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如何做出更好的決策
事實上,你只是自以為知道。
你的大部分行為都是建立在不完整的知識基礎上的,
你其實并不了解這些知識的本質,
不知道這個世界的目的為何,
對于其他事物也知之甚少。人完全有可能生而無知。
——理查德·費曼
教育并不能幫助你準備好應對現實世界。至少,我自己的情況是這樣。2001年9月11日,我剛在一家情報機構工作了兩周,世界就突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所在的崗位變得多余。作為計算機科學專業的畢業生,我所熟悉的是一個充滿“1”和“0”的二進制計算機語言的世界,而非由人、家庭和人際關系建構的世界。在沒有任何引導的情況下,我便稀里糊涂地經歷了一系列晉升,對于隨之而來的責任深感無所適從。現在我發現,我做出的決策不僅影響我的員工,還關乎他們的家人;不僅關乎我的祖國,還影響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唯一的問題就在于,我不知道該如何做出決策,我只知道自己有義務竭盡所能地做出最好的決策。
為了提高自己的決策能力,我四下搜尋,覓得幾位導師,仔細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向他們學習。我閱讀了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關于做決策的圖書,甚至休了一段時間的假,重返校園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希望自己最終能學會如何做出更好的決策,仿佛一旦學會便可一勞永逸,殊不知,學習決策其實是一段持續進步的旅程。
我本以為MBA課程很有價值,我投入的時間絕不會白白浪費,但這樣的期許很快就化為泡影。當我抵達考場卻發現只是開卷考試時,我才意識到我的預期大錯特錯。我到底是在讀碩士,還是在讀小學?有時候,我自己也說不清。但這次經歷依然給我帶來了脫胎換骨般的變化。
我意識到,只要我知道答案在我帶去考場的哪本書的哪一頁,考試就一定能及格。這其實是一種解脫,我不再把精力放在完成作業上,而是開始了解老師在課堂上無意間提到的一個人——查理·芒格。我不再關注那些完全脫離現實的理論,轉而關注這位史上最成功的商人,了解其偉大成就背后的智慧。芒格是沃倫·巴菲特
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商業合伙人,身家億萬。他很討人喜歡,聰明機智,又有點兒玩世不恭。是他為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意外收獲了新知所帶來的樂趣。我認為自己終于找到了有用的知識,因為這些知識來源于對這個世界的探索。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向芒格學習,因為他一直努力將理論付諸實踐,也愿意與他人分享自己探究的成果。芒格在事業上的輝煌成就也使得整個學習歷程更加引人入勝。
芒格有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他稱其為“多元思維模型網絡”,也就是不同學科的知識塊經過簡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芒格表示,在任何給定的情況下,這些思維模型都有助于我們找到相關的信息及最合理的參數。他的歷史業績也進一步證明,這一方法不僅在理論上合乎邏輯,而且在實踐中行之有效。我開始把我學到的東西記錄下來,于是就有了“法納姆街”這個博客網站(fs.blog)。在過去長達八年的時間里,我一直致力于尋找和學習那些具有積極影響的思維模型,試圖理解我們應該如何思考、如何修正、如何學習,以及如何做出更好的決策。
我跟我的孩子們開玩笑說,如果你想汲取某個人大腦里的精華,那就應該去閱讀他的著作。人類所有偉大的智慧都已經記載于冊。某一天,我們在討論思維模型的時候,孩子們問我有沒有這方面的書,我一時愣住了,突然意識到現在市面上竟還沒有這類書。我沒辦法向他們推薦好書,這是個問題,但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
多年前,當我開始學習思維模型時,我非常希望能有這樣一本書,現在終于實現了,就是你手上的這一本。我想借此推崇的理念是,了解世界運轉的方式對我們大有裨益,我們可以借助對世界的理解避免麻煩。
本書里的觀點并非我首創,我也無意邀功。這些觀點來自查理·芒格、納西姆·塔勒布、查爾斯·達爾文、彼得·考夫曼、皮特·貝弗林、理查德·費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正如古羅馬詩人普布利烏斯·泰倫提烏斯(Publius Terentius)所寫:“現在說的話,過去都說過。”我只是策劃、編輯和塑造了前人的作品。
本書中永恒的博大思想是寫給我的孩子及他們的子孫后代看的。我希望通過寫作,幫助讀者清晰且自信地處理問題,讓他們的人生旅途更加順暢、更有價值。

你的能力圈邊界取決于你手中的工具。
我認為,
系統學習、掌握前人發現的
最有用的知識
才是靠譜的學習方法。
——查理·芒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