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是那個弱女子:郁達夫的愛恨離愁
- 楊斌
- 1206字
- 2023-01-16 17:08:50
般配不般配
郁達夫和王映霞確定了關系之后,在上海“過了一段幸福家庭生活,新婚夫婦到處雙雙出現,人家常常在街頭看到,一位服裝華麗,風姿綽約的少婦,身邊跟著藍布長衫,弱不禁風的瘦男子。朋友們笑話他,是哪個公館的太太,帶著聽差上街來了。達夫聽了只是幸福地笑笑。”(62)
1933年春,郁達夫、王映霞夫婦從上海搬到了杭州居住。和郁達夫相比,在杭州的王映霞總是那么令人矚目。她與達官貴人唱和從容自如,被譽為杭州四美之首。“那時她的年齡總已在三十以上,達夫和她結褵已十年于茲,小孩也有四個了。但是風姿依然,確有使人傾倒的地方;尤其談吐風度,果然名不虛傳。她的相貌,很像銀幕上的瓊克勞馥,再加上風度的優美,無怪乎后來有《毀家詩紀》那一幕軒然大波了。”(63)
1934年元旦,郁達夫和夫人王映霞是在上海度過的。1月6日,《自由談》的編輯黎烈文約請經常寫稿的作者歡聚,同時也為郁達夫夫婦餞行。在座的除了魯迅、林語堂夫婦、胡風、阿英、陳子展等人之外,還有唐弢。這是唐弢第一次和魯迅以及郁達夫夫婦見面,因而對名滿天下的這對伉儷“細細端詳”,印象深刻。
1983年春,唐弢在回憶中寫道:
達夫先生大概還不滿四十歲吧,看去比較清癯,頭發叢長,眼睛又細又小,額部稍窄,雙頰瘦削,穿一件青灰色袍子,態度瀟灑,很有點名士風流的氣派。映霞女士比他年輕得多,體態勻稱,真所謂增之一分則太肥,減之一分則太瘦,兩眼灼灼有神。不知怎的,我總覺得與其說她長得美,不如說她長得有風度,是一個舉止大方、行動不凡的女人。難怪達夫先生一見傾心,如醉似癡,顛倒至于發狂的地步。我見到他們的時候,這對夫婦正過著婚后最幸福的生活,你憐我愛,形影不離。
除主人黎烈文外,這時到席的已有郁達夫王映霞夫婦、魯迅、阿英和我,我們一面閑聊,一面等待。映霞女士很少說話。接著而來的是胡風、徐懋庸、陳子展、曹聚仁諸先生。最后到達的是林語堂廖翠鳳夫婦。她們似乎早已熟識,王映霞找到了談話對象,雖然沒有懈怠同席的人,卻更多地去同林夫人廖翠鳳低語,竊竊地談著似乎只屬于女人們的私房話了。
那天魯迅先生興致很好,說話不少,其次是郁達夫和陳子展兩先生,不過談得最多的還是林語堂,中外古今,滔滔不絕。古益軒是湖南菜館,當時上海請客,喝的一般都是黃酒,主人要菜館準備了上好的紹興酒,殷勤勸客,達夫先生喝得多了一點,王映霞頻頻以目止之,沒有收效,她便直接阻攔主人,說達夫近來身體不好,聽從醫生囑咐,不能過飲。主人自然從命,達夫先生面露不愉之色。陳子展從旁打趣說:“到底是醫生的命令,還是太太的命令呢?”達夫苦笑了。(64)
“苦笑”二字,旁人大致會理解為幸福的苦笑吧?在當時的外人看來,郁達夫和王映霞情真意切,過著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好日子;而其實,郁王的婚姻已有難言之隱,郁達夫對王映霞從猜疑到不滿,甚至對婚姻亦有恨不當初的痛苦。不過,這場晚宴中唐弢對郁達夫夫婦的觀察,既寫出了他們的外形,也寫出了他們的氣質,可以作為郁達夫夫婦社交場景的可靠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