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儒法縱橫

午時,兩人吃過點心,再次討論起法學來。

韓非跪坐于左席,先行開口道:“蓋兄,不知你心中的法又是如何?”

蓋聶坐于右席,給自己倒了一杯溫水,飲盡便答道:“我心中之法,嚴于朝堂,寬于民間;嚴于官吏,寬于小民。”

“凡法律,君王必以身作則,則舉國莫不服法;凡軍紀,將軍必以身為先,則全軍莫不守紀。”

“天下有五民,士、農、工、商、兵,凡一民,必有一法,分而治之,則無所不通。”

“法者,本于國,用于君。而君不長壽,國可持久。故善法者,必重于國,而輕于君;尊于君,而平等于民。”

學著蓋聶飲了一杯溫水,韓非點了點頭:“蓋兄果然有見解。”

但又隨即鄭重道,“只是非不敢茍同,君王乃施行法律之要,法律乃治國之術,而治國者,必君王也。”

“蓋兄之法,非賢王不能用;凡君王者,無不弱民以統御,豈有弱己以強國者?”

看著眼前之人如此嚴肅,蓋聶不禁一笑,光是法學,那自然得以君王為主了,但有百家學問,興國即興君,強國即強主,富國即富王,可蓋聶卻不會與他明說,畢竟這些已經出了法律的范疇了。

隨后蓋聶便道:“開國者必君也,故而君為先,國為后;守國者亦君也,故而國在前,君在后。”

“韓兄之法,法、術、勢并舉,君王獨權,有霸道之風,貴在迅捷;蓋某之法,五民并立,君國齊重,有王道之效,貴在持久。兩者無分強弱,因時而異。”

可他自嘲一笑又道,“蓋某承認,今之戰國,當屬韓兄之法更加適宜。”

想不到鬼谷傳人也會認栽,韓非哈哈大笑,本來就是列國征伐的局面,行軍作戰更是常態,當然要行霸道之法,就算是治國富民,那也是強國之后的事情了。

笑完后,韓非看著蓋聶有些幽怨的眼神,不禁開口安穩道:“蓋兄之法,當為盛世之法;韓某之法,只適合這亂世之局。”

兩人相視一笑,拿著溫水便碰杯起來,這是要以水代酒,難得遇到相知之人。

不久之后,一個小廝打開了側門,對著前方恭敬道:“掌門有請二位先生。”

兩人又相視一看,便由蓋聶轉身道:“好,勞煩領路吧。”

“不敢,請二位隨我來。”小廝又一躬身,隨后在前方帶路。

蓋聶先走一步,韓非隨后,而門外的侍人也進屋整理。

約兩刻鐘后,兩人來到一處竹林,由韓非介紹道:“這是一片竹園,挨著寢居,其中有數個小亭,嫻靜悠然,荀師經常在這里指點我們。”

“荀師曾說過,萬物有類君子者,必竹也。”

“故而此處最適論道和修煉。”

“不錯”,蓋聶也止不住地點頭以示認同。竹子確實有君子風范,愛竹者也必然有君子之行,荀子果真不愧為儒家大賢。

遠遠地,就見伏念在亭子前等候,簡直是將禮節刻在了骨子里面,生怕怠慢了客人。蓋聶走近便先行施禮道:“伏念兄久等了。”

“蓋聶先生,師叔年事已高,今日便由我與你論道切磋一番吧。”伏念還了一禮,又鄭重解釋道。

韓非見狀,眼睛一轉,拱手向著伏念說道:“掌門師兄,我就先行離開了。”看向蓋聶又拱手道,“蓋兄,非就不打擾你們了。”

說完,他便轉身走出了竹亭。畢竟論道雙方,一人代表縱橫家,一人代表儒家,韓非卻是法家之人,顯得有些不合時宜,更別說這有關掌門師兄和小圣賢莊的名譽了。

“蓋聶先生,我們先坐下論道如何?”伏念一邊說著,一邊伸手示意坐下。

“如君所愿。”蓋聶微微一笑,走上前便坐在了石凳上。

隨后伏念也跟著坐在了他的對面,這時侍人端上果子和水,又弓腰撤下。

喝了一口溫湯,伏念率先問道:“蓋聶先生,我等論道,不知從何開始?”

蓋聶略一思索,便開口說道:“伏念兄,你認為天下大亂的根源為何?”

“根源么”,伏念眉頭一皺,隨即又解開道,“依吾看來,根源有三。首先,周室衰微,諸國興盛;其次,禮樂崩壞,諸侯征伐;再次,大國兼并,殘殺丁口。”

聽聞此言,蓋聶先是點頭,又搖頭道:“各國國勢皆有興衰,各國禮樂皆有異同,各國戰爭皆有殺戮,這些只是原因之一,而非根源。”

“那蓋聶先生認為的根源是何?”伏念不喜不怒地說道。

果然伏念氣度超人,被人全盤否定,這都毫無反應,蓋聶心中感嘆,嘴上卻又說道:

“我認為,天下大亂,根源有四。一者,分封之制,諸國早晚必定疏遠離心;二者,井田之制,公田荒廢,私田勤耕,國力必然下降;三者,口眾增長迅速,而田畝少增或者不增,小民越發困窘;四者,學問流傳各方,人才增多,而官位不變,是以生怨。”

好啊,這是說儒家傳播學問,反而促進了戰國亂局了,饒是以伏念的氣量,也不禁有了幾分怒氣,開口反駁道:

“蓋聶先生,你的前三個根源,或許有理;但是最后一個,無疑有錯。”

“與其說人才太多,不如說思想混亂,民間騷動,國家衰落。”

“我儒家教化世人,弘揚學問,這是天下百家所不能及的,更是萬民所愿之事。”

“我儒學崇尚禮樂,安穩地方,為盛世之學,絕非亂世之源。”

聽著伏念一連串的氣話,還有那不斷加高的音量,蓋聶心下一笑,趕緊說道:

“伏念兄莫生氣,先是禮樂崩壞,后才有孔子創立儒學,我非是暗罵儒家。”

“天下紛紛擾擾,終是人所致。伏念兄,你說這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呢?”

嗯,這不是“荀孟之爭”嗎,可善惡之事,又豈能道盡。師叔主張人性本惡,可這與儒家教化之道相背,更是被大多數人抵制,不論他們心中如何想,至少在口頭上是支持人性善良的。

伏念心中稍一掙扎,隨即正色道:“人性本善,可濁世混沌,不能堅守己心之人便會從惡。若羔羊跪乳,若舐犢之情,萬物有靈,何況于人?”

這話太過于執著門派之見了吧,對方終究還是受制于身份和立場,蓋聶心里有些失望,但還是說道:“伏念兄說的有理,但聶不敢輕易茍同。

第一,世間除了善惡之事,還有平凡瑣事,還有民風習俗,非善即惡本就是錯的。

第二,嬰兒乃是新生,所求者不過飲食排泄;孩童無有經歷,不懂規矩,所求者不過吃食玩樂;兩者都是自然本性,不通俗世情理,又豈能以俗世善惡去斷定人之一生。

第三,少年時接觸人世,初明善惡之理;成年后了解俗世,方有善惡之行;善惡為后天之論,因事而異,因情而變。”

這就是鬼谷派的思維嗎,果然與眾不同,倒是有著幾分道理。伏念飲了口水,接著道:“蓋聶先生的見解獨到,但——

人世有大善大惡,自然也有小善小惡,說是非善即惡也不為過。

善行之前必有善念,惡行之前必有惡念。孩童無有惡念,自然是本性善良。

人世之中,與人善即為善,與人惡即為惡。但人又怎會無端與人為惡,多是無心之過,惡行終究是少數,故而人性本善。”

微微一笑,蓋聶又道:“此話有理,但伏念兄也說了,人與人之間才有善惡,那單人會有善惡嗎?世間生靈也有善惡嗎?

世間之事,先有對錯,才有善惡;善惡為人之情,對錯為事之理。

事無絕對,對錯難分,善惡難言。人性有良有劣,人跡有對有錯,與人而言有利有弊,之后有善有惡。

俗世紛爭,終究是人欲貪婪所致,而人欲源于凡間,成于后天,非天生所定。善惡之論,出于人口,非是生而知之。”

這話讓伏念不禁陷入了沉思,對一向堅信的“性善”之理竟也產生了些許動搖,畢竟荀子和孟子都是著眼于人世,而蓋聶卻是放眼于天地萬物。

對于伏念的沉默,蓋聶也看在眼里,隨即換言道:“伏念兄,不如說說你心中的治國之道吧。”

治國么,這才是重點么,伏念轉過神來,深深地看了一眼蓋聶,才道:“依我看來,當為內圣外王之道。即內以圣道治理,外以王道統御;內以賢人輔佐,外以諸侯襄助;內以仁政興國,外以禮樂安邦。

為君者,當內具圣人之德,外露王者之威,則舉國上下豈有不服,大小諸侯焉能輕視。

圣王之國,必內服百姓,外服諸侯,使民眾富庶,軍力強大,政治清明。”

蓋聶不禁夸贊道:“伏念兄之言,必為盛世之國,更有圣人主政。”

伏念的臉上難得露出一絲笑意,畢竟這是蓋聶頭一次沒有直接反擊自己的觀點。接著他也問道:“蓋聶先生,不知你心中的治國之道又為何呢?”

思慮片刻,蓋聶脫口道:“烽煙亂世,霸道主國,王道輔國;太平之世,王道主政,霸道主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禹州市| 若羌县| 娄底市| 江永县| 日照市| 巩义市| 馆陶县| 沙河市| 天台县| 神池县| 铅山县| 岗巴县| 北辰区| 南平市| 汕尾市| 绥江县| 滦南县| 巴彦淖尔市| 古丈县| 眉山市| 湾仔区| 汾西县| 外汇| 沙湾县| 花莲县| 陈巴尔虎旗| 望奎县| 江山市| 广西| 宁陵县| 绍兴县| 晋中市| 德阳市| 克山县| 邮箱| 柘城县| 深泽县| 威信县| 三门县| 印江| 板桥市|