷這些年可沒少壓榨老百姓,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人人憋著一肚子怨氣,便紛紛響應張角的號召。184年,張角自稱“天公將軍”,讓弟弟張寶當“地公將軍”,張梁當“人公將軍”,率領著一幫民眾,他們個個頭戴黃巾作為標志,拉開了起義的大幕。
剛開始的時候,起義軍勢如破竹,走到哪兒打到哪兒。好些官員被嚇得連家當都不要,只知道抱頭鼠竄。沒見過世面的漢靈帝慌作一團,他慌慌張張地要求官員和將軍們堅守陣地,修理兵器,又在洛陽周圍增加了大量軍隊。
然而,沒有經過正規訓練的百姓軍終究還是擋不住實力尚存的大漢軍隊。最終,來勢迅猛的黃巾軍顯現了頹勢。當時朝廷方面有個將軍叫皇甫嵩,這人足智多謀,屢屢打得黃巾軍潰逃。張角也在起義爆發的這一年驟然病逝,黃巾軍逐漸成了一盤散沙。
為有效鎮壓起義,漢靈帝曾下令將部分刺史改為州牧,讓其擁有地方軍政權,以強化地方政權的實力,更有力地控制地方,盡快剿滅黃巾殘部。但恰恰是漢靈帝下放權力,助長了地方軍閥擁兵自重,互相攻擊,進而逐鹿中原,甚至東漢皇帝在軍閥手中如同玩物。因此,黃巾起義是東漢滅亡的導火線,也揭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經典原文
初,巨鹿張角奉事黃、老,以妖術教授,號“太平道”。咒符水以療病,令病者跪拜首過,或時病愈,眾共神而信之。角分遣弟子周行四方,轉相誑誘,十余年間,徒眾數十萬,自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莫不畢應。
譯文
最初,巨鹿人張角信奉黃帝、老子,以法術和咒語等傳授門徒,號稱“太平道”。他用念過咒語的符水治病,先讓病人下跪,說出自己所犯的錯誤,然后喝下符水,有些病人竟然就此痊愈,于是,人們對他信奉如神明。張角派他的弟子走遍四方,不斷誑騙引誘,十余年的時間,信徒有數十萬,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荊州、揚州、兗州和豫州共八州之人,無不響應。
讀史學成語
勢如破竹 多指節節勝利,毫無阻礙或氣勢不可阻擋。
眾望所歸 指為眾人所敬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