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國,建昌府。
“此一番兩次挫敗蒙古,既漲了我大宋的氣勢,也漲了大理軍隊的氣勢。又將蒙軍阻擊于善巨郡,蒙軍才無法輕易度過麗江。于軍隊,于國家,都分外有利。”監簿朱文炳幾乎是邊捋著胡子,邊笑著說的。
余玠之子余如孫見無人回應,于是當即回應道:“朱伯伯所言甚是。蒙軍三路大軍齊下大理,本以為可以在數月之內就輕易拿下大理,可沒想到現在連大理城的邊都看不著,更是在短短數日被便被我們兩次擊敗,恐怕其勢已頹。”
余玠沒有說什么,只是站起身來,走到窗戶旁邊,打開了窗戶,這竹子制作的屋子,瞬間顯得光亮起來,空氣也通暢了。
“話雖如此,可我軍萬不可輕敵。”王惟忠說道。
“肖尊說得沒錯。此二戰,雖都是我軍獲勝,但實則全是小勝。前一戰雖斬殺敵方百人有余,可我們這邊,大理與大宋軍隊加起來傷亡卻近兩百了,這是個嚇人的數字。我們雖將蒙軍擊退,但實際上自己損傷也格外慘重。第二戰,蒙軍又被擊退,且斬殺了蒙軍五十人有余,擒獲戰馬幾十匹,卻只算得上是小勝。
況且,蒙軍初來大理,不識地形,難免會在地形方面吃虧。而我們得大理相助,對地勢地形自然了如指掌。再者,大宋與大理相互配合,軍隊更為強大,也更容易抵抗蒙軍。但蒙古人驍勇善戰,雖有兩敗,但絕對不會善罷甘休,反而會總結教訓,卷土重來。我恐,蒙軍氣勢非旦不會弱,可能還會更強。”張實說完一番話,卻是端起一碗白水,猛喝了一大口。
朱文炳道:“軍隊方面的事,我自當是比不過張兄,張兄所言雖有道理,可卻有過分夸大蒙軍的嫌疑。蒙軍雖強,但也不過是兩個胳膊兩條腿罷了,又不是三頭六臂的怪物,恐怕沒有張兄說得這般可怕。”
張實本想解釋,卻叫王惟忠搶先說道:“張兄所言也不無道理。此刻對敵,萬不可掉以輕心。蒙古人此番陣勢浩大,只期望一舉攻滅大理,繼而兵峰一轉,直擊大宋。若要徹底退敵,還是不易。”
張實道:“正是如此,所以我才會擔心。而且,大宋雖與大理結盟,其實形在一起,而神不在一起,大理軍隊強悍,卻不愿全面出兵,而指望我大宋出兵相援,我亦恐大宋大理的聯盟會越發松懈,甚至……”
“甚至分崩離析是嗎?”這時站在窗前的余玠終于開口了,且說出了張實想說的話。
“是這樣。”張實道。
“現在問題就出在這里,大宋大理之間的聯盟更像是一紙空文,有聯盟之名,卻沒有聯盟之實。朝廷只是名義上宣布大理與大宋結盟,但卻將這任務交于了我們,也沒有派來什么實際的軍旅支援。”
余玠還未說完,張實又接著說了。
“實際上,看起來,說句不大好的話。”張實看了看周圍的四人,覺得說出這話也沒什么關系后,又道:“看起來,更像是巴蜀與大理結盟。”
“事情便是如此。”余玠說到這里也是一臉惆悵,“援助大理之兵盡是出自蜀地,蜀地雖富足,可到底比不及整個大宋。日久以來,蜀地將會耗盡財力,愈發空虛,而后百姓哀怨,蜀地騷亂……”
“然后,就有大臣會乘機彈劾將軍了。”王惟忠說道,“接著,官家就會說你治理蜀地不嚴,若是同蒙古作戰上也失利,我恐……”
王惟忠說到這里,卻是停了下來,似乎是覺得接下來要說的話并不合適。
余玠只是一擺手,“肖尊想說什么,但說無妨。這里都是自家人,不是朝堂,爾虞我詐的,再者說,我的脾氣,這么多年來,你們還不清楚嗎?就是希望你們能夠直言進諫,有什么說什么。”
王惟忠點了點頭,說道:“其實我覺得,若真是那般情況,我恐官家會撤了將軍的職位,我等應當也會盡數被罷黜。接著,官家應當會選一批新的官員,來接替我們,治理巴蜀。”
朱文炳道:“這么說,定是有人于官家面前說了彈劾將軍的話,不然,官家也不會突然對將軍起疑心。可將軍治理蜀地這么久,對抗的都是蒙古人,愛民又如子,哪里有值得彈劾的地方呢?”
王惟忠卻是笑著說道:“朱兄有所不知,朝廷上的那批人,黑的能說成白的,白的也能說成黑的,如果真想彈劾一個人,甚至置他于死地,也不是什么難事。就如那岳鵬舉,也不曾犯過什么大錯,不也被加上了莫須有的罪名,最終致死嗎?”
王惟忠說完后,搖了搖頭,可想了一下又覺得自己說得過激了,竟然是不經意地捂住了嘴。
余玠道:“確乎如此,可又能如何?我已不在京城近十年,對朝堂的情況早已摸不清了,他們要如何,我也管不了多少了,只求官家還能念著昔日的情分,讓我多治理幾年蜀地。”
余玠幾乎是嘆著氣說完這句話的。
“但我擔心的其實唯有一件事。”余玠說道。
“何事?”眾人齊問。
“蒙古不僅會攻打大理,還會派兵攻打川蜀,真到那時……”余玠只是搖了搖頭,沒有繼續說下去。
同時間,蒙古那邊的忽必烈等人,也處在苦惱之中。
“此次兩戰皆不利,恐于軍心不益。”僧子聰說道。
僧子聰,又叫劉秉忠,初年因為信奉佛教,改名叫做僧子聰,后來做官又改為劉秉忠。
“不過,這倒也不是壞事。”僧子聰接著說道。
忽必烈有些驚訝,“這怎么不是壞事呢?我初次統軍,受大汗之命,攻打大理,可首戰告敗也就罷了,次戰又敗,這事傳到大汗耳中,我又該如何?又如何面對大汗?大汗若是追究下來,又待如何?”
忽必烈一系列的發話,也表示了自己的緊張,說起來他被委以大任,攻打大理,確實是蒙哥對他的信任。事實上,歷史上的忽必烈,也正是因為此戰而壯大了聲勢與力量,自己也更加擅長打仗。蒙古滅大理之戰,不僅為攻滅大宋找到了一條好途徑,而且也為忽必烈極及其手下一幫子人積蓄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