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是那個弱女子:郁達夫的愛恨離愁
- 楊斌
- 1262字
- 2023-01-16 17:08:50
流亡途中
盧溝橋事變后不久,滬杭淪陷。1937年底,桂系巨頭黃紹竑任浙江省主席,因省城淪陷,浙江省政府一路南遷。1938年春,黃紹竑及浙江省政府臨時遷到麗水。嚴北溟受其委托,編輯主張合作抗戰的《浙江潮》,在去黃紹竑臨時住宅的時候,邂逅了剛剛和王映霞分合的郁達夫。在那個初春的夜晚,嚴北溟“走進客廳,見明亮燈光下,黃紹竑正同一位年過四十的男子坐在沙發上交談。當時公教人員大都著中山裝,這人卻仍穿一件半新舊的棉布長袍,頭發蓬亂,面色蒼白,神態有些憔悴,乍見之下,倒有幾分像當時一般的小職員。誰知當黃向我介紹時,卻使我吃了一驚,原來他就是郁達夫。雖然我們都曾在同一座杭州城內生活多年,但一直無緣相識。我只是在《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等小說和詩文中認識過這位青年人所景仰的進步文學家,卻未料在此不期而遇了。后來郁告訴我,他是不久前從福州經龍泉而至麗水,來探視妻子王映霞,并擬偕同去武漢的。”(65)郁達夫的憔悴除了旅途疲憊,當然還因為這段時間與王映霞關系緊張,已有爭吵。
湊巧得很,第二天嚴北溟便碰見了王映霞。“那日上午我正和黃在燧昌公司大樓下的長廊散步,忽見一婦人從對面姍姍而來。她看見黃紹竑,嫣然一笑,道聲:‘主席好!’便扭身而去。說也好笑,當時引起我特別注意的倒不是王映霞的姿色,而是黃對她的背影注目欣賞的一番表情。”(66)王映霞的風姿可見一斑!
1938年夏天,老朋友易君左在長沙接到了郁達夫夫婦流亡去漢壽的消息,馬上打電報要求在漢壽的妻子為郁達夫“找房子,照料一切”;一星期后,他也因公返回漢壽。(67)到家的第二天,“外面走來一個穿青灰長衫的人,一看,不是達夫是誰!”他發現郁達夫“并沒有瘦,但稍為出老一點。將近十年不見面的老友還是從前那樣天真爛漫的,口角常帶有點兒微笑,發尚是青的。”(68)
次日,易君左帶著大女兒鷗回訪郁達夫。
剛跨進黑欄桿門,瞥見一個女子正替兩個小孩洗澡,那女子穿著一身淡湖色的旗袍,頭發蓬蓬的,高個子,強健的身體。倉卒見有客人來會,便回轉頭要叫一個人的樣子;那一個將被她叫的男子卻赤膊著,向房內竄入。哪里知道來的并不是一個陌生的客人,而是一個十多年前的老朋友!
終于一轉身達夫穿著一件小褂笑嘻嘻地走出來了,而他的夫人王映霞女士也草草地將小孩子的澡洗完,開始與我和鷗兒談天。
達夫畢竟多少有點科學化了。在以前,他打了赤膊,決不會因客來而穿衣。以前的“野”性,人世滄桑,便會轉入一個所謂“禮義之邦”,“中庸之道”來了。(69)
一幅何其生動的家庭生活剪影!
以易君左所寫,此前的郁達夫對于衣著是不大講究的,特別是在朋友面前。不過,此次大概因為易君左的女兒也在,雖然是小孩,赤膊恐怕還是不恰當的。易君左的女兒對王映霞印象極其深刻,說:“真精明能干啦!身上穿的衣料才一角錢一尺,多便宜,多好看,還是在杭州時趁著大廉價大批購置的。三個小朋友的書籍玩具有好幾箱,也買得極便宜。郁伯母虧她真想得到!”(70)
過了幾天,易君左一家請郁達夫夫婦吃飯。“遠遠望見大門外來了兩個客人,一個穿著白色制服戴銅盆帽的是達夫,離開他不幾步是一個新時代的女性,一身潔白的衣裝,不是映霞是誰?”(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